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原來你還在--My Mandala

原来你还在/MyMandala

7.3 / 25人    100分鐘

導演: 楊南倩
編劇: Jerry Yan-Fu Liu 楊南倩
演員: 黃河 陸弈靜 大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mkitty

2016-03-05 22:33:11

《原來你還在》——浩瀚與砂礫


附上連結(http://suo.im/27zxi)

原文如下:

《原來你還在》——浩瀚與砂礫

楊南倩導演從事多年編劇工作後,終於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片電影,影片的文本選用了宗教、騙術元素,描述了一個當下台灣生活的新奇故事。

當我們討論有關宗教的具體話題時,總免不了談及信仰,但當此類話題出現時總覺所有語言當即陷入虛空,就像觀看庫布里克《2001太空漫遊》後不知道該如何談論電影,看完《星際穿越》也有些許這種虛空感。大概是面對一個可以褪盡語言光環的浩瀚之物,我們才能在一瞬間的可能性中反照觀看自己,在更廣闊的座標系中。

如何在信仰層面的話題中找到電影所需的故事,必然是一次又一次殫精竭慮的思考,《原來你還在》選取了「偽裝僧侶」這個一度在台灣風行的社會話題,讓創作者與觀眾的對視有了共同的視野及落點。

【故事靈感•導演說】

台灣的民間信仰相當活躍,有的地方真的是「三步一小廟、五步一教堂」,大家不忌諱談論鬼神,各種信仰膜拜方式並行不悖地存在著,各派精神導師也很多,怎麼說呢,迷信和信仰的距離有時候很難釐清。真正出現供養喇嘛現象大約是八、九年前的事,當時在台北路上經常看到,理性讓我懷疑其中的真偽,我還曾經和朋友開玩笑,差不多隔年就陸續出現一些社會案件,當然騙財騙色事情並不單單出現於密宗體系,道教也經常有,大概是自己的假設被確認了,就更有興趣去探究。

不過開始發展故事以後,反而是人物的動機更加吸引我,觸及根本,人面對的是心靈的空虛, 這個空虛需要理由或替代物來填補,詐騙部份反而不再是重點,主要想捕捉人物的轉化,對一個遭遇喪子之慟的母親來說,年輕活佛到底是神性的化身,還是替代的兒子,感情因素一旦參與其中,真假姑且勿論,究竟採取哪種宗教超度的形式也不重要了,外顯現實的荒謬性並不左右個人內在的衝突,其實需要被超度的﹣是痛苦活著的那個人。

【宗教•導演說】

人的神性是可以被激發出來的。黃河飾演的「郭因」的名字其實是把「因果』兩字倒裝而來,我比較不相信人性是完全的善或完全的惡,我們都經常在跟自己的光明與黑暗作鬥爭,宗教是一種手段,最終還是可以超越宗教,明心見性,當下成佛。

【解構•導演說】

影像:視覺用來輔助心境的刻畫,儘量畫面乾淨簡單,掌握生活樣貌,攝影把握光感,抓住細節質感即可。本來在場景設計上希望達到女主人翁從死木槁灰到生機重現的強烈對比,後來場地取得有所侷限而無法達成,這次經驗學習到,電影的氛圍不光是靠攝影捕捉,更多是必須由美術創造出來的。

表演:針對主角郭因,希望他從外觀到口音能做出可辨認的差異,不只從造型服裝上來幫助他,演員黃河也真的去接受藏語課程,語言從頭學起是不可能,就只好強記,當成音律強迫背誦,黃河在拍攝過程,下戲也還在反覆背誦。

音樂:影片中的音樂交給了我老公Albert,他整個是比較西方的,他依循著「轉、轉、轉」概念,像是把西藏梵誦轉成比較具旋律性的素材,也有搖滾樂、嘻哈、後搖、古典音樂、甚至是很冷調的極簡樂風。其實古典音樂的部份並沒有特別參考華格納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但最後竟然與火供的音樂達成了某種一致性,都有水的洗淨救贖與重生,音樂展現了強烈的戲劇性。

