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The Monkey King 2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续集/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

6 / 2,381人    China:119分鐘

導演: 鄭保瑞
編劇: 冉平 冉甲男 文寧
演員: 郭富城 鞏俐 馮紹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一題作晚春

2016-02-09 08:58:41

他才幾歲啊,你都多大了,你讓讓他啊。


激動地寫於開頭:
  吃罷一盤餃子,拉著母上來影院消化食兒。國產三部曲憑著直覺選了三打,我娘是大片愛好者,據說這劇特效可期待。所以,其實我是對劇情沒報太大期望的,甚至想著特效值回票價就ok。開場前10分鐘,我是這樣的Σ(っ °Д °;)っ,進入主城我是這樣的( ̄旦 ̄),看到高潮處我是這樣的(┬_┬),走出劇院我這樣的(′இ皿இ`)。現在滿腦子都是鞏皇最後那個曼妙的白色身影,邏輯混亂的我只想來抒個情,然後嚶嚶嚶地跪倒在鞏皇的腳下。

  一般改編經典都需要頂住很大壓力,一步天堂一步地獄。
  一開場也許是為了迎合市場和春節檔期,刻意用了不合時宜的搞笑橋段,有些許尷尬和齣戲,讓人瞬間降低了期待值。小和尚集齊了徒弟三隻,坐騎一駕,開始進入主城地圖。而我們的故事也剛剛開始,且像是換了導演一般愈發精彩。沿著西遊記的主脈絡,一切都順理成章的進行著,即使有不少改編也都覺得合情合理。沒錯,妖怪都是有故事的男女青年,帝王總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和尚是嘮叨且聖父的,老豬貪吃膽小好色總想著拆夥,老沙忠誠愚笨、「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啦!」,而我們的猴子,武力值超群,有點狂野,不管穿什麼顏色的虎皮裙都是帥帥噠。
  直到,歷史的車輪再一次行進到同一個位置,孫悟空凌空揮舞金箍棒,「呔!妖精,吃俺老孫一棒!」凡人的身軀在空中轉了一轉,倒在沙土中,血流了一地。
  【沒錯,大聖又雙叒叕被傻和尚冤枉啦,BGM可以響起來了。】
  你這潑猴,濫殺無辜,你走罷!
  我們師徒情盡了。
  ……
  悟空化了分身,東南西北,深深拜下,之後飛入雲層再也望不見一根毫毛。
  多可惡的人類啊,多愚蠢的人類啊,多自大的人類啊。
  不管是看多少次西遊記,每到這個片段我都恨的牙癢癢。為什麼就是不信悟空呢,為什麼呢,自大的和尚,可惡可惡。猴子被趕走了,臭和尚被抓走了,老豬和老沙打成一團拆了伙。
  有什麼不同呢。我以為會和以前看過的無數版西遊記一樣,猴子回來救了和尚,和尚依然自我,師徒四人繼續取經,然後總有石頭梗在我心裡。呸,愚蠢的凡人根本對不起大聖。
   小和尚置身於危險當真,他哭的聲音真難聽。是膽怯的淚水嗎,是不捨嗎,還是覺得自己一身罪孽無法修得圓滿。
  我懷著偏見,就像白骨精深入骨髓的仇恨偏見一樣,面對和尚一次次度化,不為所動。
  直到,直到和尚傷痕纍纍但依然平和合掌而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願為她而死。
  聖父,虛偽,膽小又脆弱的凡人。那個對著悟空說,這一路總有這種莫名的奇妙,我覺得你還是入伙吧,咱們一起取那真經去。那個對著悟空說,我們是同一類人,只相信自己眼前所見。那個對著無比強大能護他周全的悟空說,你走。
  他輕輕地,就像他脆弱的肉身一樣,輕輕地,闔上了雙眼。給她一次機會吧,讓她入了輪迴,讓她不要懷著恨灰飛煙滅。這一切,好像沒有什麼意義,她是妖孽,她要害你,她設計讓你師徒生了嫌隙,她是妖啊。你願用自己的生命換她入輪迴嗎?
  我願意。
