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人生海海

2017-04-02 02:55:52

淺評《愛樂之城》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作者:人生海海(程初)(來自豆瓣) 來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286469/ ―這是一篇不用蹭奧斯卡烏龍熱點的短文 雖然不會去蹭奧斯卡烏龍熱點,但並不等於我們會將其避而不談。《愛樂之城》自其問世以來就廣受世人熱議。在其廣受熱議與奧斯卡烏龍事件都稍微冷卻之後,讓我們再以相對理性的眼光去看待《愛樂之城》,或許更有說服力。北京時間2月27日早八點第八十九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如期舉行。而榮獲十四項奧斯卡提名,金球獎七提七中,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主等眾多大獎的《愛樂之城》無疑是本屆奧斯卡最大的熱點。最後在斬獲包括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女主,最佳原創音樂,最佳攝影……等六項大獎之後,迎來了最佳影片的頒獎,當嘉賓宣佈最佳影片《LALALand》(愛樂之城),全場沸騰,《愛樂之城》劇組上台致獲獎詞。然而就在致獎詞快要說完時,奧斯卡的工作人員卻上台糾正說,剛才是嘉賓拿錯了信封,最佳影片是《月光男孩》,而非《愛樂之城》。而眾多守在螢幕前看直播等待第一時間公佈獲獎作品的自媒體,紛紛已經將《愛樂之城》獲最佳影片的消息發出。奧斯卡史上最大的烏龍事件就這樣突如其來的發生了,只留下一群不知所措的手快自媒體經營者,哭笑不得。但即使除去奧斯卡最佳影片不談,《愛樂之城》最終也斬獲六項奧斯卡大獎,依舊是本屆奧斯卡最大的贏家。(六項奧斯卡分別是:奧斯卡最佳導演,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奧斯卡最佳攝影,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註:達米安,沙澤勒成歷史上最年輕的奧斯卡最佳導演,時年31歲。) 其實在《愛樂之城》還未在國內上映之前,便早已在部落格刷屏。《愛樂之城》的影迷指出《愛樂之城》多出致敬經典老片(如《卡薩布蘭卡》《名揚四海》《瑟堡的雨傘》《媚橋花柳》等),紛紛為導演的影迷情節叫好。但某些無聊腦殘鍵盤俠卻無事生非「致敬那麼多又怎樣,反正我們又看不出來。」更有甚者居然說出「中國影視劇模仿就叫抄襲,美國電影模仿就叫致敬!」這樣令人無言以對的言辭,(在此提供一個比較好的回覆:抄襲是怕別人看出來,致敬是怕別人看不出來,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別。)導致《愛樂之城》在國內上映之前就早已搶足了眼球。而且《愛樂之城》也是少有的在奧斯卡頒獎典禮舉行之前就在國內上映的奧斯卡提名電影,然而國內大多影院對《愛樂之城》的排片也少的可憐。(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許是文化自卑,更或許是觀眾的不買帳。) 當我們拋開這一切繁雜庸俗的世態紛爭,就《愛樂之城》本身來討論。帶著一顆敬畏經典的心,帶上一雙發現美好的眼睛。與《愛樂之城》來一場酣暢淋漓的歌舞夢幻之旅,在這趟旅途上有夢想,有愛情,有音樂,有舞蹈,有電影,有一切夢幻的。「電影是造夢的機器」,但前提是製作電影的人有夢,誠然達米安,沙澤勒是有的。1985 年出生的美國小伙達米安.沙澤勒這位導演界的後生,雖然不及他的前輩奧迅.威爾斯更加天才(威爾斯26歲拍出了《公民凱恩》奠定他在影史上絕對的天才地位),但對於夢想的執著與對電影手法的嫻熟掌握,仍舊是少人可與之比擬的。2014 年上映的《爆裂鼓手》已然將他的才華展現給世人。而達米安則坦言,《愛樂之城》的劇本在《爆裂鼓手》之前就已經有了,而他製作《爆裂鼓手》只是為《愛樂之城》的製作做鋪墊準備。 片名《LALALand》「LALALand」是英語中的一句俚語,意即一種極樂的、在夢境中一般的、脫離殘酷現實的精神狀態。這句俚語正好高度概括了本片夢幻歌舞的實質。而那座「city of stars」(星之城)洛杉磯,又承載了多少妮婭或塞巴斯蒂安式的夢想。 本片的開始,一條堵車的高速公路,人們無聊的坐在車內,隨著音樂的響起,人群開始躁動。在堵滿車的高速路上舞蹈。自由而隨性的舞步踏著節奏十足的音樂《another day of sun》。靈活運動的鏡頭穿梭舞蹈的人群之間,時快時慢,時而全景時而中景。一場盡興的歌舞過後路通了,音樂結束,舞蹈也跟著結束。男女主(塞巴斯蒂安,妮婭)出現。妮婭因為打電話沒有及時發動車子,跟在妮婭後面的塞巴斯蒂安開車越過女主,兩人分別用眼神和動作表示對對方的不滿,這是兩人第一次見面。(好萊塢套路般經典橋段,歡喜冤家開頭的愛情故事。) 然後鏡頭跟隨著女主,走進女主的生活。在咖啡店打工的女主妮婭熱愛表演,夢想著成為好萊塢女演員。但生活給她的卻總是一場糟糕的試鏡,一份卑微的工作。與好友合租的房間裡,妮婭床邊的牆上貼著女明星英格麗·褒曼的超大海報。糟糕的試鏡讓她一度心灰意冷,這種生活甚至讓她感到憤怒,然而夢想的力量卻始終讓她堅持。即使一個交際聚會也不能放過,因為或許這場聚會中的某個角落就坐著那個「可以把你捧上天的人」。但也可能那個可以將妮婭捧上天的人不在這場聚會中,無聊的妮婭來到洗手間,看著鏡中的自己。唱起來《someone in the crowd》,伴隨著妮婭的歌聲步伐,外面聚會中的人被放慢。緩慢的動作隨著音樂節奏的加快,漸漸沸騰。妮婭走出聚會,獨自一人走在街上,機緣巧合之下聽到一個酒吧傳來的音樂,跟著走了進去。看到正在彈奏 的男主塞巴斯蒂安。 接著鏡頭轉換至開場男女主第一次見面時,男主的車超越女主後。這次鏡頭跟著男主進入男主的生活。男主塞巴斯蒂安近乎痴狂的迷戀著爵士。痴狂到如保守的老人,過著單調的生活。會拒絕與素未相識的女人見面,僅僅因為對方不喜歡爵士。守護著Hoagy Carmichael (爵士樂家)坐過的凳子像守護聖物。做著在飯店為客人彈唱節日歌曲的工作,卻總是不按規定的曲目彈奏,總愛彈並沒有人喜歡的爵士樂,然後他被老闆開除。而妮婭聽到的音樂剛好是他被開除前彈的最後一曲。兩人第二次見面。妮婭上前想安慰剛被開除的塞巴斯蒂安「我聽到你在彈奏,我想對你說……」,但男主卻不領情的走開。這裡艾瑪.斯通(妮婭)對被男主不理睬的尷尬與莫名其妙以及對塞巴斯蒂安音樂才華的賞識表演的極為傳神。 同樣精彩的演技還有例如:兩人在電影院看尼古拉斯.雷執導的《無因的反抗》時,偷偷牽手,正想接吻卻燈光突亮。當然這部影片從開始的第一分鐘到結束的最後一分鐘都不存在演技不好的問題,這些片斷只是因為其劇情上的突轉,而需要更有張力更讓人能折服的演技,顯然,男女主都做到了。同樣影片中的一干配角也表演的非常出色,他們本身也大多是知名戲骨。(如:約翰.傳奇飾演的卡斯,J.K.賽門斯飾演的老闆) 接下來影片以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四個部份展開,繼而講述了男女主從相識到相愛,從相愛到分手,再到五年後「物是人非」的重逢(此時女主已經結婚,並育有一女。)影片全程伴隨著大量的歌舞。而影片從感情基調與劇情走向上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個部份,而這個劃分的轉折,被導演安置在了一處脫落牆皮的房頂上。在故事前半段,人物彷彿都生活在虛幻中,大家只考慮夢想,而不考慮現實。故事的後半段,現實進入了人物的生活,他們開始考慮金錢,生活,成長。而這也正註定了男女主的分手是必然的。 而這部裹在愛情歌舞之下的片子,卻自始至終關乎著「夢想」這一詞。無論是對爵士痴迷的塞巴斯蒂安,還是渴望成為明星的妮婭。在他們的身上,沖滿著每一個有夢想的人的影子。妮婭可以遭受無數次不被公正對待的試鏡,只要還有下一次機會。塞巴斯蒂安對爵士痴迷而苦於人們對爵士的不理解,於是拯救爵士成了他的夢想。影片豐富的色彩處理,極具個性的彰顯著導演的美術功底。而在音樂上的成效,達米安的搭檔,作曲家賈斯汀·赫維茲功不可沒,賈斯汀為《愛樂之城》創作了近百首歌曲,經過最終篩選才有了讓我們百聽不厭的主題曲與配樂。作為歌舞片本片在舞蹈編排上的功夫自然也是今人敬畏的。事實證明,《愛樂之城》的歌舞配合天衣無縫。尤其夜晚在山頂上讓男女主互生愛意的那段歌舞,劇情在歌舞中進行,男女主對彼此的感覺也隨著歌舞的進行而發展。而這如夢似幻的情節,也正只有通過歌舞的形式才會讓人如此感覺「羅曼蒂克」。更為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在細膩情感上的處理,在這裡,演員的表演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而妮婭(艾瑪.斯通)與塞巴斯蒂安(瑞恩.高斯林)的表演也確實讓人敬佩至極。劇本在台詞方面的細膩處理更是處處彰顯實力,最為突出也最為感人的一段,妮婭與塞巴斯蒂安感情發生轉折的那段(塞巴斯蒂安迫於生活加入了卡斯的樂隊,靠彈奏自己不喜歡的歌曲火了起來,變成了「被人們喜歡的人」妮婭質疑他失去了夢想,塞巴斯認為他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男女主的感情在細微的眼神與精心雕琢的台詞中不著痕跡的轉換。從一開始的驚喜,到後來的爭論,再到爭論的極點而發怒,傷了對方後又為對方不理解自己而孤獨無助,再到害怕失去對方而變得焦慮。(台詞方面很好的展現了這一變化,再配上男女主精彩的演技。堪稱完美!)(本想就台詞逐句分析,礙於篇幅精力!此為一大憾事!!)劇情繼續穩步推進,被最後一根稻草拋棄的妮婭(自己寫劇本,自己租劇院,自己表演卻依然遭到寥寥無幾的觀眾的譴責。)絕望的回了老家。但劇情的轉折卻讓她意外的得到了又一次的試鏡機會,有夢想,終歸死灰復燃。而妮婭在試鏡時為主考官唱誦的她阿姨的故事,又再一次將夢想的主題推向浪尖。夢想的頑固,伴著周圍漸滅的燈光,和著妮婭低沉又歇斯底裡的控訴「再來一次,我依舊會跳進塞納河冰涼的河水裡!」 五年之後,有了各自生活,夢想也都變成了現實,穿著高跟鞋的妮婭走下豪車,風捲起地面的落葉,winter arrived!又一次因為堵車,妮婭與丈夫又一次無意間聽著音樂走進一家陌生的酒吧,只不過這家酒吧的名字恰好叫「SEB'S」(這是塞巴斯為自己的酒吧起的名,妮婭為他設計的酒吧標誌)。夾雜了風塵的相逢,或許唯有一句「welcome to seb's」訴說著千般思緒。塞巴斯再次彈起那首隻為妮婭彈奏的曲子,畫面卻被導演剪輯成故事發展的另一種可能―「假如」。假如當初塞巴斯在被開除時沒有不理睬妮婭,假如妮婭的話劇得到了人山人海觀眾的認可,假如我們可以重新來過,我依舊親吻你,看你抱著孩子溫柔的笑……只是這一切,沒有「假如」!「假如重新來過」的剪輯將全劇的感情推向了最高潮,最後一個畫面催促眼眶裡打轉的淚水,正當你想偷著哭時,「the end」的字樣印上螢幕,燈光驟亮,於是你只好破涕為笑,一如當初,妮婭與塞巴斯在影院正想偷著接吻時燈光驟亮一般,塞巴斯尷尬著拍拍腿,妮婭尷尬著苦笑。 ―作者:程初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