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慾望 La region salvaje

野蛮地区/TheUntamed/慾望(台)

6.2 / 2,860人    100分鐘

導演: 阿瑪特艾斯卡藍特
編劇: 阿瑪特艾斯卡藍特 Gibran Portela
演員: Kenny Johnston Simone Bucio Jesus Meza Ruth Ramo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南悠一

2016-09-18 22:07:04

在魔幻現實主義源地長出的魔幻現實主義電影


《野蠻地區》導演阿瑪特-伊斯卡拉特在2013年憑藉《赫利》拿到了當年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在那部電影裡,火燒雞雞的鏡頭著實讓人驚掉下巴。儘管該片口碑極度兩極,他還是憑藉自己的聰明才華,以及讓人想不到的新意驚艷了世界。

如今,新作《野蠻地區》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對阿瑪特抱有期待的影迷和記者早早就排起了長隊,偌大的Sala Darsena坐滿大半,這已算不錯的人氣了。電影意料之中,依舊極度風格化,口碑雖然兩極,差距比《赫利》減小了很多,場刊INTERNATIONAL CRITICS中,』The Playlist」給了四星,」Screen」」The Financial Times」給了三星半。

電影製片地區在墨西哥。在這個國家的一座城市裡,恐同似乎是家常便飯,電影裡有豐富的資訊表達了這一背景:女主角的弟弟是一名同性戀,從事「特殊」的工作——男護士,縱然他從小生活在這裡,因為暴露的取向,即便認識很多人,卻並沒有什麼朋友;姐夫暗地裡是個全家「捅」(娶了姐姐捅弟弟),在和姐姐日常聊天中,又常常流露出對弟弟、對同性戀的不屑;當弟弟出事以後,當地的報紙不僅配了弟弟屍體的特寫,還特別在標題的主語使用「一名基佬」的譏諷字眼……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的故事主要圍繞兩個主角+兩個不可或缺的配角展開。故事剛開始,一場清晨床戲就交待了女主角的婚姻狀態,丈夫似乎在晨勃的情況下與其性交,機械的運動並不能滿足妻子的樂趣,接著便是妻子淋浴時自慰的鏡頭。她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說明如此低質的性愛已持續好多年。

男主角無論行為上還是心態上,都是個帶著暴力傾向的徹頭徹尾的兩面派。他明面上機械完成夫妻生活,暗地裡卻能英姿颯爽地提槍「激戰」小舅子,兩場不同的性愛場面強化了這種對比。

男配角便是女主角的弟弟,他在整部電影裡的戲份不多,溫文爾雅的微笑,能夠展現出整部電影裡為數不多的美好一面。

值得指出的是,因為沒有設置其他重要的男性角色,整部電影所呈現出的男性形象處於「閹割」的去勢狀態。這並不是對同性戀的歧視,相反正和恐同的社會氛圍相符:在一個充滿歧視的社會裡,所謂「正常人」也不會好過到哪裡去。

女配角是全篇最神奇的部份,阿瑪特似乎故意玩了花樣,設計了這個胡里奧-科塔薩爾小說式的存在,虛虛實實,難講存在與否。說她是電影的實筆很對,她是一位被狗咬傷的男配角的病人,並在一定程度上對男配角的生活軌跡產生了影響,左右劇情進展。說她是虛筆也對,她的確更像是女主角的一個分身,引導著女主角性意識的爆發以及走向探索性慾的深淵,電影有刻畫二女之間的細微情愫,但不是女同的情愫,能夠讓我們作出類似於《紅樓》語境下「釵黛合一」的解讀。她是整部電影裡的魔幻擔當。

故事就從那場清晨性愛開始,講述了男女主角日常生活,以及男配角死後,男女主角矛盾達到一個頂峰並徹底決裂的過程。因為很多意識性的元素存在,加上電影用一種怪誕、壓抑的風格講述,像恐怖片一般層層推進、鋪墊情緒……都使劇情變得異常不重要,也很難講述清楚。

故事的尺度非常大,除了剛提到過的一場似乎真刀實槍的男男老漢推車戲外,電影開篇就是一個女性半裸的鏡頭,並展示其性交對象——一隻怪物——的局部。後續劇情里,導演著重給予了展示,這是一隻章魚形狀怪物,觸角都被設定成了男性龜頭的形狀。不知道這是創作者的原創,還是靈感來自於日本葛飾北齋《採珠女和章魚》。電影有女主角和這隻怪物的性愛戲碼,有大尺度「進入」的細節,加上配樂著實震撼。章魚整個纏繞在女主身上的鏡頭和葛飾北齋的原畫頗有幾分相似。

不過這還不是電影最具衝擊力的部份。最具衝擊力的是阿瑪特插入的一段「百獸性交」的鏡頭,在鏡頭中,狗狗、豬豬、鱷魚鱷魚、蛇蛇、鳥鳥……多種動物在同一個場景里同時交配的場面。

與性有關的鏡頭一點都不美,導演採用了魔幻手法,並帶了一點超驗主義的意味,建立了這樣的一種表達:百獸性交的鏡頭有多震撼,就說明女主角的性壓抑和慾望有多深邃。聯繫女主角的「同妻」身份,以及電影對社會環境醒目的刻畫,個人有理由把它當做對「在一個恐同社會環境下,同妻及女性性心理」進行探討的電影。

不過,這樣的主題多少還是讓我想到了去年金獅獎電影《來自遠方》。一個是墨西哥,一個是委內瑞拉,都有著相似的「恐同」的社會環境。只不過,《來自遠方》探討的是男同性戀的性心理,而這部電影則把重點放在了同妻和女性身上。有這樣的可能:伴隨著拉美電影的崛起,拉美電影相關的社會學研究一定會是個熱門的研究領域。

另一方面,因為和朋友達成一致,我們皆認為這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電影,而我個人在其中多少看到一些馬爾克斯和科塔薩爾(尤其後者)的影子,也許是我一廂情願。於是,在我的意識里,又不得不把電影和文學聯繫在了一起。在一片土地上,文學和電影一定是「文學先,電影后」的順序相依相生而存在的。拉美作為魔幻現實主義的誕生地,又有阿斯圖里亞斯、馬爾克斯、科塔薩爾、略薩這樣的文學大拿,有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創作金礦。文學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拉美電影的創作。

在傳統敘事方式再難創新的境地裡,我們是否能看到更好的魔幻現實主義電影嗎?能有阿瑪特這樣極具個人風格化的創作出現(雖然,他僅僅停留在燒雞雞、性愛此類話題上),實屬難能可貴。

故事最後有兩層結尾,皆可圈可點。一個結尾是男主角的結尾,他被女主角拉到怪物的房間裡,他面對怪物的逼近露出驚悚而厭棄的眼神。另一個結尾便是整部電影的結尾,女主處理完一切事情後,再回歸到正常生活里,去學校接孩子放學……社會能改變嗎?創作者顯得激進而又悲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