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因為愛你 Carol

卡罗尔/因为爱你(台)/卡露的情人(港)

7.2 / 142,702人    118分鐘

導演: 陶德海恩斯
編劇: 菲莉絲奈吉
原著: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
演員: 凱特布蘭琪 魯妮瑪拉 凱爾錢德勒 傑克拉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antasia

2015-11-29 07:04:15

世間之事,蜿蜒曲折,卻有始有終——Carol預告片影評(上)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2016年第88屆奧斯卡之戰,硝煙從2015年5月法國坎城影節,開始持續發酵到現在,以致明年。不得不說,這半年來,除了大製作、大導演、名演員的大片陸陸續續上映,許許多多低成本、小製作的文藝劇情片已經在這種圍剿下,贏得一致口碑,比如《布魯克林》、《房間》、《45週年》等等。而其中一個令許多影迷痴迷不已的影片,《卡羅爾》,僅僅在坎城影節首映後,就收穫了如潮的好評。隨後,發佈了兩個剪輯片段,再不久,第一款預告片發佈,1分10秒版預告片(簡稱「預告片1」),我和很多人一樣,已經被淪陷,這是一款由上個世紀50年代Margaret Whiting演唱的my foolish heart所伴奏的。人聲+獨奏小提琴+樂隊演奏,完美得詮釋了影片的唯美復古風格基調。再過了幾個月,發佈了第二款和第三款預告片,分別簡稱為「美版預告片」和「國際版預告片」,這也正是我想在這裡主要寫的預告片。兩款預告片的主要區別在於,美版預告片1分46秒,有一段凱特-布蘭切特非常調皮地說「I like the hat!」(我很喜歡你的帽子~)。國際版預告片有2分23秒,主要區別是沒有這段「I like the hat」,而且片頭加了一段「everything comes full circle」。國際版在後面還多了一些具有戲劇性的對話:I will not negotiate anymore! I wanted it, and I will not deny it (我再也不會有任何討價還價!我渴望的,至此,再也不會否認!). 這個是調停時爭取女兒撫養權的一句話,最後的攤牌,被譽為是凱特-布蘭切特的Oscar moment,擲地有聲。所以,在兩段「長」預告片中,更吸引我注意的是國際版預告片。這兩段預告片是由凱特做旁白,被譽為是發行商韋胖為了回應媒體關於到底誰是影片第一女主角的爭論(尤其是坎城將「最佳女演員獎」發給魯尼馬拉之後,請注意,這裡發的不是「最佳女主角獎」),所以韋胖才做了這個預告片(有人這樣說)。因為原著是以Terese的視角來敘述故事,大家都覺得Terese才是第一女主角。但是電影意圖非常明顯,雙女主的電影,最後片名是其中一個女主,而主要的兩款預告片由卡羅爾來敘述,意圖非常明顯。

而第四款預告片,也被譽為是終極版預告片,是在美國首映的前夜11月23日發佈的,「新」預告片,1分30秒,這裡簡稱為「新版預告片」。這款預告片是以Terese的視角展開。伴奏是非常輕鬆和甜蜜的鋼片琴的伴奏。我後面也會比較,這四款預告片,在我心目中,到底有什麼區別。

這四款預告片藝術性極高,我觀影也有些年了(潛水居多),但是從來沒見過這麼唯美、簡潔卻又能把主要故事情節、主要戲劇衝突全部都展現的預告片。我很歡迎大家能「舉報」,舉出並報告你認為比這個更美的預告片了。為了比較導演之前的作品的預告片,我專門去看了幾部他的電影預告片,都沒法和這個相比。我之前覺得《悲慘世界》的預告已經很不錯了。今年同類型影片的預告片,比如《悲慘世界》、奧斯卡最佳影片《國王的演講》導演的新片《丹麥女孩》,預告片也很贊,但是始終不如《卡羅爾》的更讓人陶醉。個人感覺。

