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一念無明 Mad World

一念无明/MadWorld

7.3 / 1,247人    101分鐘

導演: 黃進
編劇: 黃進 陳楚珩
演員: 曾志偉 余文樂 方皓玟 金燕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yupei

2017-04-11 06:53:53

不能自行order的bipolar disorder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本片唯一出現bipolar disorder是在男主去面試的場景里。他說:「bipolar歸bipolar,我可以好order地去bipolar嘛。」

看到這句我笑了,整個廳裡只有我一個人笑。

精神疾病中的disorder,僅靠患者自己是沒辦法讓自己恢復到order的狀態的。這句台詞不止是男主這個患者的「不合理信念」,也是絕大多數「正常人」對精神疾病(尤其是心境障礙)的誤解——為什麼你就不能想開點呢?

雙相障礙作為心境障礙,本來並不是必需要住院治療的嚴重精神障礙,如果按時吃藥定期復診,預後是可以很良好的。

但可悲的是,一個人一旦被貼上了精神病的標籤,社群的歧視和排斥會給患者的康復帶來比生理病變更難克服的障礙。精神科醫生只會開藥,企業不接納重新工作,鄰居落井下石,家人費盡心力無法理解,這都不是個人可以改變的殘酷現實。本片雖然只停留在了提出問題的階段,但解決問題的本就應該是相關從業者和政府而不是文藝工作者才對,電影只需要從人文關懷角度體現足夠的善意即可。

更何況,能看出來編劇和導演做過很多功課,在很努力地還原一個雙相障礙患者可能存在的細節——遺傳,環境誘因,高復發率,甜食刺激多巴胺分泌緩解輕度抑鬱,躁狂和抑鬱階段性循環發作,最後回到水塘完成未完成事件……最重要的是,通過小孩表現出的同理心和接納所帶來的治癒效果。

雖然觀片過程中很努力地在投入劇情,但職業病發作,還是忍不住想一些根本片並不那麼相關的事情。

比如那些看似能為「有心結」的人提供幫助的民間組織——教會和互助小組等,片中的表現不得不說很耐人尋味。

教會教導人們寬恕,但在劇情中,這所謂的寬恕只是偽裝在神聖宗教道德光芒下的更深層次的怨恨。相信和秉持著這種寬恕的人,永遠無法跟過去的自我和解,也就永遠無法得到真正的救贖。

各種心理疾病互助小組在美國很常見,香港應該也有一些,但片中表現的是精神病患者家屬的互助小組,且也是傾向於略負面的描述。這些互助小組固然能提供一點社會支持和心理安慰,但還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遇到專業問題,還是應該求助於專業人士,因為他們至少是有相對科學的研究方法和評價準則來指導工作的。

那麼,精神疾病相關的專業人士是哪些呢?香港這方面的機制已經比內地健全很多,有psychiatrist,有clinical psychologist,有counsellor,還有social worker。但這四重架構,依然無法保證能照顧到患者的方方面面,因為精神病的治療真的太需要同理心和無條件積極關注了,而這兩樣是絕大多數人不能提供的,僅靠專業人員那每週幾小時的有償幫助是不夠的,昂貴的治療費用也不是一般人能承擔得起的。精神疾病與其他慢性疑難病一樣,都需要系統性的長期治療,還沒有醫保。在這種情況下,重要他人(多半是最親近的家人)的關心和理解就尤為重要,正如片中所提倡的那樣。

香港尚且如此,內地更是無望。在缺乏臨床心理學家和社工這兩層機制,且心理諮詢師被《精神衛生法》規定「不能治療精神疾病」的情況下,所有已被確診的精神疾病患者只有兩條路——要嘛看精神科醫生吃藥(大多數精神科藥物都有副作用)或住院治療,要嘛隱瞞診斷自己找諮詢師治療。政府和社會從未想過如何接納曾經的精神疾病患者重新進入社會,在這一點上他們的待遇甚至還不如刑滿出獄的人。

普通大眾能做的,除了學習擁有一點同理心,不要落井下石之外,是不是還能推動業界和相關政府機構,在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政策性幫助方面(如精神科藥物和治療進入醫保體系)多做一些探討呢?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