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石板栽花

2016-01-11 03:27:53

愛:解除人性枷鎖的終極武器


愛:解除人性枷鎖的終極武器

顯然,電影《超新約全書》(Le tout nouveau testament 2015)是藉助神的背景知識來講述人的故事。當我們看到這個被女兒稱為「人渣」的上帝還需要用電腦來掌控人間的一切時,在某種程度上講,這個故事也就無所謂瀆不瀆神了,因為我們只能把它當作是拿「神」開的一個玩笑。然而,人世間倒是有不少這樣自命為「上帝」的人,他們是普通人痛苦的製造者,而且以人們的痛苦為樂。他們很懂人性,對人情世故瞭然於胸,知道給人們以「虛妄的期待」是人們活下去的理由;他們也知道人性中最大的恐懼是「死亡」,所以,「死」的威脅往往是他們用來箝制人性自由的終極措施。本片的故事就是這樣開始的。因無法忍受「父親」的家暴,小主人公以雅癱瘓了她的上帝父親的電腦,洩漏了「人」的死亡日期後,離家出走至人間。她發誓要做的比父親更好。既然父親是人們痛苦的製造者,她的對抗措施也就只能是幫助人們解除痛苦了,也就是她的上帝父親所擔心的:「教會人類如何擺脫困境」。那麼,她是如何幫人類擺脫困境的呢?

洩漏人的死亡日期,是她對抗父親的第一措施,因為當人們不再擔心死亡問題時,人在一定程度上就獲得了終極自由。然而,這也是她來人間前就闖下的一場大禍。因為「終極自由」也讓某些人敢於「胡作非為」。比如那個叫凱文的傢伙,因為知道自己還有62年壽命,他就不斷地作死來挑戰死亡規則,結果他也就不斷給他人製造危險。所以,給自由以必要的限制應是她彌補這場大禍的首要行動,這當然也是她的上帝父親追蹤而至的主要目的。如果我們相信盧梭所說的「人生來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那麼,給自由以什麼樣的「枷鎖」而又不讓人感到痛苦,是小以雅,其實是本片需要思考的問題。

小以雅要遵長兄耶穌(JC)的囑託,聚齊十八門徒就能重換人間,為此她來人間後必須先發展六位門徒。這六位門徒剛好都是處在自己人性枷鎖中的痛苦之人。第一位門徒是一位名叫奧蕾麗的年輕貌美女子。因為有了在地鐵站失去左手臂的慘痛經歷,加上她的美貌讓更多男人對她只有慾望而無尊重,所以,她對人性持有深深的懷疑。既對人性不信任,她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孤獨世界中。正因為孤獨,她失去了迷人的笑聲,因而她成不了頂尖的美女;她雖然也知道,微笑能讓她在這個冰冷世界換得溫暖的回報:流浪漢也會安慰她「生活如同滑冰場,摔跤是難免的」,但孤獨終究還是封住了她「柔情似水的內心」。對人懷疑、不信任,甚至與鄰為壑的行為似乎來源人性中的原始的防衛本能,但奧蕾麗生活在現代社會中,這種本能無疑會成為阻礙她追求人生幸福的枷鎖,如何打碎這種枷鎖,我們暫時讓她在孤獨中繼續等待。

第二位門徒是讓•克勞德。克勞德曾是個熱愛冒險的偉大探險家,這說明他是個多麼熱愛自由的人,因為探險絕對是人性自由的一種表現。沒有人知道他為何停下了探險的腳步,也沒人知道他現在為何甘願躑躅於現實鬧心的小圈子,雖然他生活還算過得去,但在五十有八的年紀仍然單身無後,處於狹窄鬱悶生活狀態中的克勞德,只能說明他的內心仍渴望探險的自由。可以想見,這種自由的感覺若得不到滿足,他必定會在不快樂中孤獨終老;也可以想見,他仍需要自由,仍不甘被現實的小圈子所困,他停下探險的腳步或許是為再次探險做準備,只是死亡的威脅讓他對整個人生失去了希望,因此他止步於公園的一隅。雖然有時人們仍需要狹小的現實圈子,這是人性的一種社會需要,但喪失了自由,這代價就有點大了。以雅當然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她用一隻小鳥告訴他這點:「既然可自由飛翔,為何只停步於公園呢?」因此,他又背起了行囊,跟隨這隻小鳥,來到那遙遠的北極圈;他重啟了他的探險生涯,那是他自由所在,快樂所依,而在這「危險」之處等待他的正是他的「自由女神」。

