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與魔鬼共騎--RIDE WITH THE DEVIL

与魔鬼共骑/乱世恩缘/与魔鬼同骑

6.7 / 13,049人    138分鐘 | 148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李安
編劇: Daniel Woodrell 詹姆斯夏慕
演員: 史基艾瑞克 陶比麥奎爾 珠兒 傑弗瑞萊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海上張

2015-12-07 05:47:30

奧斯卡之前的李安


李安導演在一次訪談中講過,與魔鬼共騎是他非常珍愛的一部片子。看完片子,我第一個反應是,這麼費力不討好的片子,不珍愛才怪。

《冰風暴》CC版里,李安和他的編劇在討論時,編劇起頭就問了他一個問題:「你是一個中國人,為什麼要拍美國人的故事呢?」 李安的回答很簡短,很精闢,很淬鍊:「 FXXX YOU」。

李安這樣一個大導演,在好萊塢摸爬滾打那麼多年,最後,也還是得靠一部穿著中國衣服的好萊塢電影出頭。這還是美國呢,不勝感嘆。

其實美國電影文化也挺古怪。瀏覽下維基里收錄的對共騎的各方評論,不難發現,挺這個片子的大多是從影片的藝術性出發,而責難的大多站在娛樂性的角度。像共騎這樣的片子,看著有大場面,但其實心思並不主要在娛樂觀眾上,是一部作者性很強的電影。而美國最重要的影評來源,可以到紐時這樣讀者範圍很大眾化的媒體上去找。想來真是一件奇事,也是一件樂事。事實上,共騎當年只拿到了非常有限的發行範圍,這就意味著它從一開始就失去了贏得身後名的機會。要想獲得藝術上的首肯,先得餵飽普羅大眾娛樂性的胃口。這是好萊塢,奧斯卡給現代電影定的調子。甚或,是電影這門第七藝術從誕生之日起的宿命。

扯遠了。共騎是標誌性的。當然,共騎之後,是綠巨人的票房慘敗讓李安徹底意識到必須面對觀眾——那些在幽暗的放映廳裡嘎嘣嘎嘣嚼爆米花的人。今天,李安已經掙下了這種身名——只要他拍電影,觀眾就掏腰包進影院。這時的李安已經有了一定的任性條件。饒是如此,他也依然要如履薄冰。

單說電影,共騎中的李安,我認為不是最好的。共騎中也有很多自然環境的場面,但影像對這些自然元素的美學營造,和故事的戲劇性還沒有完美地融合到一起。人物之間的情感關係構成故事真力所寄寓的潛流,但不僅是演員的表演很平淡寡味,導演的處理本身也並不十分具有說服力。整篇的鏡頭語言,時而讓你感到它是一部很深沉的有古典韻味的影片,時而又平滑得像一部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唐突起來。比如最後一場戲,Jake和Pitt的對決,我感覺還是很flat。節奏感不強,鏡頭語言也很平淡,自然環境就在那兒,但它就在那兒,而已。影片最高潮的一個鏡頭竟然是靠Jake持槍的特寫來支撐,我認為這個處理極其平淡無味。

作為一個兩捧小金人的華人導演,國內現在有一股捧李安的熱潮。我當然也認為,在這樣一個漫威英雄統治好萊塢的時代,李安是好萊塢導演里,為數不多的具有自己獨特的堅守的電影美學風格的導演之一,李安的影片也總是能讓人時不時沾一點電影黃金時代影像風格的遺風。但說到底,李安畢竟是一個好萊塢導演。從共騎到派,你可以看到李安變化的總路徑是越來越好萊塢,而真正屬於他自己的美學營造,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