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低俗影迷

2017-02-28 04:08:36

<唸唸>不忘,必有迴響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上映的那會,我剛過來深圳,記得排片量非常少,而且時間點都不好,猶猶豫豫之後就沒有去看。上次在群里看到影迷朋友提到了這部,都讚譽有加,於是就找來看,下好了放在電腦里又過了一些時日,感覺心情對了的一個晚上才看。可幸的是,在影片開始沒多久我就把辣條全吃完了,不然我估計沒法全神貫注地觀影,哈哈哈哈。

影片導演張艾嘉,在我印象中就是個才女,其實看她演的作品不多,很讓人感動落淚。梁洛施的作品也比較少,印像已經模糊了,張孝全我完全不是很了解,李心潔多走的恐怖片路線,在字幕表中看到繪本插畫有她的參與。若不是看演員表,真沒認出陳志朋的角色。

故事的作者是一個在台灣電影圈發展多年的日本人蔭山征彥(本片的編劇之一),故事寫的是他自己親身的經歷,他一個人來台灣,和父母很長時間不和解,但是後來想改變,結果發現弟弟結婚這樣的大事,家裡人都沒有通知他,他以此寫了兩場戲。張艾嘉在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被他的真實感動,覺得女孩子可能比較容易訴說心裡的渴望,但是很少有男孩子願意這樣袒露心扉,於是就有了成型的劇本。

其實張艾嘉自己是幼年喪父,母親也不太管她,把她丟給祖父母,也是從小缺失了完整的家庭。但是她沒有抱怨,她說:"因為我的個性,沒有想那麼多,我就很接受那些事情,沒有分辨過母親的對錯,我覺得我的人生態度因為我的個性的關係變得比較單純。」

的故事很簡單,因為家庭的不合,媽媽帶著女兒離開了綠島,幾十年來,父母都已去世,如今已成人的阿男依舊生活在綠島附近,阿妹生活在台北,兩兄妹在多年歲月流離之後再次相遇。本片分阿男和阿妹兩條線路交錯敘事:

「阿妹」

片中一開始就是阿妹站在天台,頭頂一片蔚藍的天空,有一種大海裡的感覺。故事的轉折點從阿妹發現自己懷孕開始,恐慌中與男朋友之間的關係也越發矛盾,同時男朋友也遭遇了人生事業的最大挫折。阿妹的另外一條感情線就是與媽媽之間的恩怨,若不是媽媽當年帶她出走,她也許就不會經歷如今的一切,如她自己問的「到底是媽媽錯了,還是我錯了?媽媽為了自己的生活把我帶出綠島,然後現在她去世了,留我一個人在這承受」。這句話讓我想到了如今面臨的結婚問題,父母,七大姑八大姨各種評論你到了年紀該結婚生子,而你選擇了接受安排,然而等時間的逝去,他們已不再關注你了,這被迫來的婚姻生活誰來過?還不是你自己?往往當你開始承受這種結果的時候,你才會覺察到這種無奈的痛苦再沒人來過問。

阿妹沒辦法選擇跟哥哥生活在一起,離開島後再也沒有媽媽無微不至的疼愛,媽媽去世的這些年並沒有交代阿妹是怎麼過來的。阿妹很恐慌自己肚子中的孩子,年少便缺母愛的她不知道怎麼去給這個孩子母親般的關愛,跟叔叔的坦白心跡,再加上給孕婦接產,無形中阿妹給了自己勇氣去接受這個孩子。而男朋友父愛缺失讓他起初也難以接受女朋友懷孕的事實,在阿妹漸漸拾起勇氣的同時,他也通過與虛幻父親的對話後勇敢去面對。這一段設置非常戲劇化,但是並不覺得勉強造作。

」阿男「

阿男是一個內斂的男生,默默地跟著父親經營著麵館,一直循規蹈矩的走著普通人的路,讀書,上大學,變成上班族。雖然離開了綠島,但是心一直掛念著這裡,有他和阿妹的美好童年,還有媽媽講不完的美人魚故事。帶著旅遊團重新回到綠島,滿滿的回憶帶著他回到童年。酒館的一夜,是他心結解開的一夜,一心覺得媽媽偏愛妹妹,拋下自己只帶著阿妹離開綠島,而阿妹一直覺得媽媽偏愛哥哥,縫的衣服都是給哥哥。如此分離的兩個人,卻還是結著深深的怨。如果不是酒館的那一夜,阿男估計永生都不會來到台北,也不會再見到阿妹。阿男是內心非常柔的,性格偏軟,沒有阿妹那麼是非分明。他一直跟父親生活,並沒有任何反抗,父親叫他煮麵就煮麵,叫他讀書就讀書。也許父親的去世,才使得他有那種想要離開小村莊的想法。

