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怒火邊界--Sicario

边境杀手/毒裁者(港)/怒火边界(台)

7.7 / 486,676人    121分鐘

導演: 丹尼維勒納夫
編劇: Taylor Sheridan 愛蜜莉布朗
演員: 班尼西歐岱托羅 喬許布洛林 維克托嘉柏 強柏恩瑟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ballsirius

2015-10-05 18:53:27

《邊境殺手》Sicario:穿越理想到現實的邊境


個人評分:88(A-)

Sicario的故事底子本身並不強,無非就是涉世未深的FBI女探員在正義感的驅使下捲入非常規的跨國緝毒行動,殘酷的現實,暴力的手段以及利益下的陰謀,衝擊並摧毀了她的理想主義和傳統正義觀的過程。遠的不說,相似的情節在美劇《國土安全》中就已涉及。但是Denis Villeneuve卻就是能把這麼一個從內容到主題都不算新穎的故事,講得精彩有趣,令人耐人尋味,甚至讓一年懶得寫長影評的我,有動筆的衝動。

看過《囚徒》Prisoners的人都了解,Villeneuve被譽為電影氣氛大師,充分利用影像聲音剪輯來製造懸疑,操控觀眾的心理和情緒。本片也不例外,最大的亮點便是女主角Kate的設定,與其說觀眾隨著女主角的視角帶入故事,更不如說女主角其實就是觀眾的投影和喻體。Kate最開始綁架案的行動,胸有成竹,好像掌控全局。而這正好像觀眾,走進電影院前,自以為對這種緝毒探案的電影瞭如指掌,並不覺得本片能有什麼特別。而就在這時,事件發展升級,才發現自己管中窺豹,對大局一無所知。於是觀眾其實與Kate處在同樣的狀態下,對一切毫無所知,充滿好奇,在懸念與正義感的驅使下,逐漸深入電影,去揭開真相。

當然,女主角和觀眾間的暗喻,並不僅是導演抖機靈的表現,更有在主題上更深層次的勾連。Kate隨著特勤小組,越過邊境,進入墨西哥腹地緝拿毒梟,一路以旁觀者的身份,目睹殘暴現實,便是與觀眾的屬性再一次勾連。而這個過程中,她以往的行事原則,道德準則,被完全打破而不再試用。在現實的衝擊下,她的理想主義受到第一次衝擊,她也試圖否認排斥,企圖利用慣常的正義法律程序去緝拿嫌犯,不但無濟於事還反而遭致危險。而第二次從美國到墨西哥地道中的穿越,使她徹底認清了現實,殘酷暴力,利益勾結。這其中的隱喻也逐漸清晰起來,女主曾經的理想主義的正義觀,都是在美國境內構建起來的,而現實的殘酷,都是在越過邊境後,才目睹經歷到。所以女主角象徵著觀眾,更進一步便是指向在理想主義氣泡中的美國人,而導演就旨在通過這個電影,去揭露出所謂美國正義的虛偽,將真實殘酷的現實展現給不明真相的觀眾們。

話說回來,Sicario並不是第一個去揭露真相的電影,所以這種類比總會給人做作自戀的感覺。但Villeneuve這種從電影人物到觀眾心理構建的連接,從電影故事主題到實際現實的交互映射的構思,確實令人叫絕。

與主線想比,電影對墨西哥警察家庭這條副線的插入,就顯得有些毀譽參半。雙線敘事,但主次分明,而弱肉強食,利益爭奪,受害的只有像女主角和孩子,這樣邊緣弱勢群體,也確實開拓了主題的新層次,但每次的插敘都顯得非常斷裂生硬,與主線的聯繫也不夠緊密巧妙,確實是編排上的一大缺憾。

除了編劇,其他部門都在Villeneuve的協調下發揮出色,其中特別突出的就是攝影,特寫,全景,航拍,監視,夜視,無所不盡其極,邊境上暗流湧動的冷峻殘酷的美感,也是呼之欲出。

表演方面,女主角功能化與平凡化的設定,註定讓Emily Blunt不會有像勞模姐傑西卡 Chastain在《刺殺賓拉登》中的發揮空間,但Blunt還是抓住了人物的情緒變化和心理髮展,把理想主義逐漸崩塌的過程細膩的展現了出來,尤其最後和Del Toro的對戲,在如此強大的氣場下表演都不落下風,真是精彩。如果競爭對手不強,Blunt憑藉影片質量和自身履歷提名,還是頗有希望的。而Del Toro就更不用說,和Josh Brolin都是anti-hero反英雄角色,設定本就討巧許多,一出場便氣場十足,盡顯人物陰鬱神秘的特質。同時比Brolin簡單的不羈形象更進一步,他的復仇和與女主的糾葛,更讓人物豐滿而富有層次,作為配角應該算鎖定奧斯卡提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