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夜行動物 Nocturnal Animals

夜行动物/托尼和苏珊/TonyandSusan

7.5 / 317,521人    116分鐘

導演: 湯姆福特
編劇: 湯姆福特
原著: Austin Wright
演員: 艾美亞當斯 艾米漢默 傑克葛倫霍 麥可夏儂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aggietutu

2017-02-25 06:44:23

夜行動物死在黎明之前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動物選擇夜行,是緣於對生存環境的恐懼,是一種避敵行為。這是夜行性動物與晝行性動物相區別的根由。

這似乎可以作為電影《夜行動物》的一個很好的註腳。這部畫面狀態和剪輯效果都堪稱驚艷的電影,看似是一個還沒能成為作家的作家對他前妻的報復,但是深窺其核心,講的卻是一個關於懦弱和逃避的故事。

蘇珊說,我的前夫,他把我稱作夜行動物,因為我從來睡不著。而其實,在這部片子中,誰都無一不是夜行動物。蘇珊生活在真實的黑夜裡,而愛德華的黑夜,則是他的文字和他的幻想。

人前,蘇珊總是帶著濃重的妝,深紅的嘴唇就像是一副盔甲。和年輕版本的蘇珊比起來,濃妝對她來說無疑是有保護意義的。而在影片最後,當她決定去見愛德華的時候,站在鏡子面前,猶豫之後選擇擦掉嘴上的口紅。降低了防備後的她後卻等不來答應赴約的愛德華。不管是出幹什麼理由,對於愛德華的失約,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他對蘇珊的最後一擊。只有這樣才夠味,這個顛覆以往電影中男性角色的形象才夠完整。

對彩妝有一些了解的女孩子或者是男孩子們,一定知道湯姆•福特(Tom Ford)這個品牌在愛好者心目中被奉為聖經,聲稱這是「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男人」。這位時尚圈的傳奇人物屢屢跨界也屢屢獲得成功,2009年的《單身男子》斬獲一圈兒獎項提名,也受到觀眾的頗高讚賞。

這位自身擁有光環的導演,在他的第二部作品中,將一段(可以說兩段)愛情故事講述得百轉千折。在眾多以眼睛為主體的大特寫中,觀眾通過螢幕感受到來自兩位主人公(蘇珊和書中的愛德華)內心經歷的波瀾壯闊。

作為品牌創始人,他給自己的「boys」系列口紅每一支都用男性名字來命了名。而作為導演,他用畫麵塑造出來的男性形象,也一如那小小的不同顏色的膏體,令人著迷。

金球獎影后艾米•亞當斯在《夜行動物》中,所承擔的細膩表演成份遠遠高於高產的她在其他影片中的表現(《美國騙局》、《超蝙》、《降臨》)。影片進程最根本的一段故事——蘇珊收到她的前夫寄來的一本小說,並在晚上打開開始閱讀——蘇珊幾乎沒有台詞,她已經全然進入到文字間構建的世界和她的記憶中。

比起絕對的第一視角蘇珊來說,讓我更感興趣的是愛德華這一角色。不得不說在這部片子裡,傑克•吉倫哈爾的表現有夠迷人,比起他當年在《斷背山》中的表現也不遑多讓。其敏感、陰冷、細膩的表演向我們展現了在大螢幕上男性角色的另一面。

男人不一定就得是堅強大氣的。在這部電影中,撐起整部電影劇情發展的,就是傑克•吉倫哈爾所扮演的愛德華對前妻蘇珊甚至是對自己的復仇。這場復仇是明晃晃的,是明目張胆的。在影片幻想、現實、回憶三位一體的敘事結構中,導演運用蒙太奇的剪輯手法,大量的相似鏡頭將幻想中的愛德華和現實中的蘇珊進行了交疊,蘇珊被小說中的愛德華拉扯到那個幻想的故事中,同時也體味著愛德華因為她的拋棄而經受的痛苦。

在那個幻想的世界中,愛德華的妻女被強姦後被暴屍在垃圾堆里,無疑是對蘇珊在選擇背叛他之後打掉了他們的孩子這件事的映射。在深夜裡,當蘇珊看到這一段的時候,肯定無法不去想起那個同樣被扔在醫療廢棄桶里那個未成形的嬰兒。

在那個故事的後半部份的主題也就是復仇,在故事中,被復仇的對像是那個殺害他妻女的兇手,那麼在現實中他想要復仇的對象也就不言而喻了。他把蘇珊一直在黑夜裡躲避的東西放出了籠子,同時也讓她的痛苦無所遁形。在回憶面前,時間也變得力不從心。

男人也不一定就非得是勇敢無畏的。在公路上面對流氓的時候,愛德華慌張無措地把自己的妻女交給了暴徒,在他們回來找他的時候他沒有選擇站出來和他們搏鬥,而是可恥的躲了起來。愛德華對蘇珊的報復就像華山派的七傷拳,要傷人,先傷己。

在那個虛構的故事裡,最終愛德華和那個謀害了自己妻女的兇手同歸於盡,彷彿也暗示了這場報復最終的結局。在那個幻想的結局裡,在殺死自己的仇人之後,愛德華也重傷瀕死,他跌跌撞撞爬出那座木屋,黎明已經降臨。

愛德華這一角色無疑是近幾年的電影中我最喜歡的男性形象之一。他既不勇敢,也不正義,甚至不夠大氣,被前妻劈腿了還心心唸唸想要去復仇。但是他敏感、細膩的內心也足夠迷人。這世上的男人正如這世上的女人一樣,可愛的樣子都不止一種。

在電影中女性主義者總強調男性的窺視視角和女性角色的符號化,但實際上,男性角色的符號化現象同樣嚴重,他們也是被窺視的一部份。像是好萊塢的超級英雄電影,力量和責任感就像是男人與生俱來的第二性器官一樣,被拿來打包出售。這樣的電影試圖去告訴你,什麼樣的男人才是標準答案,什麼樣的男人才能做主角。

自90年代中期以來,好萊塢電影漸漸關注美國社會的現實矛盾,試圖重建中產階級男性氣質的理想模式,即強健的身體、對女性的吸引和征服、財富的集聚、事業的成功等。男性氣質是關係的產物,尤其是與女性氣質相比較才獲得其意義,才能問題化和語境化。通過對女性氣質的他者化與刻板化,對同性戀群體的女性化處理,實現了男性氣質的主體性建構。

面對當代美國社會的現實矛盾,好萊塢電影通過對美國社會傳統價值觀的擁抱建構新的保守主義意識形態話語。通過促銷超越階級與種族的美國夢、愛情寓言與消費文化,意在縫合社會現實與主流意識形態的裂隙,重塑美國社會傳統價值觀在當代的認同與想像。男性氣質被表現為一種視覺的奇觀,成為消費的對象,男性氣質提供快感的生產,成為現代社會新的拜物教。

男性氣質與好萊塢電影都是現代性發展的產物,因此男性氣質的歷史變遷與多元表現根源於現代性的內在動力與矛盾性,好萊塢電影不僅塑造了男性氣質的迷思,而且建構了男性氣質的主體性、認同政治與歷史記憶。

人類的超級英雄情結由來已久,有人樂此不疲同時也有人毫不感冒。作為超級英雄最好的表現形式,大螢幕成為創作者和觀影者共同消費的平台。同樣,黎耀輝式的美好也有人能夠讀懂。

每一種男性角色的形式都值得被尊重。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