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78,73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earciac

2017-01-25 16:46:26

【愛樂之城】戲內戲外的三組對應


【愛樂之城】與【瑟堡雨傘店】

導演Chazelle在電影中致敬了許多經典歌舞片,但我有足夠理由認為【愛樂之城】直接脫胎於【瑟堡雨傘店】(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沒有瑟堡,就不會有愛樂。兩者從「形」(畫面用色、情節架構)到「神」(故事核心)都極其相似,例如瑟堡開始於一場雨,結束於一場大雪,愛樂開始於一場塞車,結束於一場塞車。兩者結尾戲更是如同並蒂蓮花一般,用不同的方式闡釋「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這同樣的主題。其實導演在影片中也暗示了這一點:他特意給了女主角Mia Dolan創作的獨角劇劇本主角的名字一個鏡頭:Geneviève,這可不是一個典型美國名字,卻正好是瑟堡女主角的名字。

導演將自己一分為二:他既是影片裡的Mia,也是影片裡的Sebastian。兩人的故事合起來就是Damien Chazelle追逐理想的歷程,其實較之兩人的愛情,電影裡兩人各自對理想的堅持更深地打動我。而導演的某個理想,大概是讓音樂歌舞類電影重新回到大眾視野中來。正如影片中所表達的,「如果你要讓它活過來,就要變革,就要吸引觀眾」。

所以【愛樂之城】較之53年前的【瑟堡雨傘店】以及其他經典音樂歌舞片,手法上向生活化靠攏的意圖很明顯:它從一開始就拋棄了瑟堡式全篇唱詞的形式,歌舞僅僅是穿插於劇情中的表達方式;而與【雨中曲】等經典相比,它的歌舞是很低水準的。我不敢斷言這是導演有意為之,還是演員水平有限導致,但在大螢幕上欣賞時這種水平的歌舞反而微妙地和劇情平滑對接,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假」和「做作」的觀感:最典型如男女主角互相表達好感的一段,那樣的歌和舞,彷彿作為觀眾的你我在有好感的男孩女孩面前也能自然而然毫無難度地唱出來跳出來,而不是電影為了秀演員能力而編排的為唱而唱為跳而跳的刻意演出(很多老片,例如【窈窕淑女】,這個問題就很嚴重)。影片對於歌舞的使用也很謹慎,幾乎集中於男女主角身上,不像新世紀初的兩部,連二線配角都有不少歌舞片段(芝加哥的綠帽丈夫的獨唱,紅磨坊的Roxan探戈片段),最大幅度減輕了歌舞給劇情演進帶來的拖泥帶水之感。

較之【瑟堡雨傘店】克制雋永的結尾,幾乎相同的情節Chazelle卻不惜用濃墨重彩的幻想montage和不厭其煩的面部表情特寫來烘托,很多人被煽情得淚流滿面,我卻覺得這樣的手法不怎麼高明。對比Guy和Geneviève的最後一眼相望,Geneviève只是個孤單的背影,Guy的表情則被鏡頭虛化,而在【愛樂之城】相同的情境中,鏡頭反覆在Mia與Sebastian的面部特寫中切換,每個微表情都看得清清楚楚,兩人的心理也一覽無餘。但我非常理解導演這樣做的理由。說到底,我們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年代,克制的留白從商業角度來說並不是好的選擇,讓年輕的男男女女個個紅著眼睛走出影院才是上選。1964年以開創性的表現形式和簡單的情節拿下金棕櫚獎、進而風靡歐洲的【瑟堡雨傘店】,放到今天必然不會有一樣的成功,而踩在前人肩膀上的【愛樂之城】,橫掃七項金球獎後又拿下十四項奧斯卡提名——如果把音樂歌舞片帶回大眾視野是導演的夢想之一,那麼這個夢他真的實現了。

儘管如此,【愛樂之城】的劇本在我看來仍舊有不夠圓熟的地方,一是矛盾衝突略刻意,二是兩個時間段的銜接有突兀感,兩人的結局之前並沒有足夠的鋪墊。但這並不影響我對它的喜愛。光是Mia與Seb在天文館裡伴著傅科擺靜默起舞的一段鏡頭就讓我莫名感動許久,足以彌補本片一切小小的瑕疵。

爵士樂與歌舞片

導演Chazelle私下是個爵士樂迷,放到影片裡就是Sebastian。然而他也是個歌舞片迷。片中Sebastian追尋夢想直到開了自己的爵士樂酒吧的過程,與現實中Chazelle拍攝本片直到大獲成功的過程相映成趣。

我並不了解爵士樂。然而,如同所有美麗而正在消亡的事物一樣,我能想見爵士樂迷的心境,因為我一直喜歡歌舞片,從【柳媚花嬌】【瑟堡雨傘店】到【雨中曲】【音樂之聲】【窈窕淑女】,從【紅磨坊】【芝加哥】到【夢女郎】【媽媽咪呀】【髮膠】。對我來說,好的歌舞片是電影之所以為電影而區別於文學和戲劇的極致形式,一種綜合了各種藝術長處的載體。然而近年來歌舞片愈髮式微,唯一一部取得成功的還是假歌舞片真MV【悲慘世界】,令我哭笑不得。

對我這樣的人來說,看【愛樂之城】確實有情懷成份存在,那是一種虛幻的美好,而Chazelle導演在這一點上真的很聰明,他的鏡頭下這種虛幻的美好被通篇柔光和明艷純淨的色彩烘托得放大了數倍,美得令人心悸的畫面層出不窮,到收尾明知是假的情節假的佈景卻「真作假時假亦真」,觀影情緒一路被引向高潮。本部影片裡他有不少小聰明,卻難能可貴地把觀眾情緒走向的大格局把握得如此精準。

因此我很期待【愛樂之城】給很少接觸歌舞片類型的觀眾帶來一種新的積極的體驗,尤其是並沒有歌舞片觀影基礎的中國大陸,近二十年間也就一部模仿作【如果·愛】為人所知,如果【愛樂之城】的成功能激發出一些電影人的創作熱情,那將是最好不過的事。

Mia Dolan與Emma Stone

選Emma Stone來演Mia真是太太絕妙。Mia並不是一個天才演員,而是一個有熱情、肯努力的好演員,但並沒有太多的經驗,這就決定了不適合選一個太有天賦或者太有表演經驗的演員來演Mia,就像不適合讓美女扮丑去演一個一般人一樣。Stone的資質和表演經驗正好貼合了這個設定,整場看下來讓我產生她就是Mia現實版的錯覺。

直到第二段時間段前,Emma Stone的表演是無懈可擊的。這是一個類似於Annette Bening在【身為茱莉雅】里演員演演員的表演,非常要求層次感:除最後一次外的試鏡——美劇級別的表演 / 試鏡被打斷的反應 / 一般生活化的表現 / 歌舞片段的情緒展現 / 最後一場試鏡「give it all」的進入另一層次的表演。

而她都做的非常好。在大螢幕上,Emma Stone的表情感染力更加被放大,她就是那種適合螢幕的演員,在上面最細微的一顰一笑都可以牽動人心。

紕漏出在影片最後第二段時間段,在我看來Stone的天賦和人生經驗還不足以支撐一個數年的時間跨度,因此她對一個無論是職業還是生活中身份都產生了巨大轉變的Mia把握得不足夠令人信服,演出來的效果和之前沒有顯著的區別。然而這樣的紕漏卻加強了Mia Dolan和Emma Stone兩者的重合感:她兩就是一個人,而不是演技出神入化的Emma Stone演了個演技很好的Mia Dolan。

多麼美麗的瑕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