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鐵英雄 Hacksaw Ridge

血战钢锯岭/钢锯岭/钢铁英雄(台)

8.1 / 595,051人    139分鐘

導演: 梅爾吉勃遜
編劇: 安德魯奈特 羅伯特申坎
演員: 泰瑞莎帕瑪 安德魯加菲 山姆沃辛頓 路克布萊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冬瓜

2016-12-09 08:24:25

血往何處流


《血戰鋼鋸嶺》是梅爾·吉勃遜的回歸之作。他曾因歧視猶太人言論被好萊塢眾多高層封殺,隨後家暴、離婚、酗酒等一系列新聞更是讓其公眾形象跌落谷底。十年未能執導新片,僅出演一些獨立電影,在主流視野裡的淡出幾乎讓人忘了他是曾經憑藉《勇敢的心》登上影壇巔峰的那個人。《血戰鋼鋸嶺》的到來,尤其令人驚喜。儘管你有可能不喜歡梅爾·吉勃遜,但對《血戰鋼鋸嶺》也不會恨得起來。 本以為這會是一部鐵骨錚錚的二戰片,其實本質上還是在講述茫茫信仰的海洋上,人性歸何處。理解和被理解都是一條漫長的路。在將近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裡,我們作為觀眾,最重要的身份並不是觀眾,而是我們從一名誤解者到理解者的轉變。我覺得這無疑是梅爾·吉勃遜最成功之處。 我們曾經和片中人一樣,對主人公戴斯蒙德·多斯萬般不理解,他就像我們生活中常常不想理會的那類人,怪異、迂腐、離群,無視規則,特立獨行。活該一不小心就被污言穢語和拳腳相交伺候。我們不會同情他,因為我們習慣了生活中別人怎麼做,我們也怎麼做。我們害怕「不一樣」,我們害怕成為別人眼中的怪人。於是,偶爾出現一個不走尋常路的異類,我們嗤之以鼻,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絕無祝福。 這是誤解者的日常。因為在我們貧瘠的內心之中,沒有信仰的支撐,沒有不得不做和一定不做的事。但是多斯有,他將他所承受的榮耀全部歸功於信仰。我們是從何時開始理解多斯的?是從我們理解了他的信仰開始。 縱使萬千人唾棄,他也依然堅持著自己認為對的事。多少比他強壯、比他英勇、比他更像戰士的人,最後卻是他,成為了最終的英雄。最諷刺的是,他是一個連槍都不願意碰的人。然後,我們才願意去理解他的信仰。他的經歷,他的陰影,他的決定,他的愛和怒。我們常說「不忘初心」。在行走的路上,被丟棄得最多的恰恰就是那份初心。但是多斯才是永懷初心的那個人,所以,那本聖經和夾在書頁中的照片,如同他的生命一般重要。那是他信仰的寄託。 於是,我們反思,偌大的世界,真的容不下那一點小小的堅持嗎?當我們真正理解了戴斯蒙德·多斯,我們難免熱淚盈眶。他只是一個尋常不過的人,用最尋常的那份堅持與守望,對抗這個世界最尋常的庸俗。那猛烈戰火都無法摧毀的初心,綻放出槍林彈雨中最耀眼的光芒。於是,我們也終於成為了一名理解者。於是,我們也願意像格拉夫上尉那般,說:「我從來沒有如此深地誤解過一個人,希望你能原諒我。」 我想起內地同期上映又迅速被人遺忘的華語片《三少爺的劍》。三少爺因不想再殺人而猶豫不絕,不肯赴最後的決戰,卻被燕十三一句「不一定要殺人,只需要打敗敵人」說服。信仰力量之薄弱,內心描述之蒼白,轉折之莫名,幽默之尷尬,真是又一個「翻拍等於毀經典」的範例。這番對照記,引人深思。 《血戰鋼鋸嶺》這一出頗具說服力的內心戲,全是建立在行雲流水的戰爭場景調度下,既有形式,又不缺內涵。那些殘酷的戰爭場面,真實得不帶一絲絲憐惜,是我們通往多斯內心世界的一扇門。即使身處血流成河的天地之中,多斯也從不管身上的鮮血流往何處,只管內心的熱血灑向何處。想到文學巨著《你往何處去》的結尾: 在古老的卡彭城門的近旁,現在還保存了一座小小的教堂,教堂的大門上有一行雖然久經磨損但仍依稀可辨的題詞:「主啊,你往何處去?」 主啊,要回羅馬再釘一次十字架,要用這肉身的的死亡改變世界,而這死亡的背後是世人無法想像的愛。就像鋼鋸嶺那滿地的傷痕和死亡中,只有多斯在永尋生機。因為他知道血往何處流,他又將向何處去。這部電影告訴我,那些所謂的堅持,就是除了自己之外沒人會在意的事。如果自己放棄了,才是真的放棄了。 《血戰鋼鋸嶺》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頒獎季的熱門名單里,雖然不會再複製《勇敢的心》的成功,但我更願意看作這是梅爾·吉勃遜重新出發的起點,也是安德魯·加菲爾德演技蛻變的轉折點。於是期待未來仍會有好作品。

不放男主角,放一張薩姆,召喚《阿凡達2》。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不在別處(dongguazaibiechu)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