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心靈圍籬--Fences

藩篱/篱笆内的风暴(台)

7.2 / 118,147人    139分鐘

導演: 丹佐華盛頓
編劇: 奧古斯特威森
演員: 丹佐華盛頓 薇拉戴維絲 麥凱泰威廉遜 Russell Hornsby Saniyya Sidne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溺死的魚

2017-02-28 10:42:10

一部難看的電影 不一定不是好電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豆瓣評分6.8——在今年的9部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電影中,《藩籬》是中國影迷們最不喜歡的一部。
而在美國,它……
也是美國影迷們最不喜歡的一部。
(在美國影迷評分網IMDB上評分7.4,是9部提名影片中最低的)

然而在影評界,它卻得到了一大片讚譽之聲。
爛番茄影評人新鮮度93%,與《愛樂之城》持平.
很明顯,《藩籬》是一部好電影,但它是一部沒有觀眾緣的好電影。

《藩籬》改編自美國著名黑人劇作家奧古斯特·威爾遜(August Wilson)的同名話劇,講述了在1950年代,生活在賓夕法尼亞洲匹茲堡市一個黑人家庭的故事。
該話劇早在1983年就在百老匯首演,並在1987年一舉獲得東尼獎(Tony Awards)、劇評人獎(Drama Desk Awards)和普利茲戲劇獎(Pulitzer Prize for Drama)三項大獎。
2010年,《藩籬》被重新搬上百老匯的劇場。丹澤爾·華盛頓(Denzel 華盛頓)和維奧拉·戴維斯(Viola Davis)出演了劇中的兩位主人公——特洛伊和蘿絲夫婦,並雙雙獲得東尼獎最佳男女主角。

電影《藩籬》由丹澤爾·華盛頓本人自導自演。主要演員陣容與2010年的話劇幾無二致:除了丹澤爾本人和女主角維奧拉·戴維斯外,片中的另外幾個重要角色——特洛伊的好友博諾、弟弟加比、大兒子里昂斯,統統由出演過話劇的演員出演。
(飾演加比的演員麥凱爾泰·威廉遜,最為人熟知的螢幕形像是《阿甘正傳》中阿甘的好友布巴)
這還不算,在演職人員列表上,本片的編劇正是原話劇作者奧古斯特·威爾遜本人。
要知道,奧古斯特在2005年就已經離開了人世。
這也就意味著,《藩籬》的話劇劇本事實上並沒有被改編成為電影劇本。作為導演的丹澤爾·華盛頓,基本上就是原封不動的把《藩籬》這部話劇搬上了大螢幕。
這是電影質量的保障,但同樣是觀眾不喜歡它的原因。

《藩籬》這個故事,顯然是有非常崇高的立意的。
1950年代,美國的黑人民權運動剛剛興起。平權的思想開始在黑人群體中蔓延,但美國的很多地區依然在實行種族隔離的政策。
電影的主人公特洛伊是一名環衛工人。年輕時他因為一次意外的殺人案被判入獄15年,在獄中他學會了打棒球,並在出獄後一度成為職業選手,在當時的棒球黑人聯盟中打球,但最終並沒有成功進入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
(歷史知識一:在美國的種族隔離時期,黑人球員不被允許在職業棒球大聯盟中出場,只能在專屬於黑人的職業棒球聯盟中打球。)
 儘管他出獄時年齡已經不小,儘管當時已經開始有黑人球員在大聯盟中打球,但特洛伊始終認為自己是因為皮膚的顏色而被大聯盟拒絕了。
他對自己的犯罪過往和當時的社會進步視而不見,始終認定自己是生活和命運的受害者。
這是電影立意的第一個精彩之處:它反映了苦大仇深的歷史背景,但並沒有以歷史背景作為政治正確的賣點。
(歷史知識二:1947年4月15日,黑人棒球運動員傑克·羅斯福·羅賓森成為了美國職棒大聯盟史上第一位黑人球員,這被視為黑人民權運動的重要事件之一。2013年的電影《42號傳奇》講述了這一事蹟。)
 