  你知道的。我對這個臭和尚一向是瞧不太起的。只不過是仗著緊箍咒對真心待他的徒弟作威作福而已。對這個壞人仁慈,對那個妖精聖父,偏偏弄的猴子傷心不已。臭毛病,和我們每人普通人一樣被慣了一身臭毛病。手無縛雞之力,除了肉好吃,並沒有什麼用處。
  但是在這個時刻,我好像突然理解了他。他心中的善念,執念,他心中的佛。我們懷著上帝視角,公用著同一雙火眼金睛,能在第一秒就看清哪個是妖,哪個是魔,然後貼上標籤區別對待。但在和尚的眼中不是這樣的。每一個生命,不管你為人為妖為佛為神,眾生皆平等,眾生皆能入輪迴。你做過錯事,沒關係的,佛祖可以感化你,你是被超度的。在猴子第一次殺了妖怪時,入了他眼的是徒兒殺了人類,他念了緊箍咒懲罰了他,依然選擇給他一次機會。皇帝的陰謀被揭穿,猴子問即使是這種壞人也不能殺嗎?不可以的,他的惡行將被公之於眾,但是要給他一次機會,他可被超度。白骨精殺了那麼多人,你也要為她而死嗎?是啊,入了輪迴她的罪孽就將被洗淨,我要度了她,這是我的使命,我要給她一次機會。看吧,其實和尚是很有原則的。所以當猴子再一次殺了「人」,他哭著趕走了他,在皇帝面前,他警告他不要再作惡。而白骨精的怨恨可被洗淨,他怎能不入地獄,即使是用自己的生命交換。猴子、惡人、妖精、和他自己這個凡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
  再來說說猴子。猴子很強大,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區區凡人憑啥使喚它。猴子最想要自由,被五指山壓了五百年,好不容易出來又被安上緊箍咒,面前這個和尚還嘮嘮叨叨,簡直要憋屈死老子。猴子打倒了壞人,眾人簇擁著和尚說,感謝聖僧救了我們。猴子撂倒了妖怪,和尚衝到懸崖前說不要殺他們。猴子和白骨精打了打架,還要被迫聊聊天。白骨精說,我們都是妖怪,我們才是自己人嘛。你把和尚約出來,壞人我做,我吃了他你就自由了。猴子白了她一眼,看著窗外耍猴的發獃。個臭和尚總和我對著幹,老子明明都是為了你。啪,小猴子被鞭子抽打著到處亂竄,周圍的眾人哈哈直笑......那根拴在小猴子脖子上的繩子瞬間繃直,悟空下意識摸了摸緊箍咒。
  猴子是愛自由的,猴子也是守諾的。這猴子生於莽野,脾氣也臭臭硬硬的。善?惡?有什麼所謂,不過都是芸芸眾生。在他眼中無非只有兩類生物。對和尚無害的、對和尚有害的。無害的就無視,不管你是人是妖,對和尚有害的就徹底弄死,管你是方是扁。他對生命是漠視的,他有自己的正義。他對生命也是珍視的,面前這和尚太容易受傷了。
  猴子有眼淚嗎?被鎮壓,被迫屈服,被拋棄,被傷害。在五指山下,他希望有人陪他說說話,終於等來了取經人,卻是個嘮叨脆弱的小和尚。你要經書?好啊,老子翻個跟頭就到了,什麼?要靠走的?好吧好吧,馬給你騎,走就是了。哎呀,這兩個妖怪真難看,看老孫neng死他們。什麼?不讓殺?還要收了他們?麻煩,麻煩的凡人,走吧豬臉,還有那個阿凡達。直到,那個臭和尚要趕老子走。為什麼要求他呢,為什麼要跪別。東西南北,跪,叩,然後消失在眼前。猴子有眼淚嗎?在產生了羈絆,也就是凡人念叨的感情之時,我看到了通紅的雙眼。那不是火眼金睛。
  和尚和猴子的關係極為有趣。你挑了封印,我救了你性命。你是師父,也是被人保護的區區凡胎。我是徒弟,但我護你一路周全。八戒來花果山尋我,大聲喊著,他才幾歲啊,你都多大了,你讓讓他。沒錯,我們多少對和尚都是有點輕視的,我們都叫他小和尚,就老沙這呆瓜喜歡聽他嘮叨。這就是場遊戲,一場交易,不要入戲,更不應有太多感情。
  小和尚虛弱且堅定地坐成一尊佛,悟空,殺了我,送她入輪迴。我要入地獄,我要度她。三個徒弟傻了眼,這和尚怎麼輕易忘了規則,我們要去取經啊,我們是來保護你的啊。但為什麼,有點想哭呢。何為佛,何為正道,何為眾生,何為終點。
  【和尚爬上險峰,指著佛珠說,這上面的珠子來自各個地方,卻被一根繩子拴在一起。就像我們幾個人,明明各不相同,卻因同一因緣際會聚在一處。猴子指著白的那顆說,這個白胖的肯定是老豬。】
  【我們是同一類人,只相信自己眼前所見。】
  是什麼時候開始,規則變了。猴子的棒子劈在小和尚身上,心中的鎖終於落地。
  一切都結束了?不,一切才剛剛開始。

