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Drishyam

误杀瞒天记/视觉/瞒天过海

8.2 / 94,763人    163分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百里長歌

2016-02-21 09:17:30

瞞天過海的愛,冷落了多少期待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親情是這樣猝不及防的離開,想找也找不回來。——題記

親情是一種力量,它與生俱來,且包裹著愛,並且不會傷害任何人。但看過了電影《誤殺瞞天記》之後,心裡卻酸酸的,我在電影中遇見了人性的自私,而這種近乎扭曲的心態,竟是披著親情的外衣。

電影講述的是的大女兒參加野營認識的一個同學闖入了家中,他拍攝了她洗澡的視訊想要威脅她,然而,大女兒在與其爭執的過程中卻誤殺了他。身為父親,他必需要保護自己的家庭。父親最愛做的事情就是看電影,於是學著電影裡的情節,偽造了家人的不在場證明,假裝是殺人當天發生的一切,最終,竟然真的做到了"瞞天過海"。

我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詞來寫明故事的結局,父親的確保護了家人,被害者的父母也幾乎放棄了追查真兇的事,雖然警察表明仍然會找到這家人犯罪的證據,但好像真的再也找不到了……然而,我卻在想,為了隱藏自己親人的錯誤,而抹殺他人的親情,這,真的是正確的選擇嗎?

父親保護家人,雖然只有小學四年級的文化水平,但每天觀看高智商的電影,彷彿自己也成為了高智商的人。人類最牢固的記憶是視覺,我們看到的東西會在腦海中存留很長時間,但是對於細節的事項,具體日期,時間,對話內容,就不會記得那麼清楚了。父親正是利用了這種記憶的規則,偽造了一家人在過去做的事,讓虛假成為了"現實",塑造了一場"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的生活。

女兒誤殺闖入者是在10月2號的晚上,於是,父親先是在10月3日銷毀了被害人的手機和車子,並且,來到了講授佛經的地方拿到了講課的錄影帶,接著,父親到餐廳點了奶油麵包的外賣,住了家庭酒店,上了巴士車,並且,在半路上的ATM機取了錢,並讓攝影錄到自己的樣子,他又去了趟電影院,買了四張電影院,父親保留了所有消費的票據票根,他回到家裡,在之後的4號和5號又帶著家人重走了自己走過的路,並且和家人一起觀看了佛經授課的視訊,偽裝成2號和3號一家人在外地的狀態。因為人更容易記住自己看到的人和事,父親讓家人熟練地記下一路上做的事,與此同時,他每到一處都會主動與人交流,說明白己帶著家人來聽佛經的事情,給這些證人的腦海里留下了直觀的第一印象。售票員,飯店老闆,酒店服務人員,電影放映員,都成為了他們一家人在10月2號3號聽講佛經,在外地遊覽的證人。
  
到這裡,本來覺得影片中被害人的母親,同時也是警察局的高官的她會陷入迷茫的境地,但由於多年的辦案經歷,她判斷在這"無懈可擊"的時間差、票據證明和人證具體的口供之中,一定會存在不實的資訊。這位父親給一家人編造的兩天的"生活",所見所感近乎渾然天成。最初讓她懷疑的破綻是痴迷於看電影父親帶著一家人在電影院只看了半場就離開了,她覺察出了這位父親運用的記憶規則,以為一切都是他們在4號和5號所做的事,既然人會犯錯,那麼,機器總不會犯錯,於是,警察高官派遣手下去查看銀行的攝影頭,但他們看到的正是這位父親早已在3號留下了的"證據",結果,她為無法找到兒子失蹤的真相近乎崩潰。警察決定用暴力迫使這家人開口說出真相,父親母親和大女兒已經被捶打得鼻青臉腫,但是他們仍沒有說出事情的真相,於是,警察將"毒手"伸向了僅僅只有幾歲的小女兒。父親考慮到小女兒不會那麼堅強,事先就已經轉移了最初埋屍體的位置。果然,小女兒鬆了口,但是,又怎會找得到呢?

案子沒有結果,被害人也沒有找到,但是警察打人的事情卻敗露了,警察高官和一眾打人警察都被撤了職,輿論的力量在此時顯得是那樣的"可怕",他們眼裡的好與壞竟然真的就成為了現實中的真與假。警察高官將要和丈夫移居國外,他們約了那位父親見面,以一個失去孩子的父親和母親的角色,他們希望得知事情的真相。這位父親心生憐憫,於是對被害人的父母"坦白"了整件事情。但是,這場坦白是以講故事的形式,這種口供是沒有辦法作為證據的,最終,他也沒有表明屍體藏匿的位置。因為,這個位置會令他們毛骨悚然且悲痛不已。

看過電影,許多觀影人都對警察打人的情景表示憤怒,至於我,雖然前面的劇情看得是步步驚心,生怕這位父親保護家人的計劃落空,但是,到影片的最後,作為被害人父母的警察高官一家,雖然得知了事情的原委,但也無法尋回被害的兒子,甚至眼看著殺人兇手的幫兇站在面前,也不能將其繩之於法,即使他們的孩子有過錯,即使他們曾對這家人造成了傷害,即使這位父親只是想用自己的力量保護家人的,但這樣的代價真的值得嗎?同樣的生命,同樣的親情,同樣的期待,你期待家人平安,為什麼他人不能擁有對親情完整的期待呢?

"瞞天過海"的父親只有小學四年級的學歷,他最大的喜好就是坐在電視機前看電影。他工作的地方距離家的位置並不遠,但是卻幾乎很少回家。他在電影中學到了許多生活的技能,但我認為,缺少家庭生活的他卻形成了不完整的性情。當家人遇到麻煩時他會用自己最大的能力保全家人,這是本能嗎?還是虧欠?他在第一時間就做了完備的偽造計劃,然而,竟沒有一刻在猶豫是否應該讓女兒接受並承擔自己做過的錯事?雖然,我們可以在影片中看出,在當地生活的婦女地位並不高,且警局的辦事體系並不完善,但這並不能成為人性殘缺的理由。

影片中的音樂沒有像印度影片往常的那樣又唱又跳,這時不錯的,因為隨著事情的發展,不但我們的心沒有放得平穩,甚至是愈加沉重。如果藉以親情的名義擾亂公平和正義的存在,這樣的生活將成為人們的負擔,同時,也損壞了親情堅固的壁壘。藝術是瘋狂的,它可以完成人們心底美好的願望,同時也可以塑造或者毀滅一個人。電影中的父親通過看電影用計謀保護了家人,而我們也在電影中時刻提醒著心神。我想,那位失去兒子的母親一定希望發生過的一切最好只是一場電影吧,至少還可以期待再也不見的孩子會是平安的,可以期待自己從不曾對別人造成過傷害。

最後的最後,我們才知道,父親將屍體埋在了新警察局的下面,片尾是埋屍當夜和建成之後那天的警局場景,隨著父親兩次離開切換著畫面,好似黑暗和光明的交替,新的建成了?真的意味著新生活、新世界的建成嗎?暗與明,黑與白,只能我們自己去判斷了。一位瞞天過海的父親,和一位丟了親情和期待的母親,他們的未來會怎樣,誰也無法說明。

生命總是夾帶著若大若小的羈絆,有時,寧願我們就這樣彼此陌生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