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ballsirius

2017-03-02 20:33:47

終有夢醒時,有夢好甜蜜——Damien Chazelle和他的《愛樂之城》


今年的奧斯卡真是有趣,《月光男孩》歷經各種艱險在最後時刻爆冷逆轉,拿到了「眾望所歸」的最佳影片;《愛樂之城》的導演Damien Chazelle也夢想照進現實,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奧斯卡導演,現實的發展,和兩部影片中的情節竟然如此地吻合。而頒獎最後的「官方烏龍」,如同電影結尾完美憧憬下的現實演繹,最完美的總是夢境,成功總是帶有苦澀和犧牲,殘缺和遺憾才是真實生活的寫照。

經歷了整個如夢似幻般的頒獎禮,心情難以平復,網上閒逛中看到某條評論,大意便是《愛樂之城》的錯失大獎,也許對於這部電影在觀眾中的評價和歷史地位反而有益。仔細想想,這也不單單是失望者的自我安慰,近如當年《斷背山》與《社交網站》,遠如《雨中曲》,錯失獎項的遺憾和同情,彷彿成為評價的加分項;相比之下《國王的演講》、《撞車》之流,則總伴有過譽的陰影。但對於《愛樂之城》,這似乎又進了一層,頒獎禮上傳奇版的事故,陰錯陽差之間將電影的故事、情懷和主題以最為諷刺但又格外深刻的方式重新演繹出來,戲裡戲外,真實虛幻,硬生生要把《愛樂之城》拉向神壇。

最大的悲喜莫過於夢想與現實的碰撞和交融。憧憬追夢,那是導演心中最美好最浪漫的事情,所以燈火,星空,縱情歌唱,雲中漫舞,爵士的激情,愛情的甜蜜,一切一切美好的意象都只是夢想的具化,是幸福美好的寫照。但夢想終不會是現實,現實的遺憾和不完美,《愛樂之城》只是靠最後兩人重逢時的蒙太奇憧憬,輕描淡寫地帶過。因為導演也是夢中人,整個電影無非不是他對音樂電影,對傳統音畫的堅持與熱枕的寫照。《愛樂之城》從來不是講愛情,甚至不是講洛杉磯,夢想一直都是貫徹始終的主題,有做夢,更有夢醒,有成功,便有遺憾,但犧牲雖遺憾,追夢最美好。這是導演的哲學,不可否認,有escapism的味道,有理想化的因素。但畢竟他,和主角一樣,是千千萬萬追夢痴人的一個,電影是他為主角編製的夢,更是他自己的夢。

《愛樂之城》的Epilogue配樂驟停,舞台經理上台糾正錯誤,Chazelle就如同從完美的憧憬與夢幻中拉回現實。我們無法想像當時Chazelle的內心,也許人們會說,影片已是最大的贏家,而他自己也功成名就,但正是這樣,才顯得格外殘忍和諷刺。不僅僅是奧斯卡給他的玩笑,好像被命運所捉弄,一切似乎都是自己寫好的劇本,何其精彩,又何其真實。在那一刻,Chazelle和他的電影達到最完美的統一,他,和主角一樣,經歷了夢想照進現實的幸福,也感受到了現實與夢想間那觸不可及,咫尺天涯的鴻溝。

電影的故事,即是導演的故事,更是千千萬萬追夢者的故事,而我們觀眾,或多或少,總有自己的憧憬和美夢,也總有一天被在現實醒來。而回想起來,所留下的,不就是洛杉磯燈火輝煌的黃昏,奧斯卡舞台上激動的感言,和追夢做夢時的種種甜蜜和美好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