再扯一個題外話,卡羅爾的發行商,韋恩斯坦公司,簡稱「韋胖」,今年這種宣傳策略也是碉堡了。從5月份坎城首映,碉堡了的評論,場刊評分全場最高,然後持續發酵,MTC的評論總分幾乎達到全年上映的所有電影最高分,再加上中間各大電影節點映,吊人胃口,然後把美國首映放在11月24日,而且還是selected theater,只有紐約和洛杉磯的4個電影院可以放,你美國人想看也可以,要飛過來哦。放的時候,票房已經是快要破同類電影的記錄,然而,仍然要等到12月中旬,才會在全美國鋪開放映。這時歐洲也開始放映,其他地方才真正開始鋪開。這種慢熱型放映效果是,所有人都在被各種吊胃口,然後等啊等,盼啊盼,這時候就慢慢到了最重要的頒獎季,奧斯卡提名也這時候出現了。所以,這種宣傳策略應該算是非常成功。

*****我*是*分*割*線********我*是*分*割*線*************
這裡,按照大家的習慣,所有人物均用簡稱和戲稱,大家都是這樣叫的。第一女主角凱特-布蘭切特,以下簡稱「魔王」,第二女主角魯尼-馬拉,以下簡稱「麻辣妹子」或者「麻辣兔」,第一男配角簡稱「丈夫」(演員Kyle Chandler是2011年艾美獎「視帝」得主,並且4次提名艾美獎,算是非常出色的演員了,這裡的配角演得也是非常出色),魔王的閨蜜、第一女配角簡稱「香蕉姐」(Sarah Paulson提名過2次金球獎、提名過4次艾美獎,算是非常牛逼的演員了),第二男配角,簡稱「男友」(演員Jake Lacy,後起之秀),第三男配角,簡稱「Tommy」,「演員Cory Michael 史密斯」,這個算是一個美劇「哥譚」里出色演員。其他演員未在預告片裡出現的,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了。導演Todd Haynes,簡稱「托導」。

*****我*是*分*割*線********我*是*分*割*線*************
我可以說,為了了解導演的風格,我專門看了他之前導的《遠離天堂》。托導在《遠離天堂》最開始的一幕,鏡頭穿過楓葉,往前推進,就已經把我看得陣亡了。非常美,非常有意境。所以我能想像,這部被譽為托導職業生涯最優秀作品的《卡羅爾》,將會如何在鏡頭和色調上來製造氛圍了。
境外朋友可以看Youtube的4款預告片。
預告片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uHvOpnK8SE
美版預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79wr31SXWk
國際版預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H3zcuRQXNo
第四版預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F1YIF_FknI

國內朋友可以看豆瓣的4款預告片:
預告片1: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1ggRADg9pU
美版預告:http://movie.douban.com/trailer/183445/
國際版預告:http://movie.douban.com/trailer/183533/
第四版預告:http://movie.douban.com/trailer/187130/

*****我*是*分*割*線********我*是*分*割*線*************
迄今為止我仍然沒有看到卡羅爾的全片,所以只是對這四個預告片談談我的感想、感悟、感觸、還有感動。但是聲明的是,我看了原著,英文版的。所以我知道了大概故事情節。但是我沒看電影的劇本,所以對於改編劇本的改動大小,沒有特別的了解。

一點背景和格局的介紹。
卡羅爾的故事發生在二戰後的50年代的紐約。很多電影都企圖用兩三個小時的時間裡,來折射出大背景、大故事、大事件。我可以舉出幾個例子嗎?奧斯卡最佳影片「為奴十二年」,1841年前的美國內戰時期的奴隸制度,還有具有政治題材和事件的奧斯卡最佳影片「逃離德黑蘭」(當年頒獎是由歐巴馬伕人宣佈最佳影片的,政治意味還能更濃點嗎?)。托導在第75屆奧斯卡斬獲4項提名的「遠離天堂」(雖然沒獲最佳影片提名),也含有對社會不公、奴隸制度的微弱控訴。而卡羅爾的故事,沒有了這些大的背景和事件,僅僅只是兩個女人之間的感情。托導說了,任何經歷過愛情的人,都可以感受這部片子。而不僅僅需要代入各種階層、性別、地位的束縛,這裡僅僅只是兩個人之間的愛情。不是斷氣迴腸,也不是傾國之戀,更不是你死我活,這部電影最成功的之處,也像很多網友所說,托導極其精準地拿捏了這之間的平衡,「在克制與爆發之間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引自豆瓣影評「CRUSH」,他還說道:「所有人都凝神屏息的站在這個平衡點上,以小格局來放大,人類與人類之間最最普通的情感。同性愛的掙扎與抗爭被弱化,最濃烈的筆墨都獻給情感的搖擺」)。這種感情劇,一點點過了,就是「濫情」,一點點少了,就是「矯情」,托導不愧比女人更了解女人。真正感人至深的感情,都是那些無關年齡、階層、性別、種族、信仰的。如果你能擯棄這一切,再來看這部電影,來看兩個最普通的人之間的感情,我相信,任何有過一點點感情經歷的人們,都能有所感動。

