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夜行動物 Nocturnal Animals

夜行动物/托尼和苏珊/TonyandSusan

7.5 / 317,521人    116分鐘

導演: 湯姆福特
編劇: 湯姆福特
原著: Austin Wright
演員: 艾美亞當斯 艾米漢默 傑克葛倫霍 麥可夏儂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屠夫的兒子

2017-03-14 01:20:29

你是不是也是那個Nice Guy?廣告角度影像現實淺析


我覺得就像時裝,對很多人來說不就是一條裙子,一件襯衣。但對懂的人來說,那裡麵包含著太多的巧思,匠心(craftsmanship)和文化。一個看似簡單的電影講述的故事可能很簡單,但是所賦予人物的情感和它想要帶給觀眾的觀影感受卻可以十分複雜和深刻。

(電影4星,1星給湯姆福特)

寫在文章開頭:

因為所學專業的原因,這兩年間,自從學會了如何「閱讀」電影之後,不免常常到豆瓣來看看大家對電影的說法。但是往往讓我咋舌的很多自以為是的一星評價開口就是「這不符合現實生活邏輯」。我覺得這些人在說話之前應該先問問自己搞沒搞清楚什麼是影像(Imagery),什麼是現實(reality)?

廢話不多說,說回電影本身。

一開始看到這個組合和畫風的時候以為會是男版Gong Girl。但是走出影院卻被Tom Ford的勇氣震撼。那麼簡單一個故事,簡單到很多人會隨意地總結為你傷害了我,讓我寫本書來傷害你。。。。這種說法讓我覺得特別呵呵。

我覺得就像時裝,對很多人來說不就是一條裙子,一件襯衣。但對懂的人來說,那裡麵包含著太多的巧思,匠心(craftsmanship)和文化。一個看似簡單的電影講述的故事可能很簡單,但是所賦予人物的情感和它想要帶給觀眾的觀影感受卻可以十分複雜和深刻。

所以在看夜行動物的時候,我們到底在看什麼?

就我而言,我覺得在看自己。

先簡介一下這篇文章的概念:在學習廣告的時候,教授一直警告我們要學會批判地看待廣告。廣告不會直接賣東西給你。就像你看了古馳新的系列不會馬上發瘋貸款去買個繡花包一樣,大眾對於文化娛樂的消費是非常微妙的(subtle),以致於你很多時候完全無法意識到自己和商業內容之間的互動。廣告邀請並鼓勵我們去想像自己是那個畫中人,讓我們通過這種想像,實現意義的交換(exchange of meaning),最終鼓勵人們去認定通過消費特定商品,來獲得和畫中人相對等質量的生活。

看電影一定程度上是同樣的道理,只是在電影的最後不會出現產品。如果這部電影在最後女主角赴約前特意噴上了帶有TF字樣的香水,那一刻這部電影就變成了一隻長長的廣告。而這個女主角代表的所有特徵(characteristics)也就隨著這個特寫轉移到了商品身上。任何購買這個商品的人或多或少也就會希望通過這個商品的使用能讓自己也變得和片中的女主角一樣,高品味,聰明,有野心,獨立。

所以看這個電影的時候不妨想想自己在和哪些角色產生了一對一的互動,通過角色帶入可能更容易走入導演設定的劇情當中。

就我而言,我覺得這部片子實在是把Nice Guy描述地太淋漓盡致了。

和所有老掉牙的浪漫愛情故事的開頭一樣,兩個年輕人在紐約偶然的相遇,在寒冷中相互擁抱取暖。傑克飾演的愛德華像一塊暖寶寶一樣把事業初期不順的蘇珊黏在自己心頭,而蘇珊也因為埋怨母親對人對事的冷漠和菁英主義把愛德華當做是夢想家園的精神寄託。兩主角在新婚後可謂各取所需,相得益彰。 可是現實的變化使得其需求也就隨之改變。性格截然不同的兩個主角在對待問題上採取的措施也就相繼產生極大的分歧。蘇珊代表的在戀愛中自私的一方在不斷消耗在戀愛中犧牲的一方,這個「我」的行為是被她自己所無法察覺的。也就是為何她在書中讀到關於自己前任丈夫形象的描寫的時候屢屢震驚,因為在之前的戀愛關係中她從未,也不屑於去體恤另一個她正在榨取的人到底在經歷什麼樣的精神折磨。

