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雨必將落下

2015-10-03 02:46:58

救救孩子也救救自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Detachment,意即分離,孤立,沒有聯繫,引申為超然。這部電影在台灣有著另外一種譯名,叫做「人間師格」。但看完電影之後,我並不認同這樣的意譯,不如直譯為「超脫」,雖然感覺也不到位。電影不是簡單的討論教育問題或者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而是更進一步地試圖去表達人存在於世本身所遇到的種種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影片有著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內涵,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置身事外的觀眾總可以找到觸動自己的地方。
    看了第二遍之後我發現影片遠比我之前想像的更加多元化,印象也更加深刻。故事的主線是Henry·Barthes來到一所社區學校擔任代課老師,期間與三個女人產生了聯繫,分別是班上的學生Meredith、學校的同事Ms.Madison以及街上遇到的雛妓艾瑞克a。一方面圍繞著這所因為學生反叛、經營不善等原因瀕臨倒閉的學校發生的種種,豐富的展現了學生和老師各自面臨的困境以及相互之間存在的問題,也傳遞了一些教育的方式和觀念。另一方面,主要是Henry和艾瑞克a之間的情感演化,從表面上看是Henry救了艾瑞克a,但實際上艾瑞克a對Henry也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在兩人相處過程中,Henry漸漸地能夠面對過去,也不再是完全孤獨的。可畢竟Henry不是殺手Leon,兩個人的情愫也沒有演變為愛情。這樣的設定開闊了影片內涵延伸的方向,也不算太俗套。
    事實上,影片不同於《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詩社》這些教育題材的影片之處在於沒有把主題放在拯救孩子上,而是選擇更本質地講述我們所處的世界和我們相互的聯繫。Henry不願意與人產生穩定持久的關係,因此不停地更換學校。這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其從童年開始就背負的不為人知的壓力,一直以來母親自殺的畫面始終在腦海里縈繞,而更重要的也許是祖父對母親的猥褻(這種亂倫關係只是一種暗示和猜測,當然也可以從另一個方面去理解:祖父自責的原因是沒能拯救母親)。這種經歷不需要太過在意,只是一種象徵性的東西,它代表了殘酷的現實以及我們抗拒的真相。這些導致了人在社會中相互隔離,以一種絕對孤獨的狀態存在著,而比缺少聯繫更可怕的是不需要聯繫,那些在絕望的掙扎固然讓人感到沉重,但Henry的故作「超脫」的逃避也絕對不是解決之道。如何在冷漠的物質化的當今社會中建立美好的聯繫將成為決定性的重要命題。這一點是我作為局外人得到的最重要的啟示。至於結局,取決於我們內心的信念,是徹底的絕望還是尚存一絲希望就見仁見智了。不管怎樣,我認為這種劇中人物的掙扎是另一種形式的聯繫,也是救贖的希望。
    拋開劇情和寓意,我認為電影本身的形式也值得稱道。鏡頭的切換是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導演托尼·凱耶採用偽紀實的訪談與情節相結合,並且從頭到尾都是Henry通過獨白串聯,增加了厚度,也更有說服力。整體來說,電影的基調是傷感甚至絕望的,不過並不十分具有壓迫性,Henry相對超然的視角保留了一定的空間讓觀眾去揣測人物的內心。但這並不意味著觀眾會輕鬆,Henry目睹母親自殺的鏡頭不停的閃回時刻提醒著Henry不是能夠冷靜旁觀的局外人,而兩次情感爆發使得Henry和觀眾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宣洩。我認為鏡頭切換運用最絕妙的有兩處,一處是公交車上頗具誤導性的同時展現Henry的痛哭和艾瑞克a的口交,或許是想暗示互不相干、各自痛苦的兩個人的聯繫。另一處是教室裡Henry和Madison爭吵時鏡頭不停地在現實和Henry的記憶中切換,爆發似得提供了大量的情節線索以及強烈的情感。這種鏡頭的處理不僅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和情感的升級,同時也在暗示著世界和生活本身的支離破碎。主演Adrien Brody的表演很出色,完全展現了Henry這個角色的情感狀態。
    最後還是附上影片開端直接引用的阿爾伯·加繆的句子,應該對理解影片有幫助:「我的靈魂與我之間的距離如此遙遠,而我的存在卻如此真實。」(... ...and never have I felt so deeply at one and the same time so detached from myself and so present in the world。)。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