*****我*是*分*割*線********我*是*分*割*線*************
四段預告片裡的故事線條(以下有輕微情節劇透,慎入)。這裡以國際版預告片介紹。
為了防止劇透,我儘量就這預告片裡介紹的故事情節來把這4短劇情擰出來介紹。很簡單的故事。

鏡頭1:接近40歲的上流社會的高貴優雅的女主人卡羅爾想給女兒買聖誕禮物,在百貨商店遇到了不到20歲、青澀懵懂的少女特瑞莎(Terese),兩人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想視,火花就在那一刻產生,卡羅爾回頭一瞥,「我喜歡你那個帽子」。此前鏡頭給出一個特寫,卡羅爾將手套放在桌面,忘記拿走。

鏡頭2:特瑞莎用照相機拍卡羅爾。原著中特瑞莎是舞台設計師,改編劇本中她的職業變成了攝影師。這也是極為成功的改變(詳見多個豆瓣影評的點評)。

鏡頭3:特瑞莎和男友的線條。特瑞莎問男友,你這一輩子到底經過幾次戀愛?男友羞澀一笑。

鏡頭4:卡羅爾實際上在和她丈夫辦離婚手續,她丈夫不肯,但實際上他們之間的感情已經快到盡頭,唯一能聯繫的就是5、6歲的女兒。她丈夫只是把她當作社交場合下的交際花,讓她陪他參加各種應酬,跳舞,而卡羅爾對這種生活已經感到厭倦。所以在跳舞的時候,她丈夫說:「你永遠都是這屋子裡最美的女人」。而此刻卡羅爾已經沒有任何和丈夫親近的意思,頭都是瞥向其他方向。

鏡頭5:卡羅爾在特瑞莎把手套寄回去時,為了表示感激,請她吃飯,這時候吐著煙,詢問對方名字,特瑞莎在日記本上寫下Carol的名字。隨後兩人陷入。然後香蕉姐在和魔王吃飯時,問,告訴我,你知道你在做什麼嗎?魔王苦澀一笑:我從不知道。

鏡頭6:丈夫知情,感到羞辱。找閨蜜「香蕉姐」,表現出了強烈的佔有慾,怒斥:她還沒離婚,她還是我的妻子!我愛她!然後香蕉姐說:I can』t help you with that. 其實我在這部片子裡最期待的演技,不是魔王,也不是麻辣,而是這兩個配角。因為他們實在是太出名了。都是非常精湛的演技,在兩大女主的高壓下,能在這麼短的戲份里,還能出色出彩,實際上非常不容易。我對Kyle Chandler和Sarah Paulson這兩個配角超級喜歡。

鏡頭7:就是傳說中的「船戲」了,在公路旅行中發生的。這也是被廣大影迷和影評人所稱讚的。這裡極其唯美,和大多數奧斯卡影后相比,魔王職業生涯從未有過任何「漏電」(請允許我用這個詞代替)。據說國外的影迷觀影時,這段「船戲」 只有一兩分鐘,但是全場屏息,鴉雀無聲。
鏡頭8:卡羅爾和丈夫相見,這裡應該是快要進行離婚手續時,丈夫說,shouldn』t be like this(事情不應該發展成這樣). 魔王說,I know(我知道)。