有些人就是愛德華,像電視劇西部世界裡面的接待員, 出生開始就被程序設計好了傷害不了別人,就算是手裡握著手槍也無法動彈手指去扣動扳機。愛德華是一個「懦弱的男人」,他」懦弱「在哪怕一開始就已經看清楚了蘇珊的真面目也一直在想辦法過下去,堅持做那個最後掛斷電話的人。他獨立的人格中閃現的那絲倔強,哪怕燃光了自己也要溫暖你的赤子之心,對已經利慾薰心的蘇珊來說已經沒有任何價值了。她只有一個念頭,愛德華已經不是我現在想要或需要的了,我只需要把他從我生命中砍去,然後繼續向前。蘇珊的墮胎是她發給愛德華的最後一個信號,一個昂貴的信號(expensive signal),一個最廉價的告別。「終於擺脫」 愛德華的蘇珊向著自己人生下一個章節邁進,有意思的是她在割掉愛德華之前就已經得到了下一趟列車的車票,當她心滿意足的和自己新階段的「合作夥伴」簽訂協議之後,她終於和一個能滿足自己現階段需求的人開始了新的旅程。只是這次旅程的終點是她被頻繁的割出相框,丈夫的出軌在她的眼中已經顯得無關緊要, 女兒也有了自己的生活,在享盡世俗浮華之後的蘇珊,被愛德華的故事而牽出的回憶,激發了其內在對「真」和「純」的渴望。

蘇珊是對的,一個完美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怎麼會錯呢? 她那封簡短的回郵(見最末),隻言片語,落到最後一行「Much to say(好多話想說)」。過了這麼多年了,我們再續前緣,觥籌交錯間,怎麼會談得夠啊。故事過半,蘇珊越讀越投入,越讀越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她自我選擇的不確定性,她的不安全感(insecurity),隨著過往的回憶如潮水一般傾巢而來,像看不見的漩渦,包裹著她,吞噬著她。蘇珊看完了整本書,混沌中,脆弱著看完了整本書。她的確信,這一切的矛盾與掙扎,不安與惶恐,都會伴著週二與愛德華的會面通通告一段落。這是一場穩勝的賭,如前夫愛德華這般脆弱的Nice Guy怎麼會允許他自己做一個和我一樣的自私的人呢?是啊,一個完美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怎麼會錯呢?果然,手指頭翻過最後一個章節,在唏噓中闔上書頁,期待中,她迎來了愛德華的郵件。啊,愛德華果然還是原來的愛德華。友善的愛德華,甜蜜的愛德華,真誠的愛德華,寒冷中可以取暖的愛德華,依舊把我放在心上的愛德華。

在愛德華的回郵中,他讓蘇珊挑地點。蘇珊看到「When and Where」的那一瞬,似乎隔著螢幕的所有互動都無關緊要,當務之急必定是,再見上愛德華一面!蘇珊這段時間閱讀愛德華作品擠壓下來的所有悔恨,不甘伴隨著她極度需要傾訴的慾望讓愛德華再一次成為一根可以解救她於壓抑的自我漩渦的救命稻草,帶給她生活真正的,她極度需要的「真」與「純」。 時日將至,蘇珊一改日常的長髮遮面冷酷造型,擦掉口紅,一襲綠裙,淺露酥胸,瀟灑赴約。

他為她承受的是喪子喪妻之痛而她為他捱過的無非是漫長的期待後的戛然而止

一旦把愛德華所著的書中情節和劇中情節進行對比,不難發現,托尼因為慈悲在最後殺死兇手的時候,也受到了來自兇手的傷害,如此一來,又怎能說愛德華失約之後沒有受到良心上的自我譴責呢?蘇珊能走到今日的成功必然和她強大的情緒處理能力分不開,被失約這點事也斷斷不會毀掉她的一生。讓她痛心悔恨的無非只是愛德華最終還是舉起了槍「射殺」了她。自此之後,命中也再無愛德華。

這個電影真的不會有很大的情緒:一點苦澀,一絲埋恨,一縷惆悵。

僅以此片影評獻給湯姆福特,以及每一個認真在自己崗位上做著創意工作的人們。評判一個導演的標準不應該是單單侷限於餅能畫多大,芝麻雕花亦是功夫。

附:蘇珊給愛德華的郵件

Dear Edward,I am reading your book. It’s devastating. I am deeply moved. It is beautifully written. I would love to meet on Tuesday evening. Let me know if you are still free. Much to sayLove,Susan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