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魔境夢遊:時光怪客 Alice in Wonderland: Through the Looking

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爱丽丝镜中奇遇记/AliceinWonderland:ThroughtheLookingGlass

6.2 / 122,943人    113分鐘

導演: 詹姆斯波賓
編劇: 琳達沃爾夫頓
演員: 蜜雅娃絲柯思卡 強尼戴普 薩夏拜倫柯恩 安海瑟薇 海倫娜波漢卡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青鳥小姐不要飛

2016-05-29 04:19:14

如果愛麗絲是一個女性歇斯底里症患者


其實我是很喜歡這部電影的,包括畫風和故事。
事情發生在1874年,日不落帝國的船隻佈滿了世界的各大港口;精神分析的思潮在生長,歇斯底裡的女病人充滿了沙可的診所;舊日的榮耀被新興資產階級的金錢俘虜。這個時代里,新的話語被表達,新的權力秩序被建構。大海和鏡子,是愛麗絲逃向的聖地。
愛麗絲的故事似乎往往都會與精神病聯繫在一起。包括遊戲《愛麗絲瘋狂回歸》也是。這種哥德童話往往將美與醜惡並置,將現實與幻想碰撞,故而發生一種美妙的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審美的快感。
然而遮住童話故事的一面,現實的世界,往往並不那麼美麗。福柯的《瘋癲與文明》探討了瘋狂是如何被看做一種女人引起的病的。在霍爾的《表徵》中也提到在讓-馬丁·沙可第一個「發現了」女性歇斯底里病症之後,該病症的發病率從1845年的1%漲到了高峰期的17.3%。對當時的病症歷史的了解,我也僅限於此。我想說的有兩點,第一點是那個時代女性歇斯底里病症的患者如此之多,這個時代對女性做了什麼,以致於此後,關於哥德的意象中也常常出現穿著精神病病服的女病人和陰暗壓抑的精神病院牢籠;第二點是當瘋癲被當做一種女性引起的病症之後,關於瘋癲的話語也被建構,17.3%的數字中有多少是真實的疾病患者,有多少是診所中的女性假裝討好,又有多少是在不公中反抗的女性被冠以瘋癲之名。這種瘋癲話語的構建被作為一種區分異類的標準,沙可的診所往往成為他的講堂,以及女性歇斯底里症患者的表演場地,吸引來許多獵奇的目光,最後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中,建立了它的合法性。
在影片的敘事中,如果將鏡子中的世界,視為愛麗絲的幻想(愛麗絲與瘋帽子道別的對話中有含糊的暗示),那麼她進入這個世界之前,面對的困境,則是父親的死去,致使母女二人無以為繼,而愛麗絲所賴以為生的女船長的職業和夢想被董事會一圈衣冠楚楚的先生們所嘲笑碾碎。相信一切都有可能的理想輕鬆被現實嗤為笑話,愛麗絲走向了鏡子,來到了她所熟悉的理想鄉。
嗯,在這個仙境裡,愛麗絲無所不能。所有人都需要依靠愛麗絲。仙境裡的故事十分雜亂,不同的向度會有不同的解讀,我就簡單聊聊我所看到的。
我覺得最殘忍的故事發生在那個雪夜的六點時候,紅女王和白女王站在門外,見證當時兩個小女孩的爭執,白女王說了和小時候同樣的一句「no」。歷史固然發生不可改變,然而更直白的赤裸的真相在於兩個爭執的小女孩中必然有且只有一個勝者。而白女王在面對長大後偏激殘忍受到傷害的姐姐的現實後,仍然不後悔當時的謊言,因為如果她說的是「yes」,那麼失敗者將是她。這件事情的殘酷放到更大的歷史背景中,就像是英國從來不後悔鴉片戰爭對中國造成的傷害,日本也沒對侵華表示悔恨,這種歷史的必然性就像大魚吃小魚一樣自然。於是在名為「現在」的時間維度,白女王舔了舔嘴角的美味,偽裝成溫柔善良善解人意的樣子,對紅女王說,我還愛你,我們還是好姐妹。而所有人都指著紅女王說,都是你的錯,都怪你不原諒白女王,都怪你變得偏激殘忍不通人情。「現在」總是有辦法覆蓋「過去」,而你越早了解遊戲的規則,你就能佔據上風。對不起,最後我還是得出了一個這麼殘忍的結論,真的挺不適合一個童話故事的。
最後兩姐妹重歸於好挺搞笑的,就像水滸里宋江叫人扮做秦明的模樣反了朝廷,朝廷殺了秦明的一家老小,秦明反而高高興興地娶了花榮的妹妹,一起上了梁山。強行大圓滿,估計是正在天罡之列,順應天意吧。
雜七雜八寫了很多,但是也沒有配合題目,將夢境和現實串聯起來,很大程度上也是這部片子的野心不大,也沒有好好講一個成人童話。最後愛麗絲和媽媽手拉手開開心心上船把董事長氣得吹鬍子那個橋段什麼鬼,我是董事長,我才不生氣,不就是一艘船,我再買一艘不行麼。這艘船隻有對愛麗絲才像全部財產那樣視若性命吧。虐渣都沒虐到點子上,也是尷尬症要發作了。強行大團圓也是夠夠的。
不過其實這部片子單靠特效感覺就能值回票價了。但還是有點遺憾,想看到一個與維多利亞時代息息相關的哥德背景的愛麗絲。
最後,表示真的很想通《愛麗絲瘋狂回歸》感覺那裡面哥德元素更濃,故事也更飽滿,不過作為一個遊戲渣,怎麼都跳不過第一關的池塘就棄了,只好買了一本原畫集翻翻。心疼自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