電影主要表現了特洛伊和他家人的關係。
大兒子里昂斯是特洛伊和前妻的孩子。由於成長過程中父親一直在獄中,父子二人關係並不親密。加上里昂斯作為一個音樂家缺少穩定的收入,不時找特洛伊借錢度日,特洛伊對自己這個大兒子很是反感。
小兒子科里熱愛美式足球,並通過足球獲得了大學的錄取資格。但特洛伊堅信黑人在運動場上沒有出頭之日,因此不斷阻止兒子繼續運動生涯。
弟弟加比在二戰中頭部受傷導致智力殘障。特洛伊用弟弟的撫恤金買下了自己的住所,以讓弟弟生活得更自由為理由,拒絕把弟弟送進醫院。但當他知道政府將另一半撫恤金送去醫院後,又毅然為了這部份撫恤金把弟弟送進了醫院。
妻子蘿絲18年來為照顧家庭盡心盡力,但特洛伊卻出軌了。向妻子坦白時,還振振有詞的陳述自己出軌的理由,沒有任何悔改的意思。幾個月後,出軌的對象難產而死,特洛伊還把生下的女兒帶回家,要求妻子撫養。
 
客觀的說,特洛伊辛勤工作,努力為家人提供著生活所需。
但同時,他以十足人渣的處事方式,傷害著每一個身邊的親人;並用十足人渣的理由和邏輯,為自己開脫掉了所有本來應該承擔的責任。
正如片名「藩籬」一樣:他為家人建立了保護他們的屏障,但也在他和家人之間創造了無法逾越的隔閡。
 
但電影就是讓我們看一個人渣的生活嗎?顯然不是的。特洛伊面臨的各種困境、他做出的應對、對家人造成的傷害,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統統不陌生。
我們有過多少次、見過多少人,面對自己的人生中的失敗,不去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而是一味的抱怨命運不公?
我們又有過多少次、見過多少人,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不去承認自己的行為失當,而是不停的為自己的過失進行邏輯喜人的辯解?
父母輩對子女生活的指手畫腳,實在屢見不鮮。
出軌後的風雨同舟,也還歷歷在目。
這是電影立意的第二個精彩之處:能通過一個家庭的矛盾,給觀眾帶來超越種族、國度、年代的共鳴。
這兩個精彩,也是我認為本片能夠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原因。

分割線

即便立意有高明之處,我還是不得不說:
這是一部非常難看的電影。
具體來說,本片在話劇文本的電影化這個方面做的非常簡陋。
138分鐘的片長,從頭到尾都是連珠炮一樣的對白。背景介紹、情節推動、矛盾衝突,統統是依靠對白實現的,某些時刻的對白還帶著極其明顯的舞台感。這讓本片的觀感無比糟糕。
更討厭的是,一些在舞台上體現人物情緒的獨白,在電影裡竟然直接保留了下來。於是我們不止一次看到,主角獨自一人的時候,或高聲咆哮或喃喃自語,讓觀眾無比齣戲。
在劇院裡,為了保持觀眾的注意力,人物之間的交互需要經常大開大合。但沿用這樣的做法在電影中呈現,很容易因為太過刻意而讓觀眾感覺戲劇感過強,進而影響電影的觀感。
場景上也是如此。在戲劇舞台上,可以通過佈景的轉換來表現時間的變化。但電影如果機械的套用這個方式,很容易造成時間線的斷裂,影響電影的戲劇張力。
《藩籬》的中段,就有一段觀感非常割裂的蒙太奇:在大約2分鐘的時間裡,鏡頭在幾個場景和人物之間轉了一圈,然後幾個月就過去了。
話劇改編電影很容易陷入這樣的問題:即使文本出色、演員表現牛逼,但一旦導演功力不足,就很容易導致視聽語言太過舞台化,最終導致電影的整體觀感不佳。
遺憾的是,《藩籬》正是如此。

最後,還是忍不住吐槽一下本片獲得的幾項奧斯卡提名。
最佳改編劇本?這部電影的劇本,真的改編過嗎?
我願意給它頒一項「最佳拿來劇本」。

客觀的說,丹澤爾·華盛頓在本片中的表現是相當突出的。但是一來,這個話癆人渣的人設本身就容易出彩;二來,我覺得他明顯沒有把話劇的表演形式成功的轉換成電影的表演形式。
客觀的說,維奧拉·戴維斯在本片中的表現是比丹澤爾還要突出的。但是,這個話劇的女主角,演著主角的戲份角逐配角的獎項,這真的公平嗎?
她的演出配得上最佳女配角的嘉獎,但我還是忍不住為其他幾位候選人鳴不平。而這種為了拿獎而討巧申報的做法,真的值得鼓勵嗎?

說了這麼多,最後還是回到電影本身吧。
全片最讓我觸動的一句台詞,其實是這一句:
 


(他不過想要你說一句:做的好,兒子)

雖然我非常不喜歡這部電影,但它還是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個努力生活的人,我其實有多麼需要周圍的人們對我的一句讚賞或肯定。
就憑這個,我想我還是應該對《藩籬》這部無比難看的電影,說一聲感謝。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