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懶姑娘徐寇依

2017-02-21 07:03:29

我們背對背擁抱,愛情來不及變老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部電影海報的美幻程度和影片贈與我的失望指數是形成反比的。挑了良久,還是最喜歡這款手繪。不由想起林俊傑有首歌叫《背對背擁抱》,向來很好奇是如何從肢體手段上攻克這點,但對照電影裡這對情侶,好像這五個字又有點道理,貼切到送給他們分外合適。



明快活潑,通暢動感。《愛樂之城》開頭的公路街舞段落,傍有流暢酷炫的假長鏡頭加持,外加遞進紛呈的歌舞,果然如傳聞中驚艷。過癮的這段一口氣掠過,我差點鼓起掌來,還以為在看音樂劇呢(中毒不淺,呵呵呵呵)……

只是沒想到,剩餘劇情真的是平庸又俗套,簡直是困在窠臼里無法拯救。其實作為一枚無慾無求的觀眾,我只求看到一個有營養的、能自洽的、夠像樣的好故事而已,僅此而已(雖然這也非常難)。淺薄、粗糙和閉塞如我,無暇了解影片到底埋了多少歌舞片的梗,可以忍受一般的舞美、音樂、攝影和調度之類的技術呈現,懶於去過多關心演員為了角色習得了啥新技能,有著奧斯卡提名為之傍身(以後會在部落格大V猛誇某部片子後提醒自己:「不能迷信啊,朋友!為了錢,有什麼好話蹦不出?!」),我甚至不想知道這位導演的舊作如何(可惜去年看過《爆裂鼓手》後這個心願落空了,不過事實上還情願這舉動沒有發生過比較好),就想跌倒在一個好故事裡,沉沉實實、安安靜靜地坐井觀天。

尤其是講到Mia五年後步人人生巔峰,特別想拍屁股走人。這種早已過時了的、俗氣廉價的、設計毫不走心的設定讓原本含金量不高的劇本更顯得掉價。大概因為悲觀(或有戾氣和略扭曲?)慣了,這種十歲小姑娘才會買帳的轉折早已不會讓我信服了,至少我的人生就沒有那麼一飛衝天過,時不時保持點喪氣才是正經事和正常現象。真的,也不必在思想上拉我起身向積極、陽光、開朗和理想化的康莊大道奔去。總之,飛黃騰達、順風順水、一鳴驚人這種套路我是嚴正拒絕的,而下面的這種走向對於我來說,才是更有可能(其實也並沒有……)戳心的劇本 ——

五年後,Mia的演藝生涯有所起色,但只在她自己感興趣的B級文藝小眾片裡輾轉,收入並不可觀。而Sebastian負債開了爵士酒吧,為了還錢所以還在跟著小夥伴做「昧著良心」的音樂。Mia依然誤入了Sebastian的酒吧。重逢的兩人淡淡交換著近況,彼此都有近難,但也心懷未來,好在,畢竟兩人在追夢途中的座標比當初進步了一些。對了,酒吧的名字還是叫做Seb’s,那一撇仍用音符代替;而就當Mia去廁所偷偷擦淚時,男主不經意瞥見她的包里放了自己樂隊的新專輯…… 等到女主步出廁所,見得男主在彈奏那家自己被開除的餐廳裡曾流淌過的音樂,那段讓女主駐足諦聽的旋律。然後再承接上他倆在餐廳裡接吻以及之後行雲流水的花好月圓場面,讓人隨便猜到底是不是happy ending。



不懷好意地揣測,摘掉大量「致敬」成份的濾鏡,奧斯卡塞給它一堆提名也無非看重的是導演團隊的立意和技法等層面展露的「復古混搭清新」氣質,那股活蹦亂跳的斑斕、活力和乖巧正應和對方的需要,特別關鍵是電影對於「優良歌舞片傳統」的鼓吹正中評審團的紅心。可竭力再現往日光華、視覺特效上也拼命投女性觀眾所好、僅僅停留在技術上的「行雲流水」都無法掩蓋其內容和思想上的「偷懶」。剝去那些花里胡哨的外衣,劇情本身的幾乎徒剩蒼白,無非是一對男女屌絲歷經乏善可陳的一趟相戀加分手,連可玩味的故事支線或者個性鮮活豐沛的配角都不曾有,劇末再額外附送一段不怎麼精湛的腦洞大開。致再多的「敬」,都絕不能代替「講故事」本身,不是嗎?那些五花八門的「梗」,說到底其宗旨還是必須為完善情節服務,這樣它們才是有內涵、有趣味、有生命力的。若只學其皮毛而不得要領,就會如同上週五的我那樣,沒好氣地相信在觀照一場電影本身和其背後的美國影視界的瘋狂自我迷戀。



