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瀨戶與內海--Seto & Utsumi

濑户内海/SetoNaikai/Setoutsumi

6.7 / 770人    n/A

導演: 大森立嗣
編劇: 大森立嗣 宮崎大
演員: 池松壯亮 菅田將暉 中條彩未 鈴木卓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石板栽花

2016-12-07 00:43:44

談談《瀨戶內海》中的感情線


談談《瀨戶內海》中的感情線

日本電影《瀨戶內海》(セトウツミ 2016)甚至談不上是個劇情片,它並不旨在講故事,從頭到尾似乎就兩中學生在閒談亂扯。然而,仔細琢磨一下,我們會發現他倆「閒談亂扯」是非常值得玩味的。本片的主題應當是探討人類的情感的,在我看來,它至少伏下了親情、愛情、友情三條感情線,而親情線似乎又是本片的重點,試解釋如下:

第1話 瀨戶和內海。從他倆相互的「詆毀」中,我們大致可以推斷內海是個好學生,聰明,領悟力強,他不經意的言語總能「刺」到瀨戶,這就引起瀨戶的反感,覺得內海是在嘲笑他的「笨」,因此,他提醒內海不要總擺出一幅「傲驕」的臉,而內海同樣也認為瀨戶無法表現出「謙遜老實」的表情。可是,當他們看到人家父子倆就撫養費的事進行真誠交流時,即便這個人是他們害怕甚至痛恨的校霸,他們一樣都能表現出他們平時無法表現出的「謙遜老實」的表情。這是否可以說明,人性中對這種父子之情存有某種敬畏:這種「情」是值得尊重和期待的,但在某種程度上它又是脆弱的,我們會害怕它的失去,害怕情感的一方會無端撤離,或者害怕某種特殊因素打擾到了這種情感的表達,這樣,情感之「架」就會瞬間崩塌?

由此我們想到第3話,威嚇與擬態。雖然人跟白臉角鶘有別,但在欺軟怕硬、趨炎附勢的本性上有相似之處。雖然他倆在校霸面前可以表現得像白臉角鶘那樣謙卑,但在第1話中他倆謙遜的表情可不是裝的,這似乎能夠表明本片的某種意圖:那真切的情感自帶一種不可褻瀆的力量,這適用於第1話中的親情,同樣也適用於「尾聲」中友情,也能解釋樫村為何安靜地離開。

血緣關係的親情固然可以這樣處,因為它是剪不斷的,甚至不需要任何努力,晚輩自然得到長輩的愛,比如拎著兩大包東西呼哧帶喘地走過來的瀨戶母親,一看到兒子立馬就生龍活虎了,憐子之情無以言表,但對於無血緣關係的感情應當如何處呢?第2話,胡蘿蔔和大棒,似乎在告訴我們答案:感情雙方對待感情應當在「善加利用否定與肯定、同感與反感來達成目的」的過程中做到收放自如,恰到好處。然而,人生的常態是「恰到好處」的分寸並不好拿捏,兩性間的感情如同小丑手中的氣球瞬間爆裂;只是小丑懊惱一會兒就可以將他曾經「經營」的物件放下,重啟一個就是,但人性中的情感可不那麼容易重「重啟」,無論是放下還是撿起。

內海講胡蘿蔔和大棒的理論的確「頭頭是道」,但他自己對於人與人之間究竟當如何正確處置「感情」其實是拿不準的,畢竟才是個中學生,所以,他發出疑問:「為什麼人與人之間不能和睦相處下去呢?」這應當是他對自己父母離異(經常沒有晚餐、不跟父母電郵聯繫似乎可證)的一種感慨,也是對瀨戶父母鬧離婚之事的一種響應。在第4話——先祖和子孫——中,影片似乎想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感情和睦的第一要義是真誠。瀨戶的爺爺有點老年痴呆了,在奶奶住院後,不時出門遊走,嘴裡還不停地念叨著「老伴」。試想老兩口能到這個份上,這麼多年決不是靠社交伎倆來維持的,對感情的真誠投入應當不可少。所以,在第5話——瀨戶小吉的憂鬱——中,即便瀨戶父親有點頹廢,為了點貓糧便跟妻子鬧離婚,但看到醉酒後的瀨戶父母的表現,內海體會到了他們的「恩愛」,這再次表明,社交可以靠虛假的「演」,但真實的感情生活決不可以。

真誠也是友情的基礎,這在第6話——相遇與離別——中有所體現。瀨戶認識到貓是父母和睦的障礙,他在生日那天罵(?)死了貓,這導致他生日那天非常沮喪。當內海想安慰他,說出他無從體會的話時,瀨戶覺得自己「被耍了」;當瀨戶要求內海說出他的十條優點時,內海僅能說出他「愛動物」這一條,而他送瀨戶的禮物明顯表明他對朋友的了解不多,這讓瀨戶更為沮喪,直到他也認識到內海也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優點」時,他才感覺跟他扯平。的確相遇是緣,相交靠真誠,如果內海對自己行為沒及時補救,瀨戶沒有糾纏他們交往的基礎(前面說過的「優點」),他可能不會認識到他錯誤地懷疑到內海待友之真誠,即便在沮喪的心情下,他也認識到「道歉」對於感情保鮮的重要作用,於是他借神似之貓的出現大聲道歉著,為了貓,也是為了內海吧。(文/石板栽花 2016年12月6日星期二)

PS.感謝豬豬日劇字幕組提供本片中文字幕!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