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師父 The Master

师父/师傅/TheFinalMaster

7 / 1,648人    109分鐘

導演: 徐浩峰
編劇: 徐浩峰
演員: 廖凡 宋佳 蔣雯麗 金士傑 宋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晴

2015-12-07 19:17:30

技冠群雄——徐浩峰




開始關注徐浩峰是在電影院看《道士下山》。看完我特別懷疑這片子拍的時候是這麼拍的嗎?不是給剪壞了吧。就是一種直覺,直覺原著一定好看,所以我就買了。

這本書大概是我燒錢最多的一本書了。書不貴,但是看完原著我和先生在家討論,越討論越起勁兒,後來莫名其妙的就買票去了書里一直提到的莫干山。甚至在去程的火車上,我倆還激動的幻想那山一定是清幽絕倫、仙風道骨。結果,頂著南方8月的烈日我倆在路上動兩步就一身汗,整個景區也疏於管理,和我們的想像天壤之別。我倆就相視呵呵了。

旅途不靠譜,電影、書來補。翻出了徐浩峰之前的電影作品《倭寇的蹤跡》《箭士柳白猿》。徐浩峰鮮明的個人標籤就結結實實的烙上了。

徐浩峰的養成要追溯到他高中畢業前了,他在三味書屋買到一本民國道家文化的書,上面有編者的照片。他心裡暗覺未來定會結識此人。6年後成真。那個編者當時已經80多了,而且有濃重的口音。徐浩峰和他的交流便是寫一些文字找老者點評。

老者看過徐浩峰的文字,說了句「下筆如有神」。徐浩峰就是徐浩峰,換做是我大概覺得別人在誇我,樂顛顛兒的回家了。徐浩峰理解了老者的真意,是看其文字覺得他懂了,但是一過問就露怯了,什麼也不懂。缺乏悟性,只是偶爾下筆通靈。

後來徐浩峰去見老者,老者給他講了很多民國時期的江湖掌故,也論學術。這些就成了徐浩峰後來作品的原始素材。

喜歡上徐浩峰之後,這次《師父》出爐,當然要早早去看點映。看完之後,我想毫不誇張的說這是我看過的最棒的武俠題材電影了。沒有威亞和特技。打鬥乾脆俐落。之前看很多武俠電影出招無比花哨,我沒親眼見過高手比武,我總在想,出那些花招不耽誤時間嗎?真正的高手應該不是墨跡性格吧?不懂。但是徐浩峰電影裡的一招一式,快、穩、准。完全符合了我對武林絕學的最初幻想。規矩,職業范兒。

這部片子整體剪輯的節奏也沒有半點拖沓。我欽佩那些不留多餘鏡頭的導演,多一個鏡頭顯囉嗦,少一個看不懂。這是本事。構圖更不用說了,徐浩峰早年在中央美院就讀油畫系,這些都是構成他成為他的基礎。

徐浩峰電影裡的台詞,永遠和他電影的整體節奏特別貼近,相得益彰。永遠沒有廢話,永遠點到為止。直指人心,卻用了一種冷處理的方式。徐浩峰的電影質感像水墨畫,著筆的部份和留白的部份同等重要。著筆俐落,留白乾淨,就顯得特別高級了。

這部電影裡更值得一提的是宋佳那個角色。我們看影視戲劇在看什麼?矛盾點。女性的柔美和武術的硬朗對比起來就是矛盾。用一根柔美的線條串聯起來,剛柔並濟,把彼此都襯托的異常明快。所以我喜歡電影裡的快意恩仇,也喜歡女主的回眸和她脖頸的線條。

關於徐浩峰,說多了都覺得是贅言。我覺得徐浩峰和其他武俠作者、導演不同的地方在於他懂中國美學。他的作品裡涉及過佛教、道教、講究至極的武林江湖。他筆下影下的高手是藏鋒的,是內斂的。想想中國建築園林藝術,越大的宅子邁入大門一定會看見一堵石屏,蘇州的部份園林也有用假山的。這就是中國人內斂含蓄的一面,從外面什麼也看不出,需得繞過去才見廬山真面目。不願輕易顯山露水。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在徐浩峰電影裡可見。

這部《師父》若要找出遺憾,我覺得一定是蔣雯麗的那個角色了。蔣雯麗有句台詞說:「男人打天下,女人要守住。」多有震懾力的一句台詞,看著蔣雯麗花枝亂顫的表演方式就是覺得味道不對。我心裡這個角色應該交給鄭佩佩,我絕對相信她夫君曾是天津武林掌事的,現在輪到她來維持秩序。
在徐浩峰的這幾部作品裡,還有一種令人熱血沸騰的東西,就是武林人的一種理想。觀眾會收到一種價值觀的刺激。他想強調的東西不會狠狠向觀眾砸來,而是塑造一種全場安靜,我輕輕的說,只說一次的莊重感。

如果你沒看過徐浩峰的字和電影,很難有共鳴。《一代宗師》你可曾看過?編劇就是徐浩峰。他的標籤挺明顯,未來也許會有人模仿,但形式易學,精髓難得。


一個人最頂峰的時期其實沒有幾年,我真心祈禱徐浩峰陪伴我們走的長遠一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