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春去春又來--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春夏秋冬又一春/春去春又来(台)/春夏秋冬(港)

8 / 87,631人    103分鐘

導演: 金基德
編劇: 金基德
演員: 伍永秀 徐在英 金永敏 金基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麥田電影院

2015-09-18 00:04:51

麥田 電影院——解讀《春夏秋冬又一春 》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獨家解讀《春夏秋冬又一春》,播放網址::http://v.qq.com/cover/d/dtl8gmrqd1swdw6.html?vid=k0016zp0yek

欄目組:麥田電影院
騰訊視訊電影頻道出品,轉載請註明

山水縈繞,獨此一間,霧氣瀰漫,唯有水中影為伴。在那一刻,畫面似乎靜止了,猶如一種亘古而來的靜,想要延展下去,對於電影所創造的這個「孤閉」時空來說,甚至呼吸都是一種褻瀆……

  一、春·契引

  當「春」的木門緩緩打開,隨著導演金基德的鏡頭,我們踏上一次拷問人生的旅程。

  故事發生在一方山水環繞的小寺廟,作為老少和尚的清修之所,幽靜的池水把它和外界相阻隔,彼岸此岸,靠著一葉木舟來往穿梭。佛堂與臥房之間是一扇門,水與外界之隔亦是。

  這扇門不僅僅是現實中的地域之隔,還是佛門和塵世之隔,寧靜的天空下,段段生命的歷程在「春夏秋冬」的幕名里漸次上演。

  春潮微瀾,年幼的小和尚在渺無人煙的山澗里自得其樂,懵懂玩鬧間染上了殺生的罪孽。

  目睹一切的老和尚自始至終只在石岸上默默地注視著,他知曉那悲傷的慟哭遠不能贖清真正的罪惡,而用無聲的懲罰在小和尚腰上繫上解不開的重負。

  二、夏·縱慾

  夏日炎烈,小和尚出落成少年,他走出庵門,被蛇的交配擾動了內心,對外面產生了嚮往。養病女孩適時的闖入,撩動了他封閉的心扉;兩人在一番踟躕之後,終被狂熱的激情席捲。

  小和尚越來越不能節制自己的慾望,兩人私通敗露,毅然選擇離開佛門,追隨女孩。他臨走時帶著常年拜奉的佛像,但心中已無佛,不過又是一塊沉甸甸的石頭,解不開的重負。

  三、秋·罪惡

  楓葉秋黃,層林漸染,徒弟帶著滿身戾氣回到了廟宇。妻子的背叛與殺人的罪行不斷糾纏他,那把釘在門檻上的兇刀,如一條蛇,一條從童年就陰魂不散的蛇,從山澗蜿蜒到他的內心,吞噬掉平和與安寧。

  師父又一次懲戒讓他體悟到贖罪之路的艱難;當他一筆一划地刻下老和尚書寫的《心經》,終於慢慢放下了手中屠刀,割斷了愛恨的種種慾念,尋回內心的祥和,隨警察踏上返城的道路。

  面對色澤斑駁的文字,徒弟有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了悟;當他再度端坐在廟前,萬物盡在視界裡平靜地旋轉幻變:動靜相生,先前狂躁難安的心猿,歸於止水般的平靜,才會映照出四週景物的動相。

  老和尚讓小舟和庵門隨意念而動的神奇,只是表面的具象;其佛家深意,更在於他的修為境界:悟得貫花妙義,心無所礙,自可萬物隨心,自由往來於天地僧俗之間。

  四、冬·救贖

  冬雪皚皚,導演金基德自己扮演刑滿釋放的徒弟,重回舊庵,找到了師父的舍利子;作為「僧人生前因戒定慧的功德熏修而自然感德」之物,這正是師父修為功德的象徵。

  他開始習學經書,練功修行。陽光普照下,和尚腰繫巨石懷抱佛像,一步步攀登視野里最高的峰崖。終於與佛像在山巔同坐,也為一年四季的輪迴劃下句點。

  如果說監獄的服刑是在世俗社會中贖當殺人的罪行,那麼這一段路程才真正在內心和佛陀的觀照下,洗濯了初始的原惡,放下那纏負心靈的頑石。

  伴隨著艱難的行步,激昂的女聲嘹亮蒼涼,歌者以韓國地區全羅南道的方言歌唱,歌詞則多是無意義的感嘆;莽然的高音久久繞樑,似乎難免有幾聲嘶啞,但是於嘶啞艱難處,更蘊蓄著綿綿不絕的氣韻。

  五、又一春·輪迴

  年復一年,廟院裡的遺孤長到了小和尚曾經的年紀,而小和尚也變成了師父。這一幕暗示著故事將再次上演,同時也解答了一個疑惑,為何師父當年默默目睹徒弟的罪過,卻不加以制止。

  也許他自己也有過相似的命運,所以明白,人生的罪與贖罪都要以自己的內心和生命去體悟參破,這條路上,沒有人可以替你前行。

  金基德導演的作品,因其怪誕的題材,一直飽受爭議。2003年,他摒棄了以往種種「驚世駭俗」,拍攝了《春夏秋冬又一春》這部質樸脫俗,以佛理人生為主旨的電影。

  本片獲評為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電影的同時,還代表韓國角逐次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影片最大特色,便是在那間名為「人生」的廟庵中,人們簡單的舉手投足、依稀眉眼間總蘊蓄著佛陀的深意

  以靜制動是東方藝術的一大特色,漫長的空鏡頭,稀少簡單的話語,營造出含蓄之境。富有深意的細節在畫面中如蜻蜓點水般掠過;鮮明的山水意象形態,則外化了人物內心的起伏,使全片保持內斂婉轉的寫意風格。

  青山既是佛門清淨的屏障,也成為衡量人性深淺的標竿:群山環繞的單純環境中,人物的行動和意義,得以從紛雜世態里剝離,直指生命內在的衝動。

  而影片中角色都沒有姓名,徒弟也由不同的演員扮演,寓含了某種普適性:這並不是某個人的人生,而是所有人的人生。導演從佛教思想中汲取涵養,將善惡輪迴的命理呈現於世外孤島上,讓觀者能純粹地面對深奧卻又簡單的佛理:人性本惡,生就是為了受苦贖罪,佛理修行是生的希望。

  同時,影片中種種文化符號,書法、山水、佛經、唐詩、坐化等,都將東方千年孕育的「禪」意寄託其中,於中國觀眾並不難理解。

  影片結束時,在佛眼平靜的垂憐下,安寧的山水寺廟間,卻從未停止過生命輪迴的酷烈與殘忍。小和尚宿命的悲苦,讓觀者不忍想像。

  然而,當我們忘卻木門上面目可憎的護法,船壁上敦煌般的飛仙,以及圍牆上的蓮花和菩薩,只凝視庵門簷下的字跡時,也許能在嘆息中尋回些許慰藉。

  當一層層佛理的外皮被慢慢剝開,影片的果核旨歸於「人生」二字。作為人的生命火焰在世間留下的燒灼之痕,善惡悲歡終歸證明著人的曾生,在生,以及將生,對此我們無需欣喜悲嘆。

  正如片名所說,春夏秋冬又一春:我們不歡笑,因為春天終會逝去;我們不哭泣,因為春天終會來臨。而那尊獨坐於極高之地的佛像,始終默默俯視著芸芸眾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