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Roderick

2015-12-31 20:29:54

有這樣的丈夫,堪比同妻




Tom Hooper在敘事上的頂級作品,是《國王的演講》,在藝術表達形式上最極致的代表,是《悲慘世界》。

相比之下,《丹麥女孩》是一杯淡茶。品味之初,是水的觸感,鋪墊故事而來;愈漸愈濃,澀澤味的混雜來的太快無法辨別;慢慢地退去之後,悠遠結束。

論電影,它的高潮集中在主角被啟蒙、試探的遊戲、和叛逆的將自己全部曝光的橋段內。其他的後續,我沒有更多的想法與感受。

男女主角在電影開始35分鐘前後貢獻了精彩碰撞的對手戲。隱忍但彬彬有禮的對話,雙眸含淚卻不讓淚水劃痕…

-Another headache?
-It's nothing.
-Can I get you something?
-I am fine.
-Maybe you should see a doctor.
-I am fine!…

配樂響起,配合著女主假裝鎮定的切菜聲,男主瑟瑟發抖抽著煙試圖專注於繪畫,但控制不住情緒將煙掐滅奪門離去。這段戲太精彩了… 表演、攝影、剪輯、配樂全方面到位… 噢天,真的反反覆覆回看了好多遍。



這也是Eddie Redmayne在電影中情緒抑制的頂峰,之後我從他臉上看到的是乏味。

相比之下,我認為是女主人公Alicia Vikander撐起了整部電影。不論是演員還是角色都很完整。她激發了男主內心的女性靈魂,帶他探索,與他一度對峙,最後送他上手術台。她是戲骨,是電影中角色們的靠山,是男主無助時最慰藉的港灣。她的強大詮釋了女性的包容與堅強。我非常喜歡這個角色。



寫到這我發現,我之所以覺得後續的Eddie Redmayne很乏味,是因為他到了電影后面真正成為了一名女人。而我十分反感男兒面相卻舉止陰柔的男性… 電影在最後以字幕的形式表彰了男主的勇敢和對變性人群的貢獻,但我覺得他是自私的。他一心想成為女人,這就是所謂的投錯了胎。他可以對著與自己同床共眠6年的妻子決絕地說:「曾經的我已經死了,我們都需要開啟新的生活。我需要,你也需要。」於是他試圖勾引別的男人(Ben Whishaw飾= =...)。你說妻子能不崩潰嗎?可憐她是多麼的愛著他(她)啊… 幫助他(她)達成自己的夢想,也不曾想過自己後續會是怎樣的孤獨終老… 她含著淚將自己的絲綢圍巾遞予病床上奄奄一息的他(她),答應他(她)的遺願帶著他(她)來到陽光下… 這個妻子太偉大了。

其實這是對男主的不喜愛,但從男兒身、扮女妝、露下體、與男性接吻… Eddie Redmayne開啟豁出去的模式貢獻了十分偉大的表演。

電影在最後一度賦予了主角母性的光輝。有點奇怪。一場變革還沒開始,另一種可能被談起,甚是詭異。

談談奧斯卡前景。

男主Eddie Redmayne和配樂的提名已穩,女主Alicia Vikander需要加把勁公關,不過如果將女主轉女配來申報,那麼女配提名就是穩穩的了(這個角色在今年金球獎提名了女主項目,演員工會提名了女配項目)。最佳影片不看好,因為總體來說電影真的平平淡淡一般般。要說拿獎,男主有小李子法鯊擋著,配樂有卡羅爾攔著,女主沒譜,提女配的話還有馬拉、肥溫,甚至Alicia自己的《機械姬》。這麼一說,《丹麥女孩》也是刷刷提名的料。

PS:去年就是小年了,今年還是小年嗎?還是我還沒看到真的佳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