                      ------------------------------------------------------------------------
  鞏皇太過霸道,以我小學的筆力完全描繪不出。我只知道,無一處不為人傾倒,無一處不令人嘆服,無一處不令人驚艷。為了鞏皇我可以十刷!跪求多拍電影,多留下影像。(′இ皿இ`)
  鞏皇威武。_(:з」∠)_
                     -------------------------------------------------------------------------
  補充於15日。
  細咂摸了下師徒關係,越琢磨越有意思。以往的唐僧都是有明確立場的,與妖精對立,以取經為首任。一樣的聖母,而且以師父自居管教猴子。所以我每次看都是自動代入自己,就覺得是自己被大人冤枉了,之後吧還要熱臉貼人家冷屁股去救人,就覺得超不爽。
 但是這部電影不是這樣。這電影裡的徒弟們更像是唐僧的合作夥伴,大家都叫他小和尚,沒有敬語沒有奉迎,也不存在高高在上的管束。而且唐僧對待妖怪的態度也很妙。他對三個合夥人的印象就是妖怪X3,當猴哥想殺了老豬和沙僧的時候他也衝出來護住他們,猴哥說它們是妖怪,唐僧直接反問,你不也是嗎。唐僧對萬物生靈的態度都是平等的,沒有對立分化,更沒有莫名其妙的標籤。這點是唐僧最大的閃光點,也是區別於以往和尚的雙標形象。
 不雙標的和尚太可愛了,也就順理成章地理解了他趕猴子走的行為。他不是因為猴子殺了「人」才趕他,而是因無力阻止猴子為了保護他而殺「生」感到痛苦不已。以往的師徒是因為誤解而分離,是以為唐僧不識妖怪錯過猴子而分離,猴子是受害者和奉獻者。而這版的師徒關係則是彼此對待生命的態度和解決事情的手段有分歧,和尚心裡有自己的法則和佛理,不殺生是他的原則,而猴子有自己的使命,只要對和尚有害的就直接除掉,他們彼此太過矛盾。但是那種執著是相通的,也就是和尚說的,他們是同一類人。
 不雙標的和尚另一可愛之處就體現在他對白骨精的一再度化。就因為他覺得萬物平等,所以他同情白骨精,卻又平視她,且願意用生命換她再世輪迴。這就是佛祖所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白骨精在他眼中不是一個作惡多端的「妖怪」,而是可以度化的「靈魂」,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若是像以往白骨精被打死,那就與他前面的行為相矛盾了,所以這個略顯聖母矯情的結局,實在比激戰三百回合最終「正義戰勝邪惡」的標準結局更能戳到我。
 而這個結局也成功讓我回憶起小時候無數次想過的一個問題:唐僧為何要去取經。他不去不行嗎。這版西遊記就給了我答案。和尚集齊了三個徒弟,不對是三個合夥人,大家有同一個目標,就像被線串起來的佛珠——取經。然後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但是臭和尚中途變卦了。他去捨生取義了。唐僧取經是為度化世人,眼前有人需要度化,那老子自然把取經置於其後。所以,答案居然是可以的!!!!
 而最後那個半開放式結局也有那麼點兒意思。唐僧變成石人已經過了七天,三個合夥人居然就等了七天,最後達成一致,背著泥人取經去。師徒四人終於放下成見真正變成了一串佛珠上的四顆不同卻又相同的珠子,那顆白胖的雖然仍時不時教唆大家拆夥,但仍牽起了韁繩。視線轉為幾人前行的身影,觀音笑著滴下汁露,石人裂開一角手指動了一動。
 整部電影,優缺點也挺突出。特效用心,故事核心完全忠實原作表達,並且融入新的解讀。而且沒有生拉硬扯的感情戲簡直感恩比心。有時間再去刷一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