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連城叄月

2016-02-19 04:20:24

戰爭:老調重彈的學院風



若非這部電影,世人恐怕很難將波羅的海沿岸的童話王國丹麥與萬里之外的阿富汗戰爭聯繫在一起。影片成功入圍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提名激發了我一睹這部北歐文藝范兒戰爭片的好奇心。
       
影片的劇情結構清晰明了的分成前後兩段,前半段採用雙線敘事,彼得森是北約駐阿富汗軍隊中一個巡邏小隊的連長,他一面要安撫因戰爭焦慮而情緒失控的部下,一面又忍受著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帶來的孤獨。偶爾給家人撥打的衛星電話是這場孤寂戰爭里唯一的精神慰藉。此時,遠在丹麥的妻子要獨自承受著兒子的叛逆,愛情的缺失、生活的重壓令她日日企盼著丈夫的歸來,雙線情節的對照直觀的反映出戰爭帶來的家庭失衡,但又有些老生常談的沉悶感。

戰爭令彼得森與家人相隔萬里,各自被困於生活的框架中
影片後半段情節突轉,彼得森在執行任務中為拯救受傷的戰友,下令轟炸一處據點,意外的造成十一名貧民的死亡,他因此被軍事法庭控訴,提前解職回國。影片至此雙線敘事合而為一,故事的焦點脫離戰場,集中在控辯雙方激烈爭論的軍事法庭,這場審判戲構成劇情里最激烈的矛盾衝突,一方面戰爭本身的殘酷性與人道主義間的矛盾,另一方面是彼得森內心懊悔卻又渴望逃離法律制裁的心理矛盾。兩種矛盾構成了影片的主題——戰爭中的人性。
      
本片導演托比亞斯•林道赫姆曾是虐心影片《狩獵》的編劇,後者對兒童本性的「天真」與「邪惡」刻畫的入木三分。在《戰爭》中對人性的表現同樣細膩,令人印象至深的是軍營中士兵們一起觀看受傷戰友拉斯發來的視訊,短片里拉斯用寫滿幽默詞句的卡片鼓勵著戰友的士氣,這一幕是殘酷戰爭里不可多得人性閃光。影片對主角彼得森的人性塑造更為複雜,當法庭宣判他無罪釋放時,他的戰友都在為他呼噢,此時鏡頭給到彼得森的特寫,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張迷茫的面孔。在人道主義者眼中,彼得森在戰場上做出選擇的那一刻是人性的自私,但對於他的部下而言,那一刻他們看到的是一個為拯救小隊而不惜一切的勇敢上司。

戰爭片向來是好萊塢的熱門題材,而本片雖為丹麥電影,但卻講述著一個極為美國化的故事,只是導演在題材表達上比較克制、內斂,缺少好萊塢電影的商業性與娛樂化。北歐電影向來疏離、荒涼的氣質賦予這部戰爭片嚴肅、沉重的觀感,這種觀感恰好符合老成持重的學院派口味,但這種工整嚴肅的態度卻也制約影片挖掘更深次的主題,對戰爭的反思依舊是老調重彈的討論戰爭對人的影響。或許戰爭會令人變得自私、冷血、殘酷,但這並不能斷定人性的自私與醜惡,因為本惡的只有戰爭。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