不過或許也沒多少觀者會在乎,我們大部份時候就圖個漂亮、聽個熱鬧、哭哭笑笑一把,算是圓滿實現了一次文藝作品的消費。不過講真,在影院時鮮少能get到這部劇對白的包袱,而左側後方的女人一直在嘻嘻哈哈,所以時不時要分心猜測:笑點一向莫名高的自己,笑神經大概總是出問題。而除了在男女主人公互道『I』ll love you forever.』時鼻子微微酸了一下之外,哭點低成渣的我也完全沒有被戳痛到要哭。也不是無法感同身受,倒是真的經歷過和電影場景部份相似的分手,但在他們為戀情畫上句號的那個瞬間,有些氣息和意味恰恰因為體會過,忽然就十分清楚。

在我的理解里,那並不是一個哭得出來的瞬間。因為在女主情緒大爆發著兀自返鄉的那一陣,他們雙方都已經漸漸完成了這一次心照不宣的分手。在「理想」的反覆折磨里,在塵埃迭起的消沉中,終究他們認清了「自我」大於「愛情」。Mia是被夢想破裂的碾壓中忙著收拾自尊的狼藉,再無精力去關照他人;而Sebastian則是屈尊付出後被誤解的不快以及對自我「變節」的無力感堵塞住了再和女主重歸於好共舞一曲的可能性。所以在公園故地重遊的那一刻,只不過為互相關係的「不進也不退」,真正的離別早已光臨過了。這是潛意識裡明白命書里將不再刻上對方名字的大人對待分離的方式,一別兩歡,平心靜氣,挺好的。而至於之後Sebastian促成Mia試鏡的那段,也是友誼勝於愛意,買賣不成仁義在,戀愛固然破裂但情誼還沒亡得那麼快。



追根溯源,他們的相戀,也八成是在對方身上看見了自己,那個固執的、彆扭的、勇敢的、閃著微光的、和世俗游離的自己。然而兩人分手,也是發軔於Mia對於迷失本性的隱形恐慌。在The Messengers樂隊演唱會上她萬分不解和質疑。那一剎那,她當然首先感到了Sebastian言行不一的困惑與背叛。而有個細節的隱喻更能說明她深層的心理狀態——陶醉在「怪腔怪調」與「光怪陸離」的新爵士樂的人群漸漸擁擠起來,把 Mia越推越遠。這種具象的「淹沒」,不光是用來比喻這對情侶間的距離在疏遠,亦指代了女主開始陷入對於自身的堅持也被他人「淹沒」的恐懼和脫力感。

Mia不夠強大,也愛得太完美主義。其實在演唱會之後,她假如多花一些耐心詢問Sebastian緣何踏上了他當初自己唾棄的音樂道路,何嘗不會更能理解和體諒對方一點?但她卻沒有,直接把他審判為「夢想的逃兵」。太理想主義者的評判標準往往就是這樣非黑即白,不留餘地地,尖刺遍佈地。可她為何就沒有想到,那個終日腳穿牛津鞋、身著背帶褲、駕駛老爺車、為老派爵士無比痴迷、對於經典忠心耿耿的「一根筋」,沒有理由毫無預兆就「棄明投暗」。

曾經讀到過一句話,深以為然:「愛情不是尋找共同點,而是學會尊重不同點。不是想得一樣,而是共同地想。」其中的「共同」,無疑既表示雙方要齊心協力,也代表大方向要一致的意思。一段成功的關係,必定夾雜著無數的意外、心酸、齟齬和裂痕,然而在此過程里對彼此的不輕言放棄,才能煉就成結婚誓詞上那切實落到實處和帶著血肉溫度的一字一句。我們飽經風霜,我們人海浮沉,我們摸爬滾打,可是一念到『I did it all for love and for you.』,所有的淚和苦便是見證「我們還相愛」這份幸運的不悔代價。

這是Mia和Sebastian沒有學會的事。



最後來個生硬的轉折,有兩點吐槽:

1、關於唱功。暫且保留道義不去指責石頭姐,難以置信Ryan Gosling還是歌手出道,哥哥請先解決音準和氣息問題吧,只有John Legend那兩嗓子才讓人覺得「終於吸到氧氣」那般的如沐春風。

2、一條非常精明又嚴肅的建議:洛城市旅遊局有沒有想過讓導演把片子濃縮成十來分鐘的宣傳片來拉動旅遊(尤其是對於不明真相的天朝遊客而言)?反正素材都是現成的。就電影本身看來,洛杉磯有美輪美奐的地平線、晶瑩舒緩的夜燈風景、尬舞起來很享受的公園和使人荷爾蒙指數激增的絕倫夕陽,這是全劇最接地氣的夢幻部份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