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鐵英雄 Hacksaw Ridge

血战钢锯岭/钢锯岭/钢铁英雄(台)

8.1 / 595,051人    139分鐘

導演: 梅爾吉勃遜
編劇: 安德魯奈特 羅伯特申坎
演員: 泰瑞莎帕瑪 安德魯加菲 山姆沃辛頓 路克布萊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purs

2016-12-18 05:11:37

可惜了故事


看完後其實一直挺惋惜的,好好的故事為啥就不夠勁呢?想了一天,大概明白了:也許這部電影並沒有想做成與《拯救大兵瑞恩》一樣的人文層次,甚至也沒想做到《勇敢的心》的層面。光從電影名就能推斷出一二了。上述兩部,再加上《戰馬》《愛國者》,沒有一個是直接體現戰爭,而這部電影則乾脆以陣地或戰役名命名。也許,它是想參考《硫磺島家書》,但還是從電影名上看,「家書」一下子讓硫磺島戰役有了厚重的人文依託,不僅是一場慘烈的戰役而已---每個士兵不是簡單的殺人機器,一封封家書讓士兵回歸了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鋼鋸嶺》則不僅沒有以Doss命名,更連「家書」都沒有,中文譯名更直白《血戰鋼鋸嶺》---這本身就是在強調或突出這部電影的精髓乃在於描繪戰場的慘烈了,就直接扔掉了人文深度的可能。而看影片短評里觀眾的話---「熱血」、「燃」等????證明了這一點。

然而,如果僅僅突出戰場的慘烈,那跟遊戲、跟血漿片又有多大區別呢?所以Doss的故事必不可少,這是全片唯一的人文基礎。所以電影花了一個小時描述其三軍前的生活,其中又有一半在描述他如何追到妻子。這個手筆之明顯,只要受過小學語文的訓練都能看出來:前半部的美好對比後半部的慘烈。但這電影也就止步於此了。

這本來是一個好故事。即便從宗教出發,這個故事能比《阿米什人》更能震撼心靈;從戰爭出發,也能比《拯救大兵瑞恩》更能引發更深刻的思索;從劇情或傳記出發,也能比虛構人物的《阿甘正傳》更能有力度。可惜這個電影的重點放錯了地方,決定了它只能作為眾多戰爭電影中還算不錯的一個了。

《拯救大兵瑞恩》之所以能引發思考,不在於其開頭近半小時的慘烈,而在於小隊各人的觀點和經歷;而這些又都牢牢地濃縮在了米勒上尉臨終前對瑞恩的叮囑中:「Earn this…」。《戰馬》能賺足眼淚,也不是因為其刻畫的一戰戰場的陰雲,或跟美如畫的田園生活的對比,但這些卻鋪墊出了主人公男孩和馬各自經歷種種後、相遇時刻「Where you been…」感情的迸發。

如果以Doss戰場營救的故事為重點,達到真實主人公本身的故事帶來的張力和思考點,那麼這部電影有些地方可以砍去:比如戰場最後日軍軍官的自殺、Doss如何追到妻子。那麼空出來的時間則該用來講述Doss的理念是如何形成的。電影中Doss的抉擇太突兀、太單薄了,基於目前的劇本估計連湯姆漢克斯來演也會無能為力,更何況是個小生呢?一臉傻笑總讓人覺得Doss可能就是個「二桿子」。但即便真像阿甘一樣是個「二竿子」也需要各種鋪墊交代清楚啊,更何況Doss並非一根筋的無腦男呢?所以不論Doss的信念來自信仰還是性格,都應該好好交待的。從電影來看,Doss信念的養成是兩個階段:首先是兒時打架差點把兄弟打死,「不可殺人」的信仰影響凸顯出來,長大後在父母衝突中差點開槍打死父親,則進一步促進了「不可殺人」的信仰特化為堅決不再碰槍。先不論這兩個故事是否是體現其信念形成的最佳例子,但就電影現在的安排順序上就沒達到效果---它不應該被分段講述,而應一氣呵成,這樣才會使Doss在新兵訓練中堅決不持槍、乃至被軟硬兼施地逼走都不走顯得合理,也才能使影片這第一個高潮達到其應有的力度。可惜因著電影拆開講Doss理念的形成的策略,就使得新兵訓練這第一個高潮必須得增加虛構被延誤婚禮、父親找關係闖法庭說情的佐料才呈現出衝突效果。拆開後講差點槍殺父親稀釋了這第一高潮的根基,後者添加虛構情節則消解了Doss理念堅持的可貴性。

結構上失誤的另一點則是戰場描繪與Doss救人的失衡。應該後者是重點,前者是舞台。戰場喧賓奪主,造成了Doss救人沒有達到還有的震撼,以致於很多觀眾第一印像是這不可能,「開掛」似的。實際上不管劇本如何寫,既然這個事情是真實發生的,我們認真一想就能體會到一點Doss的不容易:且不說槍林彈雨下穿梭戰場能活下來是個奇蹟,一個一直吃素的「玉米稈」如何能連夜救下七八十個比他粗壯的戰友呢?光累也得累死啊,這肯定是靠信念才能達成;這一點沒有合適的鋪墊,光幾個「one more」禱告的鏡頭,實在乏力。

另外一個衝突點則是在你死我活的戰鬥中Doss不持槍的信念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掙扎?這一點影片僅僅以一個噩夢和幾乎是突然成為好友的大個兒的死來表達,實在太過膚淺了。

唉,總而言之,從整體佈局結構到細節運用,各需要的元素有陳列而無沒起倒「化學反應」,有對比卻無效果,有順序卻欠缺邏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