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蜘蛛人3--Spider-Man 3

蜘蛛侠3/蜘蛛人3

6.3 / 639,682人    139分鐘 | 156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山姆萊米
編劇: 史丹李
演員: 陶比麥奎爾 克絲汀鄧斯特 詹姆斯法蘭科 湯馬斯海登喬許 陶佛葛瑞斯 布萊絲達拉斯霍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埃魯

2016-10-06 05:08:38

We always have a choice.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今天本著懷舊加考古,刷了超凡1、2,覺得人物關係刻畫得很單薄,讓我對青春期記憶裡的蜘蛛人有些緬懷,所以順帶粗略回顧了下原味蜘蛛人系列。一二部因為之前觀影過很多次,就草草過了下劇情,第三部一直沒想起來看,日頭偏西,就著倦意就任由其自動播放了,本來沒什麼期待,卻收穫很多感動。

我承認打分有些私心,但我覺得主觀對待自己的感動也未嘗不是件好事,因為電影本身就是觸動人們感官的美好事物。

不得不說第三部在我心裡是近乎完美的漫畫英雄電影,因為雖然劇情跌宕,緣由扯鬼,但它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我從中看到了真正的責任和意義:我們總是有選擇的,選擇我們的人生,選擇我們認為真正正確的事。

這道理聽起來好像是非常出世且不切實際,不免在很多人心中嗤之以鼻。人非聖賢,且聖賢多辛苦,活著舒坦就夠了,哪裡管的了那麼許多?確實,我們沒必要拿過高的要求苛求自己和他人的人生,人是惰性很強的動物,自圓其說能力一流,況且每個人存在的意義,在自己心中尋找的答案,都不相同。
所以當Peter被黑暗物質侵襲,扭曲成自己認為的正義與自由化身時,我們看到了他心中對fair的極端化理解:他(沙人)殺死了我叔叔,所以他死有餘辜不是嗎?
這種形象的挖掘在其他作品中也有塑造,例如Batman里被炸掉半邊臉,人生由巔峰到低谷的檢察官哈維,也是堅信「有債必償,人人平等」。坦白說,我以前一直覺得這樣的所謂反派,理念並沒有什麼錯,甚至他們在我心中教育意義比反面意義大的多,因為「與其渾渾噩噩無所事事對周圍世界滿不在乎的自私且平凡」,倒不如「有自己公平且自省的信念以及改革意識」來得更讓我信服。這樣想來自己還是蠻危險的…

這個問題的根本在於,我們如何認知客觀世界對我們造成影響後的批判和選擇。因為他人的傷害和自私,或者環境壓迫下的扭曲觀念和不良風氣,是否能夠給我們足夠的理由說服自己去找藉口做一些「大家反正都這樣」的事,or堅持極端的自我,然後選擇當一個Revenger。
片中出場的主要人物,基本都經歷了這個岔口的選擇:沙人在女兒病危時選擇搶奪公共財產,被黑蜘蛛打敗後選擇報復;小記者在因為自己的惡行被當眾揭發後選擇絕對邪惡;Harry在記起曾經失去的一切後選擇復仇,但最終頓悟,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Peter(這尼瑪就是真愛啊);主人公Peter在覺得自己遭遇欺騙,背叛,不公後被黑暗吞噬,自私地對待生活中的一切,最終被親友感悟,掙脫控制,找回自我。不得不說,他們的經歷,何嘗不是真實且時刻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呢?這個電影距離我們一點都不遙遠。我們的生活中,不就是被欺騙(戀愛),背叛(婚姻),不公對待(工作)所包圍嗎?這些並不是別人的人生。
我欣賞它所體現出的邏輯連貫性,和對人性的恰到好處的刻畫,細節也做的很用心,每個小人物都定位準確,表達豐富,並不迷失每個人的意義:Peter的房主雖然平時看似刻薄粗魯不近人情,但對於Peter性情的轉變,第一時間的反應是真實的體諒和擔憂;教授也不僅僅只是課堂教師,他對黑暗物質給予了自己的判斷和處理方式;迷戀蜘蛛人的白髮妹子不只是無頭腦的迷妹,在Peter通過她現場報復女主後,她主動上去說了一句:I'm sorry.表達了自己對於傷害他人的態度。

Peter在第一部中認識到了自己並不是獨立自私的個體,而是有義務去幫助別人的,第二部里學會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價值和感受,正確處理自己的能力和責任以及愛,在第三部中,我們看到了更深的一層意義,在面對觀念迷失,不公待遇,挫折與負面壓力時,做出如何的選擇,成為怎樣的人。這簡直是小學,中學,大學的人生講堂…
我覺得它所告訴我們的意義在於:生活並不需要套進一個復仇的公式,或是找到一個讓自己自私醜陋的藉口,也不需要他人先邁出那一步退讓,說出那一句道歉。

Because:

We always have a choice

to

let us become better people.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