本片的畫面處理的非常美,特別是大海的部份,那份清澈,那片藍,那條美人魚。配樂也很好聽,緩緩舒適的調子伴著細膩的故事,有一種被絲綢撫摸的順滑感,片尾劉若英演唱的同名主題曲節奏跟電影一樣舒緩,歌詞配合著故事,非常的共鳴。最後的美人魚鏡頭呼應片頭的畫面,延續著這個沒有結局的故事。導演娓娓道來的細膩感情,慢慢的引燃了我的情緒,非常有層次的把這個情緒累積到最後爆發,剝開洋蔥的最裡面,是成股湧出的淚。

也許有人會覺得沉悶,有的甚至沒看多久就有睡意,因為前面部份很多情緒化的鏡頭語言,看似很空泛的長鏡頭畫面,縱觀全片,風格都是如此,沒有連續的線性敘事,都是夾著一股情緒在裡面,有點類似王家衛的感覺。思念是一種病,讓你掏空,讓你忘神,眼前所有的事物在你的念想里都是你情緒的寄託。

關於影片的細膩情感,我就挑感觸最深的三個點:

第一個點是那一通電話傳來媽媽死去的消息,也就是從這個轉折點開始,影片才開始將阿男跟阿妹如今的處境解釋清楚,雙方都不去尋找對方的原因除了自身的埋怨還有當時這個電話的對話內容。父親估計當時也是一時氣話,沒想到阿妹聽到了,父親把衣物燒掉後突然叫阿男進去讀書,算是遂了妻子的夙願。阿男晚上偷偷地去扒燒掉衣物的灰燼,看到這裡我心裡深深的觸動了。

第二個點是阿男在日本酒館的那一夜的夢境,虛幻中打開多年的心結,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沒有比阿妹少一丁點。這一段阿男與媽媽之間的對話雖然言語不多,沒有什麼想你之類的肉麻話,但句句直擊童年心結。如果媽媽為我縫這個包,我會珍藏一輩子,就這塊布,就這個顏色。看到這裡我已經泛淚了。

第三個點是最後在書店相逢,這個過程並不是直接的,先是踩了阿妹女兒的書,然後把阿妹的書碰倒在地才拾到這份幸運,害得我心都提到節骨眼了,好生怕遇不到的結局。從阿妹開始解說這本書,明明就是說的他們倆的童年往事,我就開始淚湧了,到最後走到跟前相見,阿男說"阿妹,你好嗎?"我就開始哭成愚蠢了,眼淚流下面頰到嘴角。有個細微的動作,阿男是慢慢蹲下去跟坐著簽售新書的阿妹說了那句話的,而不是站在那說,在阿男記憶里,眼前的阿妹還是童年跟隨自己的妹妹,所以他會下意識地蹲下去跟她說話,我猜測。


最喜歡的一段是在酒館裡,門口掛著一個很大的手錶,給了一個時空錯亂的暗示,阿男推開門並進入了與媽媽對話的夢境,關上門後也就伴隨著夢境的結束。我沒看錯的話,酒館老闆跟地鐵幫阿妹撿畫的是同一個人,這樣一個設定不管是虛是實,都是對故事一個很好的推動作用。而且,這部電影裡本來就插入了很多虛幻的畫面,比如阿妹回家路上碰到的沒有影子的男人;跟阿翔一起釣魚練拳,虛幻的阿翔爸;酒醉後阿男與媽媽相逢的夢境;還有阿男望著大海回憶時看到水面翻騰的美人魚尾巴。


阿男與阿翔的心結都是在幻境中得到解放的,而只有阿妹的心結是最現實的,小baby的出生過程完整拍出來再真實不過了,彷彿就是從大海出生的小魚,從手術室走出的阿妹第一次如此確定地要生下寶寶。阿妹與阿男的心結,猶如綠島跟台灣本土之間的海域,離得近又沒靠近。

媽媽講的美人魚故事是整部片子的主題,美人魚游向光,離開了家鄉,小魚被大浪衝上岸邊的水坑,要嘛等再次湧來的大浪帶回大海,要嘛等待小魚的天使,一起去勇敢闖自己的遠方。片中出現了很多次洶湧的浪花畫面,還有媽媽,阿妹在海里遨遊的畫面,大海是綠島與台灣的隔離帶,也孕育著綠島的漁民。所有這些故事都被阿妹寫進新書里。


不在乎,卻不能忘;太在乎,唸唸不忘。


心裡念著這段感情,念著同一個故事,再給彼此一次勇敢的機會,所有的念想都是為了那如初見的一面。

文章出自: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