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師父 The Master

师父/师傅/TheFinalMaster

7 / 1,648人    109分鐘

導演: 徐浩峰
編劇: 徐浩峰
演員: 廖凡 宋佳 蔣雯麗 金士傑 宋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蜉蝣。

2015-12-10 07:17:00

導演專訪 | 徐皓峰,憑藉道德和信念拍《師父》


知道能採訪徐皓峰,高興了好久好久。他的武俠小說好看到會不知不覺通宵看完,他的影評能讓我對電影作品有完全不同的認識。操縱文字的徐老師睿智、精煉、博學,是個高手。

那時就覺得,他的電影是需要最好的演員最考究的劇組才能拍出來的。到了《師父》,決心做商業片的徐導演做到了。他的民國武俠乾淨傳統,又薄又尖銳。是與小說完全不同的好看。

一陣忙亂之後,終於見到他。語速很慢,動作儒雅。我說,徐老師您好,我是您小說的忠實讀者,《師父》之後,也徹底成為了您的影迷。他就憨憨的但是特別真誠的笑。

採訪時間被嚴重壓縮,剛開始的時候我邊聽他講,邊在心裡催,徐老師你快點快點快點,問不完啦。還好他的回答給了我好多驚喜,會很快投入到與他的對話中。



《師父》中最大看點是各種冷兵器,其中尤以詠春拳的八斬刀亮眼。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角度切入影片?
徐皓峰:當時我是去了黃崗起義紀念館,看到農民起義的時候用的是標準的詠春八斬刀,這是中國底層老百姓普遍會用的一種兵器。我當時的興趣就是,既然它是在晚清和民國普遍使用的,如果現在我把這種造型和它的刀法拿出來,會不會勾起現在一代年輕人遺傳基因的遙遠的記憶。這就是他們爺爺輩曾祖父輩用的一種兵器,並不是詠春所獨有。
我是有博物館嗜好的人,如果在博物館發現一個東西能給我的創作刺激非常大,會非常欣喜。而且這個東西不僅是南方有,北方的八卦門也有,方法和訓練方法大致相近,只是造型稍有不同,八卦門叫單峰劍。

在這次金馬獎中《師父》拿下了最佳動作設計獎,一同入圍的還有一眾香港動作指導,您認為您的武打設計和他們的不同在哪裡?
徐皓峰:他們都是成名已久的,成體系的。我拍了三部電影,到《師父》才大規模的展示我當時採訪來的兵器的用法。所以金馬獎給我的主要還是在創新意義上。

婁燁導演評價說《師父》開創了一個神秘的電影門派,您覺得自己電影的神秘在哪?武俠風格又是怎樣的?
徐皓峰:神秘應該就是武林的典故和新武俠文化大相逕庭,違逆了常識,所以他覺得神秘。

《師父》中有一個段落是廖凡開武館時放映電影《火燒紅蓮寺》。為什麼會選擇放映這部影片?
徐皓峰:因為它是武俠電影的始祖。 還有《蜀山劍俠傳》,它是武俠小說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我的片子裡出現這兩個,也是有一個致敬的意思。

我記得您在《刀與星辰》裡面也寫了對於武俠電影的評論,您說《蜀山劍俠傳》這種是將武功仙俠化超人化的,會不會下意識的用它們與您尊重的寫實風格做對比呢?
徐皓峰:所以這就是我電影裡的台上台下。我自己覺得有導演快樂的一場戲,就是台上放著《火燒紅蓮寺》的時候,台下真實的武林人士在看著,他們看得竟然還很著迷。這是我覺得好玩的地方。

我以前看您小說的時候也特別著迷。所以就有一個疑問,您在改編自己作品,把它們影像化的時候,會有怎樣的具體處理?
徐皓峰:謝謝。它的整體思路是,由小說到劇本,整體的敘事線、視角都會不一樣,同樣的故事要換個視角和敘事線來講。從劇本到影像,因為影像有巨大的概括性,我的編劇寫了半天,但是在現場一拍,如果你是敏銳的,可能一個鏡頭,就能把你劇本裡的意思完成了。所以它在分寸在結構上都會有變化。