【猶記得•導演說】

影片結尾處在海邊有一場高潮戲——火供,能讓美國攝影師都理解了「彼岸」的概念也是一種成就。

黃河在白天有一個誦經鏡頭,是最神奇的一個鏡頭,那天完全自然日光,沒有打燈,從監視器都可以看到他臉上展現容光,可能被我們強迫唸經念多了,念到佛光湧現,從那天那個鏡頭,不管之前拍攝狀況多麼出狀況,我確定這電影有了光,有了底氣。

【從編劇到導演的初涉】

拍攝《原來你還在》為了保持故事完整表達,其實除了導演身份,同時扮演起製片人的角色,在劇組的選擇上,大膽啟用很多沒拍過劇情長片的新人,我相信每個人都需要有第一次的機會。在拍攝過程簽隔日通告大表時,才突然意識到,影片從導演、副導、執行製片、攝影師等等主要人員都是第一次拍長片的,好處是彼此沒有成見,缺點就是得不到成熟經驗值的判斷,往往我們會為了安全的理由,不敢嘗試更大膽的做法,或者會因為不知道能不能做的到而有所退縮。

本來希望影片調性能夠詼諧逗趣,第一次拍片壓力過大,很難輕鬆起來,幽默跟喜感被迫放棄,只求能把故事中關於愛、罪責與救贖的主題表現出來,內涵與意境就見仁見智,我盡我最大的努力了。從籌備、拍攝、完成到上映,整個過程的都是難忘的第一次,繳了高昂的學費,可是收穫也很多。

【題外•導演必須是影迷嗎?】

曾經我中學時期一度非常喜歡法國電影,不是因為什麼大師,純粹是被法國女演員的獨特氣質美所吸引,電影有時就是很直觀的,被某一種魔法所牽動,可能是演員的魅力、影像的風格、畫面的構圖、故事的詭譎結構、好聽的電影音樂、當時流行的文化現象都有可能。

記憶中也曾經因為吳宇森電影中漂亮的槍戰暴力美學感動到想哭,我曾經很喜歡「鄉愁」,當中的詩意是一種說不出來的領會,但現在片子實在太多了,我都很少再提塔科夫斯基,有些我都忘記片名的冷門影展片都在當下打動過我,好萊塢電影我也看,有些科技上的卓越表現也不得不佩服。打動我的還是以歐美文藝片居多,近年來,也欣賞「步履不停」、「風起了」這類有生活感悟或人生思考的日本片。

【題外•看臺灣電影環境】

台灣的電影基本上還是維持寫實的基調,說故事的前提大過於對影像的探索與實驗,加上台灣的地貌人物風光有限,當電影講的都是普通人物的現實生活,乍看都呈現出一種類似的視覺風格。
輔導金政策行之二十餘年以來,大多數的導演都是靠輔導金的幫助才能拍片,輔導金畢竟是人評選出來,委員的品味還是會主導電影產生的方向,更大的困境是在於整個產業並沒有提升,市場又不足以支撐台灣電影的觀影人口,電影格局始終沒辦法拉大,所以會限制在某一種規格裡面。若以票房來看,具台味的笑料、熱血勵志題材較受歡迎。

《原來你還在》因為演員黃河「極具感染力但克制的出色表演」獲得第八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男演員」,影片已於台灣公映。導演現在長期居住在上海,接下來亦繼續在寫題材、類型不同的劇本,她說電影其實早超越了劇本,她已經習慣用電影去思考,但沒有停止對自己創作的要求。作為觀眾,讓我們繼續期待一位作者型導演繼續與眾人分享電影的性情。


題外:
看完《星際穿越》已午夜,出來CBD汪達後,建築被射燈打出冰冷肅穆的骨骼,天邊一輪明月半遮在雲團中,幾顆星辰微微閃爍,頭腦還在太空中漂浮,漢斯季默使用的管風琴餘音未消。很巧的是麥康納旁白的那首詩碰巧讀過,是諾蘭上個世紀的英國老鄉狄蘭•托馬斯所寫,《不要溫和的走進那個良夜》,再回想他的處女作《追隨》,同樣的動機,幾乎貫穿他的所有電影沒有變過,為了探索一個答案而不斷追尋,能看到的概貌是這個答案越來越終極,從人們在生活中的秘密到隱秘的內心再到終極的時間宇宙,每一部相關作品都是一次想像力的巔峰,作為一個導演成長史,諾蘭太勵志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