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ID4星際重生 Independence Day: Resurgence

独立日2:卷土重来/ID4星际重生(台)/天煞-地球反击战2(港)

5.2 / 188,821人    120分鐘

導演: 羅蘭艾默瑞克
編劇: Carter Blanchard 狄恩戴夫林
演員: 連恩漢斯沃 威廉費奇納 瑪嘉夢露 喬伊金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電影石匠

2016-06-26 21:55:00

老子英雄兒打洞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昨天去刷了一波電影,這次的《獨立日2》對之前沒去看1的我而言,算是一種對前作的懷念。畢竟,第一部給予了太多的震撼和感動,相信很多去看2的人都是接受過1的洗禮的。在上個世紀末的那個距離現在已經快20年了,在沒有智慧型手機、高速網際網路的時代的時代,這部作品,讓中國觀眾體會到了好萊塢大片的爽快和刺激,對現今來說都算是一部成功的電影。

     關於前作無需多言,而這次的《獨立日2》則不出意料的又成了狗尾續貂之作。從預告片就能看出,這次影片看來是主要將市場放在中國大陸,各種國產廣告的出現和baby的出現、第一部主角們的各個「二代」在本片擔任主角、老主角們的打醬油,暗示著這部影片就是賣情懷,衝著中國觀眾的口袋去的。

     我不想去討論它的特效,因為作為一部快二十年前的續作,這些年的科技發展早以讓特效發展的更好,就是說,特效方面,比前作好是正常的,不好才是有毛病的。ps: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啦!!!

     但是,在故事上,2的失敗是赤裸裸的,毫無疑問。只要是看了2的觀眾,相信都會深深的贊同我的看法。在各種空戰,各種秀特效的背後,是人物的缺失,故事的支離破碎和智商的抓雞。
    
    說到底,人物才是電影的靈魂,無論是電影、小說還是舞台劇等藝術表現手法,最終,人物才是觀眾情感投射的載體。沒有令人深刻的人物,電影就是失敗的。觀眾是用他手中的影票和網上的評分來投票的。
  
    這部電影由此至終,人物都在走馬觀花似的出現在螢幕上,觀眾對於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沒感覺,失去了第一部是對各個人物的塑造。舉例來說,第一部中主要人物包括四個家庭,威爾史密斯一家、總統一家、發現了外星人秘密的大衛一家和那個曾被外星人捉走的一家。每個人物在電影開始的時候,都有鋪墊,通過其中的對話和行動能了解每個人慾望和背景,讓觀眾看到不同的階層、不同職業、不同膚色的人在對待外星人入侵這一事件的反應和行動。

    第一部中,總統曾是戰機飛行員,當了總統後卻被人民認為是懦弱無能的,片中電視上他的支持率低於40%;大衛畢業於麻省卻在電視台做維修員,與老婆離異;史密斯是戰機飛行員,夢想當太空人不成,有一位當舞女的女朋友(還帶著個隔壁家老王的兒子);農藥噴灑員由於當年被外星人捉走,在片中開頭一直被眾人嘲笑,家人的鄙視。

    這種種人物屌絲一般的鋪墊,無疑讓觀眾投注極大的感情在他們身上,關心他們的命運。在總統那番獨立日宣言,在老頭衝向外星飛船,在史密斯和大衛拼命逃出母船的時候,又有誰不為之感到感動呢。

    而這些,在第二部中,完全沒有。第二部,有的是前作主角們的「打醬油」出現,對故事本身可有可無的存在和作為「二代」的主角們卻只知道一味打外星人,秀操作,吐槽。
    
    作為第一部中的史密斯「兒子」在這部裡面完全沒了他老爹當年打外星人的那種個性,好歹你爹當年也是親手搞定了一架外星戰機,給了一句「歡迎來到地球」的霸氣話,你現在這表現真的好嗎?

    還有那個總統的女兒和應該是農藥飛行員的兒子的表現也遠遠沒有了他們老爹當年的演技。這部中不是一般我們所說的臉譜化人物的問題,而是沒人物的問題。

    而沒人物,那電影就徹底成了一出大型特效廣告片了,專門來賣廣告的,像什麼蒙牛月球牛奶之類的。

    至於這部影片的反派外星人,徹底成了「bigger is better」最好的寫照。飛船更大了,外星人也變得像高達、哥斯拉之流。還有那個外星「萌」友,那個圓形球體確定是來救人類而不是過來當靶子賣萌的?

    搞笑之處也確實有,例如那個稱職的審計師(追人追到南非來也是拼命啊)就是一個插科打諢的傢伙,用來增添笑料,不過就是梗太老,沒新意,很多老片都用過這種人物形象了。

    最後,本片跟獨立日只有半毛錢關係,真的只有半毛錢。完全失去了獨立日這個日子給人們帶來的那種為了獨立而奮力反抗的精神主題所在,沒有精氣神。

    PS:還是第一部經典,至於這部就當成是中國翻拍的就行了,不用糾結它毀了第一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