這已經是您跟宋洋的第三次合作了,他也算是您的徒弟,您對他怎樣評價?
徐皓峰:他還是需要到更廣闊的天地裡飛翔,可以出師和其他更優秀的導演合作了。

他的表演完全是您想要的氣質嗎?
徐皓峰:對。這次我跟宋洋有個君子之約,合作三部了,這部跟頭兩部的變化比較大,這個人物是一個悲壯的人物,如果你順利完成了,估計大眾和導演會認可你,那麼你就需要再多有一些經歷。所以拍《師父》我倆是以相互告別的心情拍的。

昨天在MOMA也重看了您的前兩部片子。在看前兩部時我覺得它的敘事是不斷中斷的,不會那麼流暢,但這次就會更完整更商業,這是刻意調整的嗎?
徐皓峰:對,沒錯。因為這次做的是大眾電影,大眾電影講故事你必須得給觀眾一個道德與信念的基礎,這樣他才能對人物和事件有更強的代入感,所謂感同身受。所以《師父》從這個線索講。頭兩部電影,一開始的定位就不是大眾電影,它是去電影節的,它的受眾方向是不一樣的。頭兩部電影就不是用道德和信念這種大眾觀念所拍的。

不是憑藉道德和信念的話,《倭寇》和《柳白猿》憑藉的是什麼?
徐皓峰:我是直接在講社會結構。其實《師父》也講了社會結構,但是我是通過道德和信念撐起的。現在電影市場好了,我們做商業片。但是商業片的概念也是非常混淆的。頭兩部電影中商業元素都在,但它就不是商業片,它的敘述方法不是。像威尼斯電影節羅馬電影節,商業片是去不了的。雖然有武打場面動作場面,甚至比香港武打還要強一些,但是人家看的時候還是定位很清晰。

看樣片時我就注意到《師父》的音樂非常棒,它有一點怪,跟影片又貼合又分離。前兩部也是一樣,音樂和音效都用得很滿。對此您在製作中提出了什麼樣的建議?
徐皓峰:是的。我當時寫的是租界文化,就要求裡面一定要有西洋色彩。它是講活在租界裡面的中國人的群戲所以一定要有西洋的味道,又有中國的背景。這次的作曲放了很多現在已經不讓用的故宮的古鐘,這些東西。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你覺得奇怪。

就像《箭士柳白猿》裡面也出現了很多次的鐘聲。
徐皓峰:是的,這些故宮裡的古鐘、法鑼,現在你再去故宮已經聽不到了。那就來看《師父》吧。呵呵。

《師父》里有個重要的道具,就是宋佳放了煙的戒指,我查了一些資料,但是沒有查到它。
徐皓峰:那是當時在美國貴婦中流行的,一個抽菸的支架。它的好處是,女人抽菸不會熏黃手指。它的上面可以有鑽石、翡翠。好看,又有氣勢。

王家衛導演也拍了您的編劇作品,他拍民國武俠時候的「講究」是把服化道做到極致,比如精緻的旗袍、光影、鏡頭,這些能被強烈辨識到的。您的電影中的「講究」或者形式感則更多是給內行看的。您給我們再講講嗎?
徐皓峰: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吧。哈哈哈,我是做這個的。比如以前中國人管談判叫做茶敘,就像《師父》裡面通知廖凡那段,就是典型的茶敘。它通過擺茶碗的方法來交流,那其實是一種語言。

做了這麼多的功課,會不會下意識對觀眾的要求也高一點?
徐皓峰:觀眾不用做功課,他們直接看我的電影就好了。觀眾只需要看結果。觀眾是一個自然物,看得懂就看,看不懂就不看。

從拳腳到兵刃,描寫詠春的作品已經很多了,您覺得詠春已經被「掏乾淨」了嗎?
徐皓峰:八斬刀還沒拍過嘛。所以就有了《師父》。呵呵。

下一部作品您打算拍什麼呢?還會改編自己的作品嗎?
徐皓峰:還在選擇。我就是改編自己的作品。但是選擇哪部就要綜合的看了。人啊,資金啊,還有創作的狀態。

除了您寫過評論的那些電影,還有哪部武俠電影是您喜歡的?
徐皓峰:有些老電影經常被忽視,比如劉家良的《爛頭何》,你可以回去看一下。



採訪結束後,我邊收拾東西:
我:徐老師,您的電影和小說我都看過了,今後還會做話劇嗎?(指《北京無冬天》)
徐:話劇啊…哈哈哈哈,找你來演吧。
我:好!!!!!!!


本文發於 不散 ,來關注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