鏡頭9:爭奪撫養權調停戲。這裡【劇透】的是(劇透的意思就是說,預告片裡沒有出現的,原著中有的,電影中可能會有的),丈夫使用骯髒手段,為了爭奪女兒的撫養權,派「特工」(也就是私家偵探)來跟蹤卡羅爾和特瑞莎的公路旅行,拍下證據,以此要挾卡羅爾,放棄一切和特瑞莎的聯繫,以獲得探視女兒的權利。原著這裡是這樣寫的,但是改變後的劇本不清楚。所以有了調解庭的一段高潮:If you can』t have me, I can』t see my daughter, 這裡鏡頭閃回了幾段卡羅爾和女兒之間的溫馨畫面,還有幾段卡羅爾傷心欲絕的畫面(1分18秒,這又是一段奧斯卡級的演技),此刻的卡羅爾已經被婚姻折磨得不行了,所以她的線條基本上是由高到低,又一開始的高貴炫目,開始成為弱勢,擊潰,傷痛欲絕。

鏡頭10:卡羅爾和特瑞莎的分手,1分20秒。這一段我想大篇幅談談。
這也是任何一段感情中最傷心欲絕的了。卡羅爾迫於壓力,給特瑞莎寫了一封分手信。這裡又有【嚴重劇透】了。在公路旅行後,卡羅爾在閨蜜香蕉姐的「告密」下,知道了丈夫派了私家偵探來跟蹤她們的旅行。卡羅爾這裡表現出了勇敢的一段,她直接停下車,帶著槍,走向偵探,後面有幾次當面質問(電影裡可能有改動)。這也是最新版預告片裡給出的一段卡羅爾舉起手槍的一段鏡頭。卡羅爾告訴特瑞莎,自己要回家處理離婚的事情,讓她等一個禮拜,頂多一個禮拜,她們就能相見了。而實際上,特瑞莎等來了分手信,這也就是整個預告片裡,卡羅爾在信中讀到的大部份內容。這裡和原著有很大改動。

原著的分手信,我在讀了之後,第一感覺,卡羅爾你就是個人渣,怎麼能這樣傷害特瑞莎無故幼小稚弱的心靈呢?預告片這裡1分21秒,麻辣妹子貢獻了她職業生涯、或者這部電影裡,最動人、最心碎的一段演技。這也是麻辣妹子要憑這部電影拿到北美各大獎項的基礎。任何經歷過感情的人都能體會到這段心碎。當你從期待已久的幸福頂點,一下子跌落到最低谷,這種心情,誰都能體會。所以這幕,預告片給出一段影評人的讚賞:Rooney Mara is electrifying(麻辣妹子令人震顫,或者可以說,麻辣兔演得令人髮指,令人觸電,我比較喜歡第一個翻譯吧~吼吼!)。

1分26秒這裡切入進來的,實際上是最後的鏡頭了,這裡是兩人在被丈夫禁止相遇之後,魔王還是忍不出把麻辣邀請出來,問了一句,that’s that? 就這樣了?這裡又要【劇透】了,這幕在原著中是最後一部份,卡羅爾已經完成了離婚手續了,想邀請麻辣兔和她一起住,被麻辣兔斷然拒絕了,no。我這裡腦補:憑什麼,你當初那麼傷害我,我憑什麼還要任你傷害?

鏡頭11:這裡是1分34秒。這一幕我在看了預告片十幾次之後,從來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後來看到幾個影評才知道,這一段時劇情翻轉的一段。寫的是,卡羅爾寫了分手信之後,準備去調解庭妥協,準備放棄和特瑞莎的聯繫,來獲得女兒的探視權。這是她在去調解庭的路上。她這時無意中在街道上看到了快速走過的特瑞莎,穿紅衣。也就是從這一劇情開始,卡羅爾意識到自己仍然無比愛著特瑞莎,這也是凱特布蘭切特貢獻了奧斯卡級和教科書級演技的一段,詳見豆瓣影評「CRUSH」,我摘抄如下:

有一幕給我印象格外深刻,是發生在carol拋下Therese消失在旅行途中之後。carol坐在計程車里,正在趕去一個類似於庭外調解的小型會面。路上行人來去匆匆,carol望向窗外,看見了Therese,穿著紅色的毛衣格子裙,手中拿著黑色的小本子,穿過人群與車輛。與不久前曾經傷害過的戀人偶遇,她看不見你,你久久凝視,凝視著極力克制住的情感,凝視著她也凝視著自己。carol的心理轉變發生在一瞬間,真實,克制,不說一句,沒有流下一滴眼淚,內心卻如同千萬波濤洶湧著,衝擊過早已瓦解的堡壘。在這裡,cate為所有人奉獻了教科書般的演技,細微到幾乎無法察覺的面部表情變化,眼神裡的隱忍,呼吸間的緊張與壓抑——沒有任何多餘的動作,完美到令人髮指。這是一場不動聲色的崩潰,也是重生,它發生的極為突然,卻讓你如此深刻的體會到命運的定數和愛情的魔力。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在1分30秒,預告片再次重複了開頭的那句話,everything comes full circle.這句話奠定了整個劇情的基礎,也就是為什麼在國際版預告片裡重複了兩次,在相遇的時候出現一次,在分手後再次相遇的時候出現了一次。我看到豆瓣影評里有人的中文翻譯,我覺得欠妥(不好意思啊,親們)。我都不知道,為什麼他會把這句話聽成「everything comes to a full circle.」,然後翻譯成「世間的事,都有輪迴」,其實翻譯的還行,就是我使勁聽都沒聽出來有to a這兩個單詞。有人翻譯為「一切都會塵埃落定」,也不錯。但是,我們考過專八的孩子,有過翻譯文學著作的訓練,所以總想得把語言翻譯得更加有意境和深度,當然這是在不違背原意的情況下。我覺得這句話的翻譯需要體會出整個語境和劇情,所以我給出的翻譯是:「世間之事,蜿蜒曲折,卻有始有終」(獻醜了~),或者我覺得也可以翻譯為:世間之事,冥冥之中彷彿註定,一經駛出,總會回到原點,反反覆覆,始來終往(這個是不是太長了?)。所以,我做過不少英漢互譯,感覺漢語更重意境之美,英文更重凝練和邏輯。大家覺得哪個翻譯更好呢?總之,我喜歡英文原文,有著道不盡的意境。這也是為什麼要看原著。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預告片裡講到這句話,反覆在放小火車的情景。就像是火車駛出之後,仍然會回到原點。感情不也一樣嗎?卡羅爾在和特瑞莎分手之後,感情回到了原點,然後又重新開始。
1分38秒,沒看過電影,我想,這裡應該是兩人分手後,都仰望著星空,思念著對方。後面一段電話,麻辣妹子這裡也貢獻出了奧斯卡級的演技,她說,Carol, I miss you! 卡羅爾,我想你了!實際上在她說「我想你了」的時候,卡羅爾已經掛斷電話了。你可以看到這一段,魔王的右手持著煙,在顫抖。這一段戲,也是任何經歷過感情的人,都能體會到的思念。我記得在《山河故人》里有一段說,愛情最讓人痛苦的,就是牽掛。而卡羅爾在分手信里寫的是,and when it happens, I want you to imagine me there, to greet you. 而當這一切發生時,我希望你能想像著,我在那裡,在那裡祝福著你。

鏡頭12:1分49,這裡是卡羅爾在調解庭裡的一段陳詞,擲地有聲,I will not negotiate anymore! I wanted it, and I will not deny it,我再也不會有任何討價還價!我渴望的,我至此,再也不會否認!這一段也是卡羅爾在車內看到特瑞莎之後,意識到自己仍然無比愛著特瑞莎,她決定放棄丈夫探視權的要挾,她再也不妥協了,決定即使是放棄對女兒的愛,也不會來放棄來愛特瑞莎。這裡應該全片的高潮,也是整個評論對凱特布蘭切特演技最高的讚譽。被譽為是凱特布蘭切特職業生涯最高水平的演技。這裡有無數的影評,可以參考。

鏡頭13:離婚後,卡羅爾再次約見特瑞薩,這裡她告訴了她,她離婚了,自己獨自住了,問她願不願意搬過來和她一起住?說了一句, would you? 你願意嗎?預告片就結束了。

