電影訊息
刺客聶隱娘--The Assassin

刺客聂隐娘/聂隐娘/

6.3 / 15,834人    105分鐘

導演: 侯孝賢
編劇: 朱天文
演員: 舒淇 張震 謝欣穎 妻夫木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白醉

2015-08-28 05:31:25

白瞎了聶隱娘的名頭


1,文言文對白比較拗口,不適合大眾。挑個小錯,後唐時期沒人稱呼女子為「姑娘」,主角被稱為「窈娘」沒問題。

2,魏博,天雄軍的地盤——到宋朝化為「大名府」,現在叫「大名」。看過《水滸》的自然知道了。此地在河北境內,電影裡的故事大致發生在秋天。白樺林內,雙姝對決;場面合理。而聶隱娘救父一幕,怎麼突然跑南方去了?我看到的不是桫欏嗎?按理它長在亞熱帶才對。但願我眼花。
當然,這也是小問題。衝著侯導的精雕細琢才會質疑,如果在爛片裡根本不算什麼失誤。

3,武戲過弱。暫不討論寫實寫意的問題,武俠電影並不一定要違反物理原則。但是,至少武打場面該和人物或劇情掛鉤吧?不可為戰而戰;而一旦開打,武戲勢必推動故事。
就說兵器這一點。聶隱娘為何用羊角匕首?沒看過原著的觀眾,不易理解這和她的刺客身份有關——武功招式輕靈疾快,兵器小巧而不張揚,便於「一擊不中,遠遁千里」。在電影裡,羊角匕首給足了這些暗示沒?
此外,有可能出彩的兵器唯有內弧短刀與拂塵。內弧刀適合砍劈,多用於戰場;將如此凌厲的兵器交給腹黑的精精兒,果真合適嗎?最後師徒對戰,拂塵對羊角匕首,處理失於草率。道姑教了聶隱娘那麼些年,句句不離劍道,結果拿把大號毛筆三招兩式就被徒弟收拾了……武打設計稍微用心,不難打聽到有一路指塵劍的功夫吧?那是實打實的道家武功。起碼讓師父露一手,像那麼回事。
還有,以田季安的身份地位,不可能像流氓那樣單手提劍到處亂跑。服裝方面下了不少心血,何不再細緻些,讓他掛好兵器再溜躂呢?

4,失去唐傳奇的色彩——我以為這是致命的硬傷。聶隱娘被列入《三十三劍客圖》,雖說風頭不及紅拂女或者紅線,好歹富於遊俠氣質。中國曆史上僅有兩個時代適合遊俠(不是大俠),一是春秋戰國,二是唐代。前者有易水悲歌怒髮衝冠的壯懷激烈,五步之內,手中劍敢斷君王頭。後者有仗劍去國人生得意須盡歡的終極浪漫,一見傾心,仲夜私奔,不畏山高水遠但求地久天長。話說回來,聶隱娘的原著很好看,充滿瑰麗想像——現在的電影裡,我幾乎看不到。
故事並非不能改編。去掉有關空空兒的劇鬥,可以;豐滿歷史背景,加入現在的脈絡,也可以。然而剩下的這個故事,還和原來那個神秘、厲烈、翩若驚鴻的聶隱娘有多少關聯呢?在中國曆史里找到更接近舒淇演繹的此女(原型),追求淡然的雋永,而非原著的波詭雲譎,豈不更合適?
紙人那一幕,有致敬原著的意思。可惜別的地方太「平」了,說不定觀眾以為老頭要剪紙紮小人呢……

5,武俠可以打破規矩。沒錯,世上沒人規定武俠片如何拍。侯導大可塑造他心目中的武俠電影。《東邪西毒》也不是規規矩矩的武俠片啊,對吧?可大家別忘了,王家衛就是要玩電影文體的花樣。至於電影本身,除了改變敘事方式,依然尊重了武俠片的諸多原則。譬如沒有打破當時武俠片的炫目風格,動作設計和人物以及事件決不衝突。何況,《東邪西毒》擁有《聶隱娘》不可比擬的優勢。藉助金庸熱的風頭,《射鵰》的人物設定早已深人人心,因此在電影完成敘事前觀眾心裡多少就有譜了;卡司無比強大,已經保證了關注度和一定的口碑。可結果呢?當時還是有很多觀眾無法接受此片,幸好時間證明它堪稱武俠電影裡的佳作。
要挑戰類型片的原則,太難了。
說起《東邪西毒》,無意用它來打擊《聶隱娘》——只覺得後者有想法也有野心,但火候未到,忽視了類型片的某些原則。也許有人會說,《聶隱娘》已經超越了武俠片啊!我的答案是,那何必花這些力氣去套一個武俠外殼呢?耗去許多心血力圖再現時代原貌,豈不白費工夫?晚唐的繁華離亂,和舒淇演繹的聶隱娘,兩者間到底有多少關係?
再說明白點,不是張震玩一出胡樂,末尾提一句「新羅國」,就足以展示那個時代的獨有風貌。「山東今歲點行頻,幾處冤魂哭虜塵。灞水橋邊倚華表,平時二月有東巡。」這是一般印象中的晚唐畫面(出自李義山的《灞岸》),兵禍雖未至,卻近在眼前。而電影裡靜謐的山野田園,分明和反覆暗示的背景不符。別怪我說實話,這就是畫風不對啊。

6,之前不了解聶隱娘原著的觀眾,看完電影會怎麼想?
----------------------------------------------------------------------------------------------------------------------------
看了其它評論,我問一句:
以專門的人物關係圖解釋電影,究竟是低估觀眾智商,還是高級黑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