第三位門徒是那個自稱為「色情狂」的馬可。表面上看,馬可是個雄性荷爾蒙過於旺盛的傢伙,其實,他是個對「美」具有強烈渴望之人,因為既然「人是萬物的尺度」,那麼,人體之「美」,當然就可作為所有「美」的尺度。如果這種源於本能的慾望沒有讓他人產生不適,這種慾望其實並不骯髒,反而是一種「美」的體現,因為他得知自己大限將至,最先想到的仍是自己這方面的慾望,那只能說明這個慾望於他而言是一種高尚的「美」的需要。但他囿於世俗的觀念,以及困於窘迫的經濟條件,他不敢也無法暢快地欣賞這種「美」,他只能在自己幻想中痛苦地感受著這一切。也正因為他對這種「美」的欣賞過於強烈和直接,他才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去交女朋友,所以,老大不小了仍孑然一身,他也是個可憐的孤獨之人。以雅給他指了一條明路:為成人片配音,這既滿足了他的欣賞「美」的需要,還能讓他有份工作收入。最為重要的是,他在工作中找到了意氣相投的另一半,這解決了他對「美」的終極渴望。當然,如果我們不為他的慾望辯護的話,那他可被認為處在自己慾望的枷鎖中,而最終打破這種枷鎖的便是「愛」。

第四位門徒是個想當命運劊子手、心中充滿殺戮惡念的弗朗索瓦。他從小就迷戀死亡,嗜血、渴望殺戮,這種「死的本能」讓他在大限到來之際,準備對人大開殺戒;而大開殺戒的緣由除了滿足本能的慾望外,還有他充當「命運劊子手」的宿命論邏輯。此外,他雖有老婆孩子,但他卻是「上帝」1522號法則的受害人,即與他共度一生的人,卻不是他愛的人。在以雅看來,他之所以心中一直充滿殺戮的惡念,是因為他「從未體驗過愛」,所以,以雅認為他心中的主題樂章跟第一位門徒奧蕾麗的「很搭」,於是她讓他對準奧蕾麗開槍,從此,他對奧蕾麗愛得不可自拔。他拳打不敢表達愛的鏡中自己,他擁抱敢於表達愛的鏡中自己,在體驗愛的過程中,他抑制住了他嗜血的本能,放下了殺戮的惡念,這不僅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那位在孤獨中等候真愛的奧蕾麗。

第五位門徒是個愛上馬戲團大猩猩的瑪蒂娜。當她告知丈夫自己僅有5年的壽命時,她發現那位還有39年壽命的丈夫竟有如釋重負的神色。這證明了她的多年婚姻是個失敗的產物,她一直守候的竟是個對她沒有愛和責任的男人。不僅如此,她似乎從未和丈夫享受過正常的夫妻生活,否則她在痛苦之餘為何首先想到的是要解決自己的性需要?顯然,她多年來維持的夫妻關係並非因為愛,而是她順應婚姻倫理的結果。道德倫理當然是一種基本的人性需要,然而死亡日期洩漏讓她從這人性枷鎖當中徹底擺脫了出來,她自由了,她可按自己的慾望行事了。然而,「野草」終究不能作為餘生的依靠;她當然也知道她的條件很難讓她找到待她真心之人,所以,以雅聽出她心中的樂章,帶她去馬戲團看大猩猩,結果這個大猩猩讓她感受到「從未有過的美好體驗和強烈的愛」,於是她趕走了負心的丈夫和大猩猩搭夥過日子成了一家人。可見,與其說被洩漏的死亡消息讓瑪蒂娜擺脫了枷鎖,不如說是「愛」,是她遵循自己本能,對自己的愛,讓她重拾了自由,重新開始了新的生活。

最後一位門徒是夢想變成女孩的威利。的確是死亡日期洩漏讓威利有了穿女裙做女孩打扮的勇氣。威利還是比較幸運的,因為他父母還算開明,但他的朋友可就沒這麼幸運了,因為他朋友想像「神奇寶貝」一樣生活,卻被父母關起來逼著聽巴赫。在正常情況下,人們往往不敢說出自己真實的願望,即便在非正常情況下,真實願望被說出來也未必就能被他人認同。顯然,對於像威利的變性願望,現在世俗道德觀仍是一種的枷鎖,即使在眾門徒愛的幫助下,威利的願望也難以實現,而要讓這一切實現,且實現後還能接納這類人的也就只有大愛之神了。

綜上,死亡日期洩漏在某種程度上讓人獲得了終極自由,當死亡的枷鎖失去意義,不想改變現狀的人,他會繼續待在自己以前的人性枷鎖中,想改變的人們便會按照自己內心真實意願行事,這往往又使他們從一種枷鎖中跳入另一種枷鎖中。跳出的多為各類社會規範,而跳入的則是自己內心的本能,只要社會還存在,這類人仍要忍受內心的煎熬,這種煎熬仍需要釋放、排解或實現,而從本片所列舉的個案看,能達此目的的唯有「愛」了。(文/石板栽花 2016年1月10日星期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