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蝙蝠侠黑暗骑士/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黑暗骑士(台)

9 / 2,879,030人    152分鐘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編劇: 克里斯多福諾蘭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瑪姬葛倫霍 希斯萊傑 蓋瑞歐德曼 亞倫艾克哈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橙汁er

2017-02-23 06:30:09

觀後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了不少超級英雄電影,這大概是第一次吧,反派,居然比主角更深人人心。

感謝小醜的扮演者希斯·萊傑為我們帶來如此深刻的表演,願在天堂安好。

之前一直喜歡漫威,喜歡看超級英雄們戰勝自己驅散迷茫,經歷了低谷後重新站起來戰勝反派守護世界和平,多主旋律,多美國夢,再來點特效,漫威票子撈得爽了,觀眾看得也開心。

而黑暗騎士沒有走這一個既定的超級英雄套路。這是一部講述黑暗的超級英雄電影。全片都是壓抑的暗色調,貪污腐敗謀殺充斥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空氣中瀰漫著濃厚的絕望,朝生夕死,沒有人知道自己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陽。

按套路,超級英雄這時候就該站出來扭轉這一切,成為城市的救星。

蝙蝠俠站了出來,扭轉了這一切,可結局與套路完全走向了兩個極端。事實上,蝙蝠俠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另一個暴力罪犯,群眾討厭他,警察想要逮捕他。

這不是我救你你卻不感恩的問題,如果你的城市裡有一個開著裝甲車穿著奇裝異服無視法律隨處破壞只為懲惡揚善的傢伙,我想你看到他也會報警的,或者報警都不一定管用,趕緊跑吧。

畢竟影院和生活隔了一堵名叫「現實」的牆。

黑暗騎士並沒有迴避這一類問題,相反的,這些「現實」的元素組成了電影中最迷人的一部份,也就是對黑暗和人性的深刻描寫。

而小丑便是整部電影中關於人性的楔子。血紅的嘴唇,慘白的臉頰,癲狂的動作,作為一個偉大的犯罪家,小丑是典型的混亂秩序下無政府主義的產物,整個城市都是小醜的實驗室,他永遠出乎你的意料,永遠藏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永遠走在你的前面,整部片子,小醜的來歷,產生,目的全是一個謎,這是電影中少有的,但這些關鍵元素的缺失反而增添了小醜的神秘感使其成為了一種恐懼的象徵,小丑太過於了解人性,而他一次次的犯罪也是在反覆論證自己的觀點,那個經典的問題「你知道我嘴唇上的疤怎麼來的嗎?」小丑每一次都針對不同的受害者給出了不同的故事,徹底瓦解了受害者的心理防線。

人類其實是簡單而純粹的生物,所追求的,重要的,無非就是各種感情,慾望,名聲,金錢,權力,當你了解了這一點並從這份秩序中抽離出去,你只需要簡單的幾句交談和幾次眼神就能讀懂大多數人在想什麼,在追求什麼,而人類所追求的往往又是其本身最匱乏的東西,順藤摸瓜,找到了一個人的弱點,你就能輕易的從內心擊潰甚至進行控制,而人的邏輯也常常以自身為出發點,除了本身的習慣之外,還善於以自己的價值觀去推測別人。

所以前半部份所有人都在費解一個問題「小丑到底想要什麼?」在我們的習慣認知中犯罪通常都是有各種各樣的目的的,而小丑徹底跳出了人的習慣認知,自然無從琢磨,加上小丑本身的高智商,於是前半部份蝙蝠俠與警察勢力的慘敗也就順理成章。

對手會成就更強的自己,這就是小丑與蝙蝠俠的關係,就像小丑在最後說的那句「你永遠也殺不了我」。真心的,這一對敵人比漫威電影那種打怪升級的手法實在高明了太多。小丑過於強大,但他也過於低估了人性,這更像是導演給他安排的一個弱點,不然計劃周密的小丑實在難以找到被戰勝的理由。

電影最後的遊輪二選一,小丑宣稱兩艘船掌握著彼此的命運,但誰又能保證為了生命出賣另一艘船的雙手,不會點燃自己的油桶?導演沒有讓我們看到這個懸念,大概一部從頭黑暗到尾的電影裡,在結尾總是要給觀眾一點光明的東西。

小丑最後和蝙蝠俠賭了兩局,遊輪和鄧特·哈維,如果遊輪炸了,小丑就等於擊碎了高譚市市民之間的信任,因為同一個城市的一群人為了活命親手葬送了另一群人的生命,遊輪上,小丑賭輸了。而鄧特·哈維,小丑賭贏了,年輕有為的檢察官,高譚市的光明騎士,蝙蝠俠所承認的人,在小醜的一步步計謀下,終於墮身黑暗,那玫象徵著光明的雙正面硬幣在事故中一面被燒的焦黑,也隱喻著哈維的信念被小丑擊得粉碎,到這裡,這部電影應該是小醜的勝利,他擊碎了高譚的脊樑,也讓眾人的努力化為灰燼。

而最後的轉機,正是這部電影的昇華之處,這裡就不劇透啦。

佩服導演和編劇的巧妙安排,除了在最後一線挽回整個頹唐的局勢,還呼應了黑暗騎士的電影名,如果說蝙蝠俠之前是以英雄的身份來和作為犯罪象徵的小丑對抗的話,在最後,蝙蝠俠無疑超越了英雄,成為了高譚的一種象徵。

既完成了韋恩成為蝙蝠俠時的心願,也回答了劇中小丑質問蝙蝠俠的關於英雄與惡棍的問題。

「善惡的分界,不是對立面,而是每個人 那最後純潔的防線,都逃不過考驗」

——《黑暗騎士》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