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弗蘭茲--Frantz

弗兰兹/爱的替身(港)

7.5 / 17,507人    113分鐘

導演: 馮斯瓦歐容
編劇: 馮斯瓦歐容 Philippe Piazzo
演員: 皮耶尼內 寶拉比兒 Ernst Stotzner 瑪麗古柏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esse

2017-02-07 11:51:03

《弗蘭茲》音樂、詩歌、油畫的考據


一、音樂

本片配樂多以鋼琴、小提琴為主,且多用於映襯劇情,抒發情感。

這裡將簡單羅列片中的三首名曲。

首推的是波蘭天才鋼琴家蕭邦的《Nocturne No. 20 in C-sharp minor op. posthumous 》(《升C小調夜曲》)。

直譯應該是作為遺作之一的小夜曲第20首。在蕭邦短暫的一生共創作了21首小夜曲,這首是1830年2月未滿20歲的蕭邦在波蘭的最後一年所作,整首煥發著年輕人獨特的淡淡憂傷與浪漫幻想色彩,以及離別祖國的惆悵留戀與對未來前途未卜的迷茫躊躇。這首曲子在電影配樂里多見,如羅曼·波蘭斯基的《鋼琴家》首尾音樂,還有《海上鋼琴師》插曲。片中採用的是Rimski-Korsakov的《Scheherazade》(天方夜譚)裡的小提琴版本。

其次是法國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Nuit d'étoiles》(《星夜》)。該歌曲為德彪西16歲之前的出版作品,於1882年面世。歌詞選自法國象徵主義詩人西奧多·龐維勒(Theodore de Banville,1823-1891)的詩作《韋伯最後的回憶》開頭:

我踟躅在氣爽的庭園中。在草叢裡紫蘿蘭與玫瑰花盛開,其甜蜜的香氣漂浮在四週空中。傳來甘美而和諧的聲音,淡雅的光線照射周圍。那些花,幸福得顫抖嘆息。忽然我發現,我自己本身就是我聽到的歌聲,而我已死了。

原曲歌詞如下(德彪西作曲,龐維勒作詞):

Nuit d'etoiles,Sous tes voiles,Sous ta brise et tes parfums,Triste lyreQui soupire,Je reve aux amours defunts,Je reve aux amours defunts.星夜,在你布幔下,在你微風芳香下,寂寞的豎琴嘆息著,我夢見逝去的愛情。我夢見逝去的愛情。La sereine melancolieVient eclore au fond de mon coeurEt j'entends l'ame de ma mieTressaillir dans le bois reveur.清澄的憂鬱擴散到我心深處而我聽到愛人的靈魂在夢幻的森林中顫抖。Nuit d'etoiles,Sous tes voiles,Sous ta brise et tes parfums,Triste lyreQui soupire,Je reve aux amours defunts,Je reve aux amours defunts.星夜,在你布幔下,在你微風芳香下,寂寞的豎琴嘆息著,我夢見逝去的愛情。我夢見逝去的愛情。Je revois a notre fontaineTes regards bleus comme les cieux;Cette rose, c'est ton haileine,Et ces etoiles sont tes yeux.我在我們的泉水裡又看到妳那藍空似的眼眸;那玫瑰花,是你的氣息,而這些星星,是你眼眸。Nuit d'etoiles,Sous tes voiles,Sous ta brise et tes parfums,Triste lyreQui soupire,Je reve aux amours defunts,Je reve aux amours defunts.星夜,在你布幔下,在你微風芳香下,寂寞的豎琴嘆息著,我夢見逝去的愛情。我夢見逝去的愛情。

其三是俄國音樂家柴可夫斯基的《Quatuor a cordes N°1 op.11 II Andante Cantabile》。 選自1871年出版的《 D大調第一絃樂四重奏》中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它那極具有俄羅斯民謠式的音樂風格深受人們喜愛。《如歌的行板》 的創作來源是1869年夏,柴科夫斯基在烏克蘭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莊園旅居時,從一個當地的泥水匠處聽來的。這是一首小亞細亞的民謠。

全曲由兩個主題交替反覆而成。第一主題就是前述的那首優雅的民謠曲調,雖由二拍與三拍混合作成,但毫無雕琢的痕跡。在幽靜的切分音過門後,引出第二主題,這一曲調的感情較為激昂,鋼琴伴奏以固執的同一音型連續著,卻並不給人以單調的感覺。此後又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題,然後又反覆第二主題,但存在變化。 樂曲的結尾是第一主題的片斷,有如痛苦的啜泣。(引自sin80網)

附上豆瓣原聲連結,可惜沒有柴可夫斯基這首,但有秋歌的吟誦。 《弗蘭茲》原聲

二、詩歌

影片裡安娜吟誦了弗蘭茲最喜歡的法國詩人魏爾倫的《秋歌》:

Les sanglots longsDes violonsDe l'automneBlessent mon coeurD'unelangueurMonotone.Tout suffocantEtblême, quandSonne l'heure,Je me souviensDes jours anciensEt je pleureEt je m'en vaisAu vent mauvaisQui m'emporteDeçà, delà,Pareil à laFeuille morte.

譯本一:

秋聲悲鳴 猶如小提琴 在哭泣 悠長難耐的陰鬱 刺痛了 我心脾。 沉沉悶悶 迷迷濛蒙 鐘聲盪起 往事如煙 在眼前重現 我淚落如雨 我走了 惡風捲著我 東飄西零 飄呵,飄呵, 宛如那 枯葉飄零。

譯本二:

提琴幽咽奏秋聲,淒淒切切萬種情。驚鐘搗心面如灰,往事難忘淚雙垂。秋風起兮心兒碎,魂寂寞兮知有誰?徘徊終日難定棲,落葉飄零東復西!三、油畫

那幅給了安娜、阿德里奇動力繼續生活下去的畫,出自馬奈的油畫《自殺》。

Edouard Manet - Le Suicidé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有更加詳細說明)

以上資料多收集自網路,有誤之處請指正。

為這麼一部自己喜歡的電影付出真是爽快開心的事。

PS:導演名為 弗朗索瓦·歐容 ,蕭邦全名為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蕭邦,影片中也提到一次弗朗索瓦。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