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記憶大師 --Battle of Memories

记忆大师/记忆战/催眠大师2

6.5 / 1,233人    119分鐘

導演: 陳正道
編劇: 任鵬
演員: 黃渤 徐靜蕾 段奕宏 楊子姍 許瑋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千秋

2017-05-05 05:42:00

為什麼我們要殺死受害者


前段時間上班上得昏天暗地,五一摒棄了近期上檔的大好少女片被好友生拉硬拽看了記憶大師,沒抱太大希望卻被小小地驚喜了一下。

導演陳正道選角十分討喜,沒見著當紅小花小旦粉嫩嫩的臉龐,觀眾看兩位戲妖互飈演技看得也是美滋滋。

電影構造了一個全新的軟科學世界觀,在人與人的相處中,可以通過現代手術刪除不必要、不喜愛的記憶。但要注意的是,手術刪掉的只是對於記憶的感受和細節,並不是記憶本身。同時,如果要重新裝載記憶的話,需要三天的深度休眠時間。

這三天的加載時間,在主角江豐腦里,一點點透析了犯罪現場。

黃渤飾演的江豐是一位著名作家,由於跟妻子張代晨(徐靜蕾飾)婚姻不和,在離婚之前刪掉了自己跟妻子相處時的共同記憶。但張代晨要求,必須取回曾經的記憶才能簽署離婚協議書。

「因為記憶決定一個人的身份。」

這句話,也暗示了之後兇手在內三個人的身份交錯與變幻。

在取回記憶的那天,醫院裡發生了一起事故,導致江豐的記憶重裝出現錯誤,他的腦海里重現了另一個人的殺人回憶。

相比於之前的催眠大師,記憶大師資訊量明顯增多,邏輯設計的也更為巧妙。在層層遞進的複雜人物關係中,將真相抽絲剝繭地展露在眾人眼中。但由於之後結尾剪輯匆忙,細節交代略顯簡化,導致整部影片龍頭蛇尾,觀眾看得也有些雲裡霧裡。

雖然距影片上映已有多天,但我憋足內氣爭取不給沒看過的朋友透露關鍵情節。

在殺人的回憶中,兇手分別被黃渤、楊子姍、段奕宏飾演了三次。

江豐是最直觀的見證者,通過他的回憶將殺人兇手的過去一絲絲剝離出來。他的身世、他的經歷、他的心態,通過片斷性的回憶展現在觀眾面前。他可以觸摸兇手的回憶、情感,將自己和兇手的思想相融合。

也可以說,江豐是一個局外人。

童年陰影,創傷性的回憶,在江豐體內創造出了一個怪物。這也導致,記憶重載之後,原本溫和的作家性情里,也不留痕跡地顯露出了些許的凶戾殘暴。

有趣的一個細節是,在夢中,江豐作為兇手凝視著浴缸里溺死的女性屍體。他看著他自己,竟然逃不出層層的屏障,一重重房間過去,又是一重重一模樣的場景。是他本身就是兇手,還是兇手成為了他?

或者說,在他身體裡,本來就有這樣一個怪物?

接下來,是另一個被懷疑者陳姍姍。

導演在此類犯罪懸疑片中暗含了同性感情和女性犯罪這兩個觀點著實讓我很震驚,影片中作為護士的姍姍曾出現在所有被家暴女性的身邊,溫柔知性,卻有一雙看不著底的眼睛。

在陪伴江豐妻子張代晨去往音樂會的時候,陳姍姍的打扮是極其中性的。妝容幾近沒有,耳墜也以耳釘代替。她看向所有被施暴女性的眼神,是憐憫、不忍,還有超脫。

她是片中最像局外人的局內人。

段奕宏飾演的沈漢強,在片中是表面看來冷酷無情,內心卻很細膩縝密的警察。

如果說江豐的線索是明,他便是暗,以警察身份串起多方推論,最終將結局指向既定的兇手。

在這場棋布錯峙的棋盤中,他是局內人。

影片中有幕戲,兇手小時候,母親(許瑋甯飾)陪ta在花房裡玩耍。兇手質問母親,為什麼不離開施暴的父親,再言父親要是死了就好了。母親一愣,轉而勒止其思想。

「以後不許你這麼說。」

(這裡的巨大側臥女性頭顱,是泰國當地藝術家的作品,取意大地之母)

這引起了之後的疑問,片中的兇手所殺的,不是施暴者,而是那些承受施暴的女性。

為什麼?

導演陳正道說,家暴和校園霸凌一樣都不是那麼簡單的,很多人看完新聞都簡單地說,為何不離家出走,為何不轉學,很簡單啊。但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案例告訴我們,對於很多受害者而言,最難走得出就是家庭或者校園。他們被豢養,被洗腦,以致於相信自己所承受的傷害就是命。並且是不允許其他力量去打破,唯一的解套就是自毀。

影片李慧蘭(王真兒飾)在被虐打之後奄奄一息的說,不要傳出去,會影響他的前途的。

被施虐的女性心中已經沒有自我的概念,她們唯一關注的,是桎梏自己靈魂那個人。

這是一種病態的,消極的自我放棄。

當一個人在關係中喪失了自我感,就意味著ta不再把自己放在同樣值得被尊重,被愛的位置上了。

被施虐者的想法、行為,會以對方為核心進行,這不僅讓這段關係變得不平衡,也讓受害者在相處的過程中備受情緒的折磨。

「想要獲取對方的愛,想要得到ta對我的好」成為了日復一日期待的主要內容,而想要得到愛,就必須把自己擺在一個服從的位置上。彷彿這段關係中,只有ta給予的一點點好才是最緊急的事情。

離開這種長期性的情緒桎梏是很難的。

偶爾對方表露出的愛意使得受害人極力否認這是一段失控的虐待關係(甚至連施虐者也意識不到,ta們是只是習慣了主宰位置)情感依賴也使得她們忍受不了離開愛人的痛苦,選擇用甜蜜的回憶時刻麻醉自己。

家庭暴力的可怕,不僅僅是對於肉體精神的摧毀,更是之後難以忘卻的艱難痛楚。

離開施暴者,