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春去春又來--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春夏秋冬又一春/春去春又来(台)/春夏秋冬(港)

8 / 87,631人    103分鐘

導演: 金基德
編劇: 金基德
演員: 伍永秀 徐在英 金永敏 金基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沙漠中的常春藤

2016-03-11 04:54:13

宗教觀的自我表達


       這個是我看金基德的第一部作品,本科學中外電影史的時候,沒有涉及到韓國電影史,書本上簡要概述為情色片大師,這部作品中讓我最驚羨的也是夏段落的野合,實在是太自然,太純潔……
        故事只是一個載體,電影是表達故事的工具。金基德慣用的少對白技巧,堪稱用畫面說故事的大師,他是韓國的另類導演,因為他的其他作品不熟悉,我只能就此電影聊此電影。
        當對白極簡的時候,畫面就成為了觀眾聚焦的重點。藝術電影,往往因為晦澀、含蓄和隱喻複雜,讓人看完之後實在是難受。但是這個作品,卻有一種清新之感,也許因為講了一個宗教題材,大家從中都看到了人生,也看到了自己。
        影片用了春、夏、秋、冬來隱喻人生。正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季的循環,也是人生的輪迴。佛教裡面講的因果輪迴,導演總春夏秋冬四季概括而出,最後又加了一個春,來彰顯輪迴,明顯地刻意為之。對於宗教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可以成佛,主要看你的個人修行。這部電影肯定不是在講宗教,而且金基德個人理解下的宗教,更多的往往是自己的人生態度。
        影片的人物主要人物是一個僧侶,講述了他的一聲。僧人又是出家人,他們遠離了紅塵,從內心就與世俗隔絕,導演的空間設計獨具匠心。把一所寺廟修建在湖的中央,唯一到達寺廟的工具就是一葉小舟,這個就是小乘和大乘吧。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是慾望,水是世俗,寺廟這片淨土浮在世俗中。在湖中央的寺廟經常是被俯拍,這樣的一個視角是上帝的視角,是佛祖在注視著芸芸眾生。利用水的反射作用,拍攝寺廟的構圖都是對稱式,鏡花水月是虛,虛景與實景相應,虛實相生,韻味無窮。
        小僧人的履歷是世人的經歷,從小時候我們去束縛和捆綁其他的生靈之時,卻要背上殺生的枷鎖,當小時候我們沒有慾望去殺生時,那麼殺生就是原罪,是人性本惡的一個體現。到了青年時期,身體荷爾蒙分泌,深山古寺中,情投意合,享受魚水之歡。夏的這段拍攝,我覺得十分有趣,真的是很單純的就發生了性愛,年輕男女的互相喜歡,多麼的純粹和自然,一切都是本性的使然。記得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師父帶小和尚下山,師父告訴小和尚,女人是老虎。小和尚晚上回到寺廟睡不著覺,師父問他想什麼?他說想老虎。所以電影中的小僧人下山找老虎了。他抵制不了誘惑,在拍攝誘惑的時候,導演用了蛇的意象來暗示性啟蒙,用兩人把兩條魚放在一起暗示魚水之歡,十分有趣。
         秋的這段是自我救贖、洗滌心靈的過程。小僧人犯罪殺人,回到寺廟。小僧人犯了殺戒,老和尚告訴他:「有時候,我們要放棄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是一種自我閹割,而自我閹割就是得道的表現。老和尚的圓寂顯得有些奇怪,恕我自己的猜測,導演的意思是告訴觀眾小僧人就是老和尚年輕的時候,所以老和尚和小僧人學的一樣,用閉字摀住口鼻,自焚圓寂。秋的段落中的寺廟有了變化,導演用超現實的手段,讓寺廟在湖上浮動,宛若船一樣,這裡的寺廟成為普度世人的乘。
         冬天的勾勒,是導演自我詮釋的一段,導演自己上陣飾演中年僧人,這一段是金基德的音樂敘事,他拍攝了很長時間的將菩薩運到山頂之上,然後赤裸身體,打坐唸經。從一開頭,小和尚和佛頭之間的對比就是佛頭很大,小僧很小。這個時候,他和佛像一起站在山頂,俯視眾生。這一段音樂敘事,通過音畫關係,把小僧終究修行成功的過程儀式化,這種儀式化的表達導演給了很長時間,很全面的表達。
         金基德在這部電影裡面想講他理解的佛學,但是佛學之玄,在電影中必然是一種虛化的表達,導演必需要把抽象變成具象,所以意像往往成為符號,而攝影機就成了架構符號的工具。
         水
         整個世界,都是水,水就是世俗世界。小和尚從小就在水中游蕩,他本身就是世俗世界的一份子,他有七情六慾。水不是一成不變,根據四季變化,漲落、結冰、融化,合乎自然本性。
         遠景、大景深的構圖
         這部電影中構圖基本上是遠景俯拍、人物不是畫面的中心,而且和周邊環境構成了一個整體。給人一種開闊寂寥的感覺,尤其是在人物極少、對白極簡的情況下,這樣的構圖徒增肅穆冷澀之感,和輪迴的概念卻又十分吻合。這樣的構圖方式卻讓人津津樂道,因為畫面實在是太美,雖然場景相同,但是四季的景色卻十分醉人,構圖的勻稱非常好看。深山有古寺、靜水有人家,意境悠揚,更似中國山水畫。尤其是色彩的運用,冷色調的運用,片中出來灰和白,其他的都是四季變化的顏色,但是都不是濃墨重彩,整體偏向綠色表達。而光照十分強烈,畫面銳度之高,把演員顏值展現得很好。
         性別
          第二段和第三段或隱或現出現的女性形象,讓我更加確定這是一部黑色電影,講述輪迴是一種宿命論的基調,主題上早就染上了黑色。這個女子是蛇竭美人的形象,她對於小和尚是一種誘惑,而且她還讓小和尚背上殺人的罪惡,她是導演設計的蛇蠍美人,所以主題的黑暗和蛇蠍美人的設定,我可以說這是一部黑色電影。
         偷窺感
         總有一種上帝視角在俯瞰大地,總有前景遮蔽了攝影機。小僧人的一生其實是被攝影機完全記載下來了,攝影機又充當了佛祖的角色。在片中極簡的人物,都沒有出場,那麼攝影機是觀眾的視角,我們不是在看小僧人的人生修行啊,是看我們自己的人生啊。
         門
        佛教裡面談到了不二法門的概念,入我們者就是信徒。電影中的門其實是虛設的障礙。影片中有兩道門,第一道是睡覺時候的門,第二道是去岸邊的門。睡覺的門是自己的心門,岸邊的門是外界的門。外界的門易入,誰都可以進來。而自己的心門,必須自己打開。小僧人初試雲雨之情後,試圖打開自己的心門,迎接愛人,卻被師父(心中的佛)當著,但是內心的慾望卻讓他從其他的途徑(旁門左道)突破。
         這是我看金基德的第一部電影,很喜歡。但是對於這樣主題先行,符號設定的做法,並不是特別認可和贊同,但是我還是由衷地喜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