原著這裡,特瑞莎斷然拒絕,簡單說了一句,NO!然後魔王應該說的是that’s it? 就這樣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就分開了。但是之後發生了,【劇透】,就是第四個預告片講述的故事,特瑞莎在斷然拒絕之後,卡羅爾在臨走前說了一句,I love you! 我愛你!這是改編劇本里最成功的之處了。原著里說過了好幾次I love you。而電影裡,至始至終,卡羅爾就說過這一句I love you。這樣,這句話的力量也更強大。所以麻辣兔一下子被擊穿了,雖然各種抱怨和不爽,她此刻知道了卡羅爾對自己真正的愛,這種愛勝過了她對放棄探視權的犧牲,所以她心理各種翻轉,最後決定去告訴卡羅爾自己願意和她住在一起。所以她立刻起身,穿過好多道路,踉踉蹌蹌地走到她們冥冥之中即將見面的地方,這時候兩個人的感情也在昇華,尤其是特瑞莎對卡羅爾的愛,所以特瑞莎想到卡羅爾應該會在那個餐廳,她就憑著這種冥冥之中的信念走過去,看到了卡羅爾,卡羅爾正在和朋友交談,笑著笑著回過頭,目光正好和特瑞薩對視,然後這裡凱特布蘭切特又貢獻了一個奧斯卡級、教科書級的演技,她和朋友聊天的笑容是慢慢凝固,看到特瑞莎,內心充滿了欣喜和期待,就像遇到了一段新生命,然後她的笑容從凝固,到慢慢綻放。這也是所有觀影者最難忘的一幕。我雖然沒有看到全片,但是網上有幾秒鐘有人洩漏出來的這一幕,我看到了,震驚了,因為這一幕凱特布蘭奇特的演技太完美了。我當時就被擊潰了,無法形容的感動。這也是預示著一段快樂的結局,happy ending。

很多這種所謂的同性愛情的電影,甚至非同性情的愛情片,最後都是你死我活,總要有一方死掉,還要死得特別慘,才讓人覺得故事更加震撼,結局更加悲慟。比如斷臂山,不是其中一個死了嗎?比如藍宇,不也是藍宇最後死了嗎?或者說,安妮海瑟薇的愛情文藝片One day,最後安妮海瑟薇被汽車撞死了。還有在雲端,up in the air,男主角最後終於決定去愛女主角時,去她家敲門,發現她原來有丈夫有子女。還有音樂家的文藝片Once,最後也是女主角離開,男主角再也找不到女主角了。為什麼就不可以有一些正能量的愛情結局呢?


最後的結尾,原著中是這樣的,寫得美極了——
She stood in the doorway, looking over the people at the tables in the room where a piano played. The lights were not bright, and she did not see her at first, half hidden in the shadow against the far wall, facing her. Nor did Carol see her. A man sat opposite her, Therese did not know who. Carol raised her hand slowly and brushed her hair back, once on either side, and Therese smiled because the gesture was Carol, and it was Carol she loved and would always love. Oh, in a different way now, because she was a different person, and it was like meeting Carol all over again, but it was still Carol and no one else. It would be Carol, in a thousand cities, a thousand houses, in foreign lands where they would go together, in heaven and in hell. Therese waited. Then as she was about to go to her Carol saw her, seemed to stare at her incredulously a moment while Therese watched the slow smile growing, before her arm lifted suddenly, her hand waved a quick, eager greeting that Therese had never seen before. Therese walked toward her.
  「特芮絲笑了,這就是卡蘿典型的動作,就是她以前所深愛,以後也會一直深愛下去的卡蘿。喔,現在愛她的方式不一樣了,因為她已經是個新的人了,就像從頭來過,重新再度首遇卡蘿,但遇到的還是卡蘿,不是別人。無論在千百個不同的城市中,在千百個不同的房子裡,還是在遙遠的異邦,她們都會攜手在一起。在天堂,在地獄,都是一樣。特芮絲等待著。就在她準備走向卡蘿之際,卡蘿也看到她了。特芮絲看著她的笑容逐漸浮現,卡蘿似乎難以置信地看了她一下子,然後卡蘿才舉起手臂快速揮動,急切地向她打招呼。特芮絲從來沒見過卡蘿用這種方式打招呼。特芮絲走向她。」

