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天才柏金斯 Genius

天才捕手/笔羁天才(港)/天才作家梦(台)

6.5 / 14,309人    104分鐘

導演: 麥可格蘭道吉
原著: A. Scott Berg
編劇: 約翰洛根
演員: 妮可基嫚 蓋皮爾斯 柯林佛斯 裘德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蛋

2017-03-11 05:41:43

戲劇化表演是敗筆


擁有好陣容、好題材,卻沒有獲得好口碑。這就是《天才捕手》面臨的尷尬,這部本來具備不小「得獎項」的影片,卻在上映後基本顆粒無收。從整部影片看下來,表演方面過於戲劇化的奇怪設定,成為影片整體質量失守的重點因素。

嚴格來說,《天才捕手》電影本身的題材十分討巧,其改編的原著小說就是圍繞發掘過海明威、菲茲傑拉德(作品《了不起的蓋茨比》)等知名作者的傳奇編輯——麥克斯•珀金斯的故事。圖書編輯這一角色在影視作品中並不多見,但此前根據小說改編的日本電影《編舟記》,通過展示一位編輯花費13年編纂《辭海》的經歷,上映後獲得市場空前好評。作為一本圖書背後的英雄,編輯在過程付出的艱辛與承受的孤獨,其實很容易展現出深度。尤其是成功書籍的背後,作者與編輯的故事,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好奇,引發共鳴。

所以,這樣一個頗有「賣相」的題材,再加上科林•費爾斯、裘德•洛、妮可•基德曼等巨星的加盟,一部好劇眼瞅著就要呼之欲出。但整部影片看完後,誇張的演法和過於戲劇化的劇情,讓這部影片大大淡化了本應值得思考的地方,真心有些遺憾。當然,並不是說這些演員演技不夠好,只是總覺得有一種「使錯力」的感覺。影片的核心,集中在珀金斯與小說家托馬斯•沃爾夫之間的經歷上。從兩人因因作品相識,到一路奮戰,最終決裂、分別。這段故事本身也是珀金斯最被關注的一段,著重描寫也無可厚非,但裘德•洛對於沃爾夫全程採用舞台劇式的表演,在搶戲的同時,讓影片很多東西都有些偏移。

為了展現出沃爾夫對於寫作和自己才華的信心與熱情,裘德•洛從頭至尾無論肢體語言還是對白語調,都採用了大幅度的誇張演法。從頭到尾,都用大開大合的情緒讓人物一直處於「打雞血」的亢奮狀,甚至在悲傷情緒的處理上,都哭得痛徹心扉,一副台灣言情劇式的陣仗。這種戲劇性演法的最終效果,就是與影片整體「灰冷、低沉」的風格嚴重不符,甚至讓人覺得影片的主角應該就是沃爾夫。不知裘德•洛採取這種演法出於怎樣的考慮,但鑒於影片導演麥可•格蘭達吉大部份成功的指導經驗都在舞台劇上,所以相互借鑑可能也是在所難免。

在大部份觀眾心中,大多數作家對外表現都是相對內斂、沉穩的。雖然沃爾夫本人言行究竟怎樣,不會有太多人去深究,但作為傳記題材的電影,難免會讓人覺得信服度不夠。這種強烈的戲劇感也蔓延到影片的劇情走向,影片中很多場景處理明顯就是為了硬造衝突感而設置,比如沃爾夫的妻子艾琳在辦公室與編輯對峙的戲,已經很難讓觀眾感覺自己是在看一件「真實事件」。

所以,一部本來存在很多探討空間的影片,因創作者過於戲劇化的處理,讓整部影片至少從信服度上來說都大打折扣。就像此前有觀眾戲稱看完《梅蘭芳》沒看到「梅蘭芳」,這部電影只能算是好萊塢標準套路下,改編出的一部合格電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