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三國之見龍卸甲--Three Kingdoms: Resurrection of the Drago

三国之见龙卸甲/见龙卸甲/

6.2 / 5,645人    102分鐘

導演: 李仁港
演員: 劉德華 吳建豪 洪金寶 狄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半人馬

2016-08-15 02:57:08

上等佳片,歲月給我的答案


今天,寫這篇影評,主要是想跟大夥兒說對不起的。8年前,我看過這部電影之後,全力吐槽電影的各種情節、橋段、角色等等等。
8年後的今天,我在某平台的電影直播頻道里又看了一遍這部電影。受到了電影給我全新的震撼與觸動,此刻我才清楚發覺,這部電影給我的,要多的多!
8年前,我對這部電影無比期待,三國英豪,英雄戰史,再加上大腕雲集肯定可以增色不少。結果看過之後大失所望,劇情就不對,三國的歷史不是這樣,連羅貫中的小說都不是這樣,不知道導演怎麼取材劇本的;人物也不對,趙雲萬年沒有什麼戰爭,因為劉備入蜀之後就沒有怎麼重用過趙雲;其他的角色,什麼曹嬰、韓德、關興、張苞、鄧芝之類的,都亂七八糟的,串場嫌疑嚴重。PS:就諸葛亮和劉禪,一個機關算盡太聰明的鞠躬盡瘁,和一個玩物喪志的無能治國,比較符合心理預期。
當然,即使現在來看,如果抱著看歷史劇的心理預期去看這部電影,還是會失望的。因為他根本想闡述的,就不是這一點。
其實導演對三國的解讀是非常深的,不論從歷史角度還是文學藝術的角度,他都把握了三國時期的一個價值觀的精髓——浪花淘盡英雄淚,都付諸笑談風雨中。當年無論是地方領袖還是平民,因政局動盪,都躍躍欲試,逐鹿中原,希望創一番曠世偉業。不過無論是誰,不論創下的偉業多麼輝煌,終究只是一場空而已。
說到電影本身,落實導演的訴求就非常明顯,核心的電影線索就是那張羅平安贈予趙雲的地圖,他說,只要我們能在地圖上畫個圈,就能衣錦還鄉回家過好日子。確實從趙雲單騎救主一戰成名以來,協助劉備稱帝,以益州之地再續漢室江山,而且自己也得到了「五虎上將」的美譽。但是,正如電影旁白所言「時不予蜀」,將無將,兵無兵,蜀漢江山已經窮途末路了。
這部電影真正的高潮,是從趙雲重回鳳鳴山開始的。在進入鳳鳴山的那一刻,他就明白了,他的人生已經走完了,而走完的人生其實只是回到了起點而已。當然怎麼拼打,怎麼秀功夫,這個是一些商業視覺的必要展現,真正震撼人的,是趙雲卸甲後托羅平安說的話,他找回了回憶,這輩子他很開心。
有影評看了電影一直亂噴,說為什麼不去揭穿羅平安內鬼的身份,給他個叛徒應有的下場。其實趙雲請戰的時候已經知道這戰已經無力回天,凶多吉少,自己做了有去無回的準備的,所以跟丞相自稱「此生最後一戰」,而趙雲追求的不是統一天下,而是自己完整的人生追求,所以並不注重和關興、張苞搶攻奪名,因此也不會去揭穿羅平安內鬼的身份。電影有多處特寫,趙雲已知羅平安內鬼一個,但是都沒捅破這層窗戶紙。因為趙雲的人生使命終將完成,他不願意給自己的人生句號里平添煩惱。
電影說完,其實導演想告訴我們一些哲學的東西,而非歷史的東西。現在的社會,你爭我搶,每個人都在自己的領域和版圖裡圍著自己畫的圈在跑。有的可能正風光當時,有的可能大浪淘沙默默無聞,但是不管是誰,都要面臨白忙一場空的結局。有的人說,何必青春年少空拚搏,不如瀟灑混沌過一生。而導演給的態度是「不」,只要我們青春在,只要我們熱血在,就要拼到自己的極限!江山不重要,但是老來回顧的時候,曾經那個熱血拼搏,名揚天下的「自己」,才是人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我的感悟已經說完了,受到導演的鼓舞,我要繼續拚搏了!
最後向各位影迷,鄭重推薦本片,不僅值得一看,而且值得收藏,在自己不同的年齡段,看它,會有不同的感悟!

PS:有個梗不得不聊一聊,有的影迷確實也覺得這是部好片,就是被三國的大框架害死了,如果是一部架空的想像的歷史劇本可能會更成功。其實我不認為架空就好了,因為三國的真實歷史確實是人生拚搏一場空的歷史,而且最早敗亡的益州漢朝確實,由白手起家,飛躍到吳和中原漢朝都恐懼的軍事大國,這段傳奇本來就很讓人欣羨,當然益州漢朝的敗落也在後來的2000年來一直讓人唏噓不已。只有建立在這個共同的價值觀上,這部電影的精髓才能很有說服力地講清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