*****我*是*分*割*線********我*是*分*割*線*************
根據國際版預告片,「分析」完每一幕之後,故事大概的情節也很透徹了。雖然還有很多地方,還等待電影上映之後一遍一遍刷。但是我這裡是根據預告片,根據劇照,再看過原著,進行的各種代入。這種感覺很奇妙。我很期待,看到全片之後,會有什麼更奇妙的感覺。
這裡要講講第四個預告片了。這款預告片很有意思。它的整個視角是從特瑞莎展開的。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第一幕:0分08秒,特瑞莎驚醒地起身。這裡已經是分手後,卡羅爾離開了,特瑞莎也拒絕了。所以她開始想起來卡羅爾的各種好,她對卡羅爾的各種愛。
這相當於是一個倒敘。然後鏡頭各種閃回,各種穿插她如何去找回愛。真的是,找回愛情。
第二幕:0分16秒,特瑞莎坐在車裡,去卡羅爾家。見到了她的女兒。
第三幕:0分28秒,卡羅爾去調解庭前,在車內,看到了路上匆匆走過的特瑞莎。穿紅色衣服的特瑞莎。記住,是紅色衣服。這一幕在所有預告片裡都出現過了很多次。很關鍵。
第四幕:0分36秒,特瑞莎進入餐廳,想找到卡羅爾,告訴她,她也愛她。此刻體現的是特瑞莎焦急的心情,渴望見到卡羅爾。
第五幕:0分41秒,聖誕節買禮物。特瑞莎拿起相機,想拍卡羅爾。這一幕在所有預告片裡都出現過了很多次。很關鍵。你只有愛一個人愛到什麼程度時,才會想拍下她的美好。
第六幕:0分43秒,卡羅爾和特瑞莎分手之後,赴一個朋友的約,吃飯,和朋友開心聊天,這時候特瑞莎終於找到了卡羅爾,0分46秒,這時候特瑞莎表情凝重,你可以想像出她各種心理活動,又驚醒,到思念,到迫切想找回愛,到焦急地找到了卡羅爾,心神稍微鎮定一下。
第七幕:0分47秒,特瑞莎第一次去卡羅爾家裡,坐下來彈琴,這時候卡羅爾第一次將雙手搭在特瑞莎身上,0分50秒,特瑞莎此刻心情像小兔子一樣激動,興奮不已,這一段麻辣兔的演技也值得一個奧斯卡提名了,如果你看過原著的話。這一段在原著中有著非常細膩的描繪,內心的翻滾。預告片精彩的是,它把關鍵情節全部都鋪開了,比如丟下手套在百貨商店,比如好幾次的這個搭手,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情節。
第8幕:0分52秒,麻辣妹子看到卡羅爾,慢慢踱步走過去。如果看過前面三段預告片,就應該知道,麻辣妹子的角色一直都是在被動,這次是她第一次主動去爭取愛。所以這一段的設置和演技也是爆了。大讚。
第9幕,0分55秒,船戲,這一段非常唯美。
第10幕:0分58秒,公路旅行,兩人的開心。
第11幕:1分3秒,卡羅爾和老公的吵架。到1分8秒,麻辣妹子的傷心欲絕。
第12幕:1分10秒,這裡卡羅爾開始看到迎面走來的特瑞莎。面部表情即將發生變化。
第13幕:1分12秒—1分16秒,兩人的公路旅行也有船戲。
第14幕:1分17秒,卡羅爾舉起手槍面對私家偵探,這是其他預告片沒有的情節。
第15幕:1分20秒,這時候卡羅爾和特瑞莎已經對視,這一幕卡羅爾的微笑已經綻開,看到了期待的戀人。不出所料,麻辣兔你終於來了。實際上影片的最後一幕遠遠不止於此,就從各種影評里看到的。


後面還會另外開一個帖子,分析預告片裡面的背景音樂、攝影、服飾。現在能看到的也就只有這些了。可憐我們這些無法在第一時間看到上映成片的小夥伴,被每天國外的各種碉堡了的評論所折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