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Terminator Genisys

终结者创世纪/终结者/未来战士创世智能(港)

6.3 / 293,370人    126分鐘

導演: 亞倫泰勒
編劇: 派屈克魯希爾 詹姆斯卡麥隆
演員: 艾米利亞‧克拉克 傑寇特尼 JK 西蒙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阿彌陀仏小西飛

2016-09-18 07:54:24

在一個被刪除的時間線與當下的時間線交匯的時刻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終結者》終於出了第五部了,我第一次看這個系列的電影還是在22年前。當時,家屬區的閉路電視台每週六晚上都會播出境外的電影,也是很有幸,在1994年第一次看了《終結者》的前兩部,當然當時翻譯成《未來戰士》。
一代目對我幼小的心靈衝擊不大,主要的衝擊是在二代目里,當T-1000(當時翻譯成1000型機器人)穿過一道道鐵門,將手刀(借用個梅澤春人漫畫作品《聖子到》的詞語)插入一個個人的頭顱的時候,覺得不寒而慄,以致於在那一整年中,我始終傻傻噠認為有一團液態金屬在三次元的世界中,在天然氣管道、在水管里、在樓道的角落,隨時會穿過防盜門對我進行攻擊,甚至不止一次夢見這個場景。還好,第二年趕上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週年,蘇聯的全景式戰爭電影帶來的震撼場面讓我忘記了《終結者》二代目帶來的驚嚇,也拯救了我幼小的心靈,還是反法西斯的英雄們偉大呀。
隨著時間的推移,高中結束後不久推出了三代目,當時閉路電視台已經不再播國外影視劇,網路也沒有發達到現在這種秒下載的程度,直到又過了很多年,四代目《終結者2018》登陸國內,我開始尋找童年的記憶,從網路上把頭兩部翻出來重新看了,又找到了第三部算是補課了,四代目里沒有阿諾叔,也就至今沒有去看。
一代目、二代目中,世界的毀滅者——電腦系統天網的產生是源自在一代目中被消滅T-800的殘骸,可以說,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人類的毀滅源自人類對科學的極端崇拜——對先進戰爭機器的模仿,而在歷史上,給人類帶來福音的科學技術無一例外都是首先運用在戰爭的相關場合。
而到了三代目中,天網系統不再存在於某一台電腦中,而是在國際網際網路上的一切終端中。這就像霍克海默與阿多諾所述的在文化工業中的每個角落中,都存在的異化,每個人都是社會各種問題與現象的受害者,但每個人也都是承載者。因為每個人按照產生問題與現象的規則去生活、去工作,我們這種生活方式也正是在製造著這樣的那樣的問題。就像魯迅先生講的「吃人」,不是某個人吃某個人、某群人吃某群人,而是我們在被別人吃的同時,也在吃著周圍的每一個人。
到了五代目《創世紀》,故事進入了一個「川流」概念上多時間線的交匯。
首先,在《創世紀》的開頭,回到了一代目的故事,在2029年戰爭即將結束時,天網派出了T-800穿越到1984年執行刺殺莎拉的任務,反抗軍戰士雷斯主動請纓保護莎拉,跳入了時間機器。恰恰這時,這個時間線發生了變化,當雷斯即將穿越時空的時候,「道成肉身」的天網出現了,侵佔了約翰的身體。
當雷斯穿越到1984年時,發現故事的人物已經變了,這裡有作為莎拉守護者出現的T-800(阿諾叔),甚至還有另一個殺手T-1000。新的故事從這裡展開,當經過一番周折,消滅了一切殺手之後,雷斯與莎拉決定前往另一個時空,2017年,也就是新版本天網:創世紀所誕生的時間線上,當然在這裡也有一個作為守護者的T-800(滿頭白髮的阿諾叔,讓人心疼),更重要的是,在故事開始時,2029年時間線上的被天網侵佔改造後的約翰,也來到了這個時空,當然還有童年的未曾經歷戰火的小雷斯。於是,三個甚至更多時間線上的人成功地在這條未被刪除的時間線上交匯在了一起,故事才算是正式開始開始。
在五代目中,為人詬病的無非是為把故事講圓滿,編寫了以往劇本里不曾出現的情況,例如,外表會變老的T-800;新版本OS上線等續寫故事不得不用的老套路。其實這些槽點也並不知道去吐槽,這也恰恰證明了一點,當初的我們是無法掌握甚至都無法預見現在的一切的。
就像活在當下的編導和觀眾們都不可能預料到15年後的科技發展會是什麼樣子,在90年代製作的TV版《EVA新世紀福音戰士》一樣,劇中2013年的人們,不管是綾波麗還是葛城美里,都是拿著2寸螢幕、9鍵按鍵、帶天線的翻蓋手機,2012年重看的時候都已經覺得這樣的2013年科技是很「不可思議」的了。如果90年代的庵野秀明能預想到無線通信終端能夠如此發展,一定不會讓能夠做到人機同步的時代的人們,還拿著古老的「大哥大」。
當然,拋開這些道具、人設問題不談,讓時間線發生改變與交匯,不僅僅是編導們的腦洞,而恰恰也讓我感受到了任何一個微小的因素都會讓事物的發展偏離最初預期的軌道,更何況劇情已經隨著編導的需要發生了很多不可思議的改變,好比前文提到的「道成肉身」的天網
雖然說,作為一個商業電影系列,要想讓原本閉環的劇本能夠不斷地續寫下去,最好的方法就是改變時間線——寫外傳,還好《終結者》一、二、三、五部就是在講一系列從未來時間線穿越到現代時間線的故事,試圖創造新的歷史的故事,當然每部電影看到結尾,都會發現每段穿越故事的主人公們雖然完成了任務,都是沒有明確的結尾,只是「路慢慢兮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從一個觀眾的角度來看,不論每部之間的故事發展與結局會不會有不同、甚至矛盾,有沒有任何劇情上的必然聯繫,也是無所謂的。正像時間的「川流」無所謂是否可以發生改變的,因為我們無從為「川流」做一個客觀化的固定的標準,那麼改變與否也是無從談起,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來改變實物的演變方向和節奏,那麼一切未曾出現的結果也都是不可知的。
PS:文章腦洞有點大,一個半小時內,匆匆寫成也算是一氣呵成了,看了《終結者》一、二、三、五,總是喜歡往阿多諾的《啟蒙辯證法》與「川流」,本雅明的「星座」上去聯想,也算是瞎開腦洞吧,見仁見智。其實,主要是為了明天求職搞的趕工作品,這麼看確實也有點不嚴肅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