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渡楨

2017-02-20 01:07:15

《愛樂之城》——歌舞劇造夢的形式和內容


從年底資源的流出一直忍著沒看,終於趕在情人節當日自己一個人去了電影院看完了《愛樂之城》,最大的感受就是導演的情懷和熱情,裡面有這難以言表的戀舊和追憶,當時看完內心激動地發了一條部落格:



二刷影片之後,內行的情緒平靜了不少,然後拋開個人喜好回歸理性的角度看,不得不承認《愛樂之城》是一部標準的類型化口味片。

喜歡的觀眾分為兩類:
1、一些有內心故事或有相同情緒的人(關於人生夢想和遺憾)。
2、是對歌舞劇的表現形式(舞蹈、音樂),還有一些復古元素(服裝和場景)有著濃厚情懷的人。
這兩觀眾都會是不自覺地帶入電影裡,然後和主角一起歌舞一起經歷,在電影結束的時候被深深地吸引和感動。

當然還有一部份是被強大的口碑勢頭所帶動,特別是在金球獎獲得七項大獎之後,以及平紀錄的奧斯卡14項提名,再到後來的國內定檔,網路上自媒體影評不斷地推薦,熱度也不短攀升,而就是這樣過火宣傳,給期待蠻高的觀眾略微帶來了點失望,豆瓣評分也從最初的9.0降到8.6。



這部片子我在是去年在九月底豆瓣上看見預告片的,當時國內知道的比較少,而我自己的關注點則是同為充滿毒雞湯和爵士情懷的《爆裂鼓手》的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對於一名85後的導演來說,第一部導演處女作就能驚艷好萊塢充分表明他的才華和潛力。
有意思的是,在同上一部《爆裂鼓手》相比,第二部的《愛樂之城》展現了完全不懂的電影視角,前一部導演用了十分殘忍和現實的手段表現了關於夢的破碎,而後一部則用了極致浪漫的手法讓電影有一夢幻般的感覺。光這一點來說導演自我掌控電影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本片最大的看點莫過於許久沒見的電影類型——《歌舞片》。關於歌舞片,從時間上追溯,離我們最近的或者影響最大的就是當年迪斯尼出品的《歌舞青春》系列,再往後看,有好萊塢黃金年代的《雨中曲》、《隨我婆娑》、《西區故事》、《蓬隊車》...那都是偉大年代稱之為經典的歌舞片。在觀看完影片之後,隨後看見了對這部片持一些反對的聲音,覺得這無非是在缺乏同類型電影的今天,和好萊塢低迷市場的狀態下,這部片子被抬得過高,然後有人開始拿《愛樂之城》和《歌舞青春》還有上個世紀的歌舞片比較。



我個人覺得是不太公平的。首先是和《歌舞青春》比較,《歌舞青春》是承載我們這個年代多數觀眾青春的一部系列影片,那是我們記憶里無法替代的回憶,再從故事情節來說,《歌舞青春》展現了是學生時代愛情與成長,而《愛樂之城》則是一部成人世界關於愛情與個人奮鬥,從題材上是無法來比較的。

然後是和黃金年代的歌舞片比。之前網上有了很多《愛樂之城》致敬經典的片段對比,為了方便寫影評,我提前選了復習了一遍幾部最為經典的幾部包括《雨中曲》、《西區故事》、《隨我婆娑》、《柳媚花嬌》、《瑟堡的雨傘》。其實我不得感概那個時代的好萊塢,那真的是電影造夢的年代,整個氛圍欣欣向榮,在技術並未有現代發達的年代,考究的鏡頭設計和佈景,動人的舞蹈和音樂。同時那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弗雷德·阿斯泰爾、吉恩·凱利...而這些都是那時代賦予的。

而我想表達的,也是電影裡Sub的朋友Keith想表達的,那些歌舞劇是那個年代的東西,而之於歌舞劇的未來,是不是應該慢慢發生變化,但是其中的精髓和本質應該保留。



之後看過達米恩·查澤雷來中國宣傳時一段採訪,當問起爵士樂是注重Keith的革新還是Sub的的傳統時,導演的回答是前者。





從導演的話中,也不難看出《愛樂之城》這部電影是一個實驗,既然一次嘗試,那麼有諸多的瑕疵也是在所難免的。

——

再談談故事情節,從整體上來看這是一部愛情片,這個故事並複雜。這是絕大多數歌舞劇的特點,個人認為歌舞劇是一個形式和內容平肩的類型電影,或者說在從另一方面講形式已經有點大於內容了,為什麼這麼講呢?如果內容過於繁瑣和龐大的話,那麼對於歌舞形式去表達的話,是無法講清楚的。那麼不是說內容不重要,如果故事不能帶給觀眾情緒,那麼歌舞的形式只能是尷尬的外衣。



主角Mia和Sub和以往的歌舞劇的故事主角有點不一樣,以往的歌舞劇的主角身份或者說階層是有差別,要嘛是富人愛上窮人,或者兩人處境,一個主動一個被動,這樣會儘量讓矛盾推進故事發展。但是對於這部電影裡面的主角好像都是同一處境,所以愛情的推動顯得單薄,但是導演用了關於追求夢想的這一點很好的彌補了這一短處。

其實全片看完,很多人沉浸在最後那麼Mia和Sub兩人幻想的餘生的遺憾里,然而我自己印象最深的則是Sub面對生活的所迫去加入樂隊,克制自己內心的爵士夢想,這都是現實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從最後的結局來看,這一個浪漫的夢想故事,卻是一個無比現實的愛情故事,只是導演在最後用造夢的形式展現出來了,其實用浪漫的方式去表達和表達一個浪漫的故事是不一樣



不過看到最後兩人在酒吧里對視一笑後,依然是內心一顫,而配樂在之前也是做了極大的鋪墊和渲染。
突然想到拜倫的《春逝》裡的句子:

若我會見到你,事隔經年。
我如何賀你,以眼淚,以沉默。

而那一抹嘴邊的笑容,或許是「我會永遠愛你。」的最好證明。

——

最後談談演員吧,艾瑪斯通的演技是值得肯定的,再加以前經歷又和電影相似,長相有特點而又不失平凡人那種為理想勇敢的拼勁,特別是在面試幾場戲情緒轉換都是不錯的。而瑞恩高斯林則欠佳許多,再加上自己猶豫的氣質,整體和歌舞劇風格不是很搭,只是在幾場彈爵士樂的戲份中,眼神魅力一下就彰顯出來了。兩人都不是舞蹈演員出身,跳舞很明顯顯得業餘,但是現在好萊塢能演、能唱、能跳的太少了,在上山那場舞蹈兩人化學反應十分不錯,能做到這樣也能接受了。



另外電影配樂也是十分精緻,就個人而言十分喜歡。

——

個人主觀評分:

創新和復古的歌舞片形式:9
優秀的配樂和良好的場面把控:8.5
情感線故事推動略顯單薄:7.5
主演的演技肯定但是舞蹈場面有些齣戲:8
總評:8.2
如果你是我最開始所說的那兩種人可以整體提高0.5

——

關注公眾號,有更多精彩影評。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