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驚爆焦點 Spotlight

聚焦/焦点追击(港)/惊爆焦点(台)

8.1 / 504,297人    128分鐘

導演: 湯瑪士麥卡錫
編劇: 喬許辛格 湯瑪士麥卡錫
演員: 米高基頓 馬克魯法洛 瑞秋麥亞當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余想

2016-03-22 08:08:21

沒有什麼比真相更重要


上帝,是不可置疑的信仰;
 
教會,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域;
 
神父,是不容挑戰的權威。
 
可總有「不合時宜」的人,站出來,大聲疾呼:上帝死了!或如電影《聚焦》中的馬克·魯法洛義憤填膺的說:沒有人可以逃脫法律的制裁,不管是神父,還是主教,哪怕是TMD的教宗。
 
新聞媒體,長期被打上意識形態的烙印。長期被標題黨霸佔,公信力早已崩解。
 
所以,當看到電影裡執著追求真相的人們,覺得不可思議,今夕何夕,總讓人想起莊子與梁惠王的對話:請循其本。
 
沒有什麼比真相更重要。沒有真相,新聞就已經「死了」。活著的不過是傀儡。
 
好萊塢電影常常是戲劇、衝突的代名詞。這一部傳記電影,卻給人一種平淡如水的感覺。
 
導演是一個耐心的說故事的人,他娓娓道來,把一個新聞事件,一個塵封已久的真相,手術刀般,一層一層的揭開。
 
從紐約時報空降的主編,展現出一種驚人的克制、理性、冷靜,他沒有太多的利慾薰心,也沒有上演辦公室勾心鬥角的戲碼,他有一種見過大風大浪的篤定感,真相,彷彿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當教會打來電話「問候」,他說,你作了錯誤的決定,而我們決定作這則報導。
 
新來的主編很快進入了工作狀態,決心起訴教會,決心揭穿神父猥褻兒童的卑劣行徑,被他輕描淡寫的說出來,那異乎尋常的淡定,好像在告訴我們說,本來就是這樣啊!
 
聚焦小組的組長麥可·基頓是掌握資料最多的一個,律師,線人這一條線由他佈局。新聞的專業性,沒話說,他像一個處女座的數學家,總想把所有東西準備好了,再下手,這引起同事的強烈不滿。
 
馬克·魯法洛的行事風格剛好與他相反,逮著一條新聞線索,絕不放過,最高立刻有結果。
 
你很難說,誰對?誰錯?
 
瑞秋·麥克亞當斯像個剛畢業的實習生,聽話,認真,印象中的她,總是拿著個小本子記錄受訪者說過的話。
 
「對啊,我被性侵過,以致後來喜歡上了男人。」
 
陰影一直潛藏在受傷人們的心靈深處,敘述的平靜反而襯托出傷害之大,無言以對。
 
「是啊。我猥褻過兒童,但並不是為了滿足我自己?」
 
侵害他人,變成一種理直氣壯,這才是最好怕的吧。
 
 …………
 
有時候我們很愛忘記,
 
有時候我們互相指責,
 
當看到遠方有一處燈塔時,黑暗中的我們磕磕絆絆,放下不愉快,團結,前進。
 
一如《出埃及記》中,摩西在紅海前,面對眾人的那句:「請大家相互扶持,牽著同伴,我們一定可以跨過海面,到達彼岸。」
 
當真相水落石出的那一刻,瑞秋·麥克亞當斯的祖母,手顫抖的翻閱報紙,她不敢相信心目中神聖的神父會是這樣?教眾的恐慌不言而喻。
 
這需要多少贖罪卷才能減輕對上帝意志的懷疑與違背呢?
 
電影最後一幕,波士頓環球報的辦公室鈴聲,響個不停,全世界有關神父猥褻兒童的聲音集體爆發出來了,這是一種伸張正義的力量。
 
真相,完整的真相,給生病的軀體注入了疫苗,世界得以穩步前行。
 
新聞的嚴肅性,神聖性,是必須鄭重相待的。
 
新聞獨立,自由,扮演著重要的監督角色。
 
很多重大議題,經由媒體的報導,讓人有一個直觀的了解,
 
很多不公不義,經由記者的挖掘,重見天日,
 
很多人,把記者當作無冕之王,是他們最後的依靠,這一份使命與責任,不知道還有多少新聞人銘記在心呢?
 
《聚焦》或許是一劑振奮劑,或許根本是天方夜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