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墨涅Moneta

2015-10-15 21:06:39

薄暮之光:生活遺棄了他,可他還在尋找一線光亮



       科因斯泰恩是一個被生活遺棄的可憐人。
       這位主人公的設定很有意味。在電影中,他沒有朋友,沒有親人,沒有戀人,與週遭人的相處甚是冷漠與疏離,幹著一份剛夠填飽肚子的工作——珠寶店警衛。他的目光冷峻而略帶仇視。寒冷的赫爾辛基街道上,幾個過路人談論著柴可夫斯基契科夫普希金果戈理等藝術家的軼事,他只是躲在一旁,默默的瞪著他們;幾個工友在酒吧里喝酒,隔著窗戶罵他是「娘娘腔」,他也只是默默的瞪著他們;一個人男子從廁所出來,站在門外的科因斯泰恩像是夾肉餅似的被擠在門與牆壁間;他跟一個時髦女郎主動打招呼,那個女郎藐視的瞟了他一眼,然後女郎的男友就叫他「走開」。他只能去住所附近的雜貨鋪買兩根烤腸,與老闆娘聊幾句對生活的期許。生活中的他處處遭人白眼和冷落,但他卻逆來順受,對發生的這一切毫無反應。
        當他獨自一人喝咖啡時,一個漂亮的金髮女郎走入他的生活。她對他說:「看來你需要個伴兒,你可以和我談談。」他禁閉而又渴望的心靈接納了這個女郎:「別看我們粗野,可我們也有感情。」他西裝革履的赴約,在電影院裡,女人目不轉睛的盯著螢幕,他卻一直盯著女人的臉,眼神裡全是慾望。他以為他們的關係可以步入正軌,然而,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女郎是一夥大盜的幫兇,她是這夥人放出勾引斯泰恩的誘餌,因為斯泰恩掌握著珠寶店的鑰匙。可以預見的案件發生了:女郎事先在斯泰恩的咖啡里下了迷魂藥,之後拿走了他的鑰匙。珠寶店被洗劫一空,而斯泰恩成了最大的替罪羊。在他被關押前,他都沒有向警方吐露是那名女郎及其同夥乾的。
       「雖然我的心在哭泣,但你看不到我一滴淚。」留聲機上放著憂傷的旋律。在獄中,斯泰恩無所事事,用抽菸和睡覺來打發時間。獄警給他帶來了雜貨鋪老闆娘寫給他的信,那時他正用拖布在地上畫圈。他看了一下信封,就將信撕碎了。我很難理解,他為什麼要袒護那名女郎?替他們承擔起所有的罪責?難道僅僅是孤寂時女郎撫慰了他的心靈嗎?整部影片中,都看不到女郎對斯泰恩有絲毫的愛情,作為犯罪幫派其中一員的她,如果還保有良知的話,那麼就是她說的這句話:「你們究竟想從中得到什麼?他一無所有。」在那一刻,女郎似乎在心底對斯泰恩產生了些微的憐憫。憐憫,只有人性最後的一點憐憫。而斯泰恩,將自己的全部獻給了她。
       斯泰恩出獄後,蜷縮在收容所里,那個雜貨鋪的老闆娘來看他(她或許是他唯一的朋友)。斯泰恩本來找到了一份洗碗工的工作,卻無意間碰到了那個金髮女郎和指使她犯罪的同黨,那個主謀,告訴咖啡館的老闆斯泰恩之前有犯罪前科。斯泰恩醒悟過來。回到收容所,他準備了一把水果刀,再度來到剛才的咖啡館,拿著刀向珠寶失竊案的主謀刺去,沒想到卻被他的保鏢奪下了手中的刀,還被他的同夥暴打一頓,將他丟棄在荒郊野外。
       當雜貨鋪的老闆娘找到斯泰恩的時候,他正窩在一輛推土機下面,寒冷使他蜷緊了身子。看到老闆娘來了,他只是輕微的吐出了四個字:「留在這裡。」最後,兩人的手緊緊的握在了一起。
       被生活咬齧的千瘡百孔的斯泰恩終於在生命的燭光將熄未熄中看到了一絲光亮。這重新燃起的光亮,足以溫暖他的生命。
       這一次,導演阿基.考里斯馬基將鏡頭對準了北歐福利國家下的貧苦下層人民。黯淡的暮色中,稀疏而寒冷的街道上,主人公踽踽獨行。他是一個失意的人,一個具有高度象徵意味的符號。任何一個國家,這種掙紮在精神空虛、生活困頓中的人並不在少數。而考里斯馬基用精煉而儉省的鏡頭語言和省略的對白,描摹出一種荒蕪的寒冷,精神家園的喪失。
        影片也有一些令人不太信服的地方。例如:斯泰恩帶著那個金髮女郎進入他執勤的高樓,毫無顧忌的輸入進入珠寶店的密碼。他對這個女人絲毫沒有防範之心。斯泰恩的年齡起碼有30歲,可是對於這個刻意接近他的女人,卻沒有一點警惕,簡直匪夷所思。當然,如果一開始斯泰恩就拒絕了金髮女郎的話,那麼後面也就沒有任何發展了。
       如果除卻它的最大的弊病——不符合社會交往的常理,那麼我們依然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篇精緻的小品。一部片長不足80分鐘的電影,傳神的表達出主人公落魄、萎靡的形象,這要歸功於導演選角的能力和演員自身的功力。一個失落的眼神,足以說明一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