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杪杪
2016-03-11 03:36:25
就像白襯衫搭牛仔褲一樣。
我想如果不是學習設計的人可能根本都不知道Helvetica是什麼鬼?我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名詞還是第一個學期在做字母設計的項目簡介。我當時根本對那些英文字體一無所知,純粹是看哪個順眼就用哪個。老師問我用了哪個字母時我就懵逼了,哪怕我記得是哪一個,也不造怎麼讀啊。總之最後我那控制欲超強的老師直接要我用了Helvetica。這樣強行干涉的行為我當然挺不爽的,而且當時看著那幾個平凡無常規規矩矩的字體怎麼看怎麼不和諧,當時也不敢問Helvetica到底有著怎麼樣的地位和歷史。
好吧最終大學果然都是靠自學的,一搜才知道原來Helvetica有這麼牛逼的背景,而看了這個紀錄片後大致的了解也稍微深入了些。看的時候才感受到一種字體潛移默化的力量,幾乎每天每個人從睜眼開始就要面對Helvetica,它幾乎無處不在,但社會中並沒有多少人真正認識它,甚至知道它的名字。Helvetica 50多年的歷史大概分為三部份,在50年代,瑞士簡約風的Helvetica 得以應用到商業設計中,它中性又大氣的風格使之成為大公司、政府等機構的御用字體並廣泛使用,而到了7,80年代被反主流文化的設計師們認為這種官方,官僚的標準非常無聊已經失去了它本來的生命力。而80年代之後,曾經的設計思潮又回歸輪迴,新一代的設計師再次開始重視這款經典,但只會在合適的地方用合適的字體。
全片的人物談話發言之間有挺多的間隙播放著我們現實中隨處可見的各種Helvetica,其實在某一刻我才忽然發現原來Helvetica已經無處不在。沉下心來慢慢品味,Helvetica在世界這樣長時間的風靡而沒被淘汰自有它的優點。特別是粗號的Helvetica,是如此沉靜又漠然,幾乎沒有任何態度的中性字體。而這種字體的妙處也在於,因為它沒有態度,所以設計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設計和需求賦予它新的態度和心情。片子前段有點沉悶無趣,我以為全片就是幾個上世紀老設計師在談Helvetica的歷史和優點了,而後來我才發現其實對於Helvetica,現下是分了大概三種態度,也分別對應著上面的三個時段。
---從其它影評的摘錄,純碎是紀錄下----
David Carson 說:"Helvetica沒有表現力。無論它寫的是什麼,就像一個很平凡的人在那裡很平淡地say 哈囉一樣。……一件東西可讀並不意味著傳達了資訊,更重要的,並不意味著正確傳達了資訊。反過來講,有些剛開始難以閱讀的東西,也許表達了完全不同的資訊並且值得讀者花更多時間去參與。」
「我對通常意義上的現代主義是失望的。他們太無聊了,我們拿到一份手冊,它們都有著大量的留白,上面寫著幾行用Helvetica一類字體的小字、下面來個抽象的小LOGO、再配一副商務人士走路的圖片。」這些中生代的設計師,將對傳統的反叛和顛覆視為己任,在他們看來,Helvetica毫無感情和個性,可算是最壞設計的範例。而年輕一代設計師的觀點則充滿著實用味道和去政治化傾向:「只要在你的傳單上,用同一磅大小的Helvetica Bold,它看上去都是挺不錯的。」
Helvetica was a real step from the nineteenth-century typefaces.
相對於19世紀的那些字體,Helvetica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
lt was a little more machined,
稍微有一點機械的味道
it was doing away with these manual details in it,
沒有太多人工的痕跡
and we were impressed by that, because it was more neutral.
它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為它更為「中性」
And neutralism was a word that we loved.
而中立主義,是我們喜愛的一個字眼
it shouldn't have a meaning in itself. lt should . . .
它本身不應該包含任何含義,它應該...
the meaning is in the content of the text, not in the typeface.
含義應該來自於文本的內容中,而非字體的表象
Governments and corporations love Helvetica
政府和企業喜歡 Helvetica
because on one hand it makes them seem neutral and efficient,
因為一方面它令他們看上去中立和有效率
but also the smoothness of the letters
makes them seem almost human.
柔和的字形也讓他們看起來更人性化
That is a quality they all want to convey
這一直是他們試圖傳達的質素
because of course they have the image they are always fighting
因為他們一直想改變他們的形象:
that they are authoritarian they're bureaucratic,
獨斷、官僚、
you lose yourself in them, they're oppressive.
讓人失去理性、壓迫
So instead, by using Helvetica
然而,改用 Helvetica
they can come off seeming more accessible, transparent, and accountable,
就可以使他們看起來親切、透明、可靠
American Apparel uses Helvetica and it looks cheeky.
美國服飾 用Helvetica 顯出隨意
American Airlines uses it and it looks sober.
而美國航空 用 Helvetica 顯出穩重
And it's not just a matter of the weight they use and the letter spacing and the colors.
這不僅僅因為他們所使用的字重,字距,和顏色
There's something about the typeface l think
really invites this sort of open interpretation.
還因為字體本身就支持開放性的釋讀
----
而其中有一段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批判一方的David Carson所說的例子,他將一篇文章的字體設置為像亂碼一樣的裝飾字體,因為那篇文章根本不值得一讀。從這點出發,他提出「不要把「可讀」和「傳達」弄混了。一件東西可讀並不意味著傳達了資訊,更重要的,並不意味著正確傳達了資訊。反過來講,有些剛開始難以閱讀的東西,也許表達了完全不同的資訊並且值得讀者花更多時間去參與。」
關於一開始提到我老師要求我用這個字體,她當時是說,如果你不懂,那就必須用Helvetica了,他從不出錯。我忽然就想起看時尚搭配的博文,也許這個字體就像那些白色襯衫牛仔褲的基本款,簡單,沒有態度,但從不會出錯。
儘管現在Helvetica滿街都是,所謂的設計感確實也是從不出錯但也不會有驚喜,但長時間的沉澱使它成為了經典,也賦予了它更為長久的生命力。
It's always changing, time is changing,
世界永遠在變,時代在變
the appreciation of typefaces is changing very much.
對字體的欣賞也在發生很大的改變
You are always child of your time, and you cannot step out of that.
人永遠都是時代的孩子,無法跳出你所處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