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女孩青春紀事 The World of Us

我们的世界/我们/TheWorldofUs

7.5 / 303人    95分鐘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尹佳恩
編劇: 尹佳恩
演員: Soo-In Cho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hilling

2017-01-11 04:33:20

時間大步奔跑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們如今回望童年如同透明的溪水流過生命的河流,回憶充盈著飄渺的歡樂。

影片最後結束在又一次躲避球操場,孩子們繼續遊戲,歡聲笑語映襯著人群邊緣的兩個女孩的黯然。夏日陽光款款,蟬鳴陣陣。

她們最後或許彼此原諒,成為真正的好友,但這不過是得益於電影的悲憫情懷。分隊比賽中總是最後一個被挑選的李善,這次有了個墊背了,人群中不吉的對象換了人選,她第一次有了更願意接受的隊伍。兩人被一同趕到絕路,才有了片尾的轉機。

電影裡霸凌的施加者主要著墨於三個女生,其中只要寶拉形象最為鮮明。但是另外兩個女生是不可忽視的屏風角色。正是由於有這個堅固的三人小團體,他們才敢肆無忌憚地去討厭並孤立一個人。另外不容忽視的是,儘管這是發生在少數幾個女生之間的糾葛,但是最後李善所受到的排擠是來自於整個外部集體,她莫名其妙並且極為鮮明地成為了那個異類,無緣由地被所有人厭惡。

人群,那些燦爛的善於禮貌言語和和善微笑的人群,他們同樣善於微妙的眼神傳遞和竊竊私語。就像對李善的排擠從來沒有確切的理由。他們只是需要一個泄漏惡意的出口。

儘管不願意承認,我們內心對於孤獨的恐懼使我們本能性地相互抱團取暖,而我們惡劣的本性便靈活將這種恐懼運用於對同類的壓迫。我們深知自己的弱點,因而準確地加以傷害。現代文明將我們包裹以探索宇宙的知識,但我們仍無法抑制心中的惡意。

人性更加刻毒之處在於我們明哲保身投奔邪惡之後更甚於邪惡本身。剛剛轉學過來的韓智雅在從前的學校里同樣受過同學的欺凌,可是她在另一所學校遇到相似境遇的李善,短暫得以從噩夢中脫身的她,毫不猶豫地轉身投向團體的安全感,轉過頭來對不久前她唯一的朋友冷眼相向。現實版的東郭先生與蛇脫去寓言諷刺,發生得自然合理。我們與那冷血陰險的動物並無二致。剛剛從人群的安全感里溫暖過來,轉眼就會忘記前一秒切膚的痛苦,轉而將其施加給凌弱的他人。

李善的父親滿不在乎地說,十歲的小孩子能有什麼事情,整天不過是上課學習和朋友們玩玩。

這是成人眼中的小孩子。很多時候大人覺得小孩子單純沒有痛苦,並不是相信他們本性善良,而是出於成人的傲慢,走過的橋比他們走過的路還多,看著他們長大的。但是你以為你看著他們長大就真的看到了他們長成了什麼樣嗎。

大人與小孩之間理解的隔閡不僅在於年紀,根本是由於他們所面對的困境時完全不同的。大人們面對柴米油鹽前途生計,溫飽經濟生存頭等大事。大人們覺得小孩子不愁吃不愁穿玩玩樂樂還想要怎麼樣,那是因為他們把成年人的苦惱去試探孩子們的幸福底線,那是不同的領域,當然得出一派天真的結論。然而,我們在年少時和當下任何時候一樣,生活有層出不窮的折磨人的新招數,我們不必懷疑痛苦的理由。

而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在大人眼中無足輕重的小事,也在真切地時時刻刻碾壓著年幼的世界。我們的痛苦源自我們本身。是的,那有什麼了不起的呢,值得你這樣要死要活的嗎?

為什麼李善在第一次交到韓智雅這個新朋友之後那麼激動,願意放棄家人旅行留智雅在家中同住,在智雅冷淡她時不停地為小事道歉,不停希望解開誤會。那是因為在她的小小的世界裡,當然管不上世界局勢經濟發展,在她所理解的世界裡佔據她她幾乎所有日常生活的學校這個社會圈子,是她家以外的所認知的整個人類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她沒有一個朋友,被人嫌棄。這相當於被當成人類公敵來仇視了。但是為什麼呢。她想不通。所以笨拙地想去補救。需要證明白己仍舊值得被愛,仍舊被需要。所以韓智雅的親近才對她尤為重要,不可放棄。

每個人心裡都在進行一場無聲的戰役。與年紀無關,與閱歷無關,與事情大小無關,別人眼中再小的事情,都有可能是另一個人心中的一場風暴。

年幼的娜塔莉波特曼望著殺手,生活是一直都這麼苦嗎?還是只有小時候會這樣?

一直都是這樣。

整部電影情節流暢,沒有一般類似題材片子很容易出現的妄自揣測地表現大人眼中的孩子的樣子,捅破了那層隔閡,在兼顧了劇情和主旨的前提下,學生時代朋友間相處模式表現的很真實。尤其允和寶拉兩個角色出彩自然。特別是允在最後說出那句「那什麼時候玩呢?你打我我打你那什麼時候玩呢?」的擔負昇華主題和轉折劇情的重任的台詞天然去雕飾,四兩撥千斤。其他包括老師和李善母親這樣的邊角形象也很生動。細節處理也很出彩,比如智雅失落時善用鳳仙花給她染指甲,第二天和小團體三人做的美甲對比,以及善手上鳳仙花和指甲油的痕跡疊合和剝落的過程伴隨著兩個女孩友情和命運的走向。

類似題材裡的佳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