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踏血尋梅--Port of Call

踏血寻梅/PortofCall

6.7 / 1,890人    126分鐘

導演: 翁子光
編劇: 翁子光
演員: 郭富城 春夏 白只 譚耀文 金燕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游

2016-05-06 19:41:06

香港 香港



                                                 「回頭問問這天空 這人生可輕易嗎」

       看踏血尋梅的初衷總有獵奇的成份,另外也緣於罪案片一直以來的強烈好奇,一種人為什麼會犯下極端行為的困惑,這點和導演貫穿始終的『人為什麼會殺人』的疑問重合了。電影並無解答這樣問題的能力,空有這樣的野心。於是在源於孤獨這樣一個答案中,觀眾無法得到滿足反而陷入了更大的茫然與不安。然而這個問題又怎麼會有解答呢?

       導剪版中穿插了臧sir另一樁虐殺案,其中答案很簡單,一種殘忍的快樂罷了。而佳梅的這個看似更殘忍的碎屍案件背後,卻不是獸性的快感,而是一種沉重的自殺衝動,不能被看見的孤獨,以及青春在慾望、貧窮、情感的需求和現實貧瘠中的極端絕望。

        導演放棄了獵奇的安排,把故事還原成了三個主角各自日常的生活。女主角的「異鄉」的隔膜,「貧窮」的生活,生活和情感的需求;丁子聰的自卑孤獨疏離貧窮;臧sir的離異和孤獨。劇場版中,女主角的人物塑造最為豐富立體,一個青春期的躁動敏感的少女,在這個五光十色的異鄉,追求著脫離貧窮,追求著搬離家庭,追求著獲得愛情,追求著被人看見。

       「寂しい。」破碎的家庭,不能逃避的貧窮,愈演愈烈的孤獨。個體的悲情終究浮於一種命運感,令我感到訝異和震動的,是電影中不能忽視的濃重的香港悲情。這讓我這個在其中生活了三年有餘的人感到顫慄。我無意責備香港,卻覺得它在這電影中沉默的有些扎眼。

       它太小了,人太多了,繁華的街市上就是暗窄的唐樓,豪宅的對出就是政府的公屋。它的小使得貧窮不能安於自己的角落,而必須每天面對流光溢彩的珠寶和商舖的刺激。香港是這場兇殺案的終極背景,是令個體不斷碰壁愈發孤獨的社會。是永遠迅疾的腳步聲和眉頭緊鎖的路人,是一個讓貧窮變的比死亡還要可怕的奇怪系統。

       佳梅的大陸背景,更讓具有同樣身份的我無可抑制的產生代入感。敏感的十六歲少女,看不到風景的房間,再怎麼努力也永遠會露出馬腳的廣東話,無處擱置的情感需求,一步一步無法逃避的孤獨…

       「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為聖潔了。」臨死前佳梅讀聖經給丁子聰聽,她說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她安慰丁子聰因肥胖和麵目可憎而自卑的心,她讚他是好的。然而丁生最後卻毀壞了她人的形象,只因他是憎惡神所造的人的。然而這些不斷出現的宗教意象最終不能消除她的孤獨和絕望。

        她最大的不幸大約在於她在青春里遭遇了香港。


                                                 「忘不掉的歲月 印象裡是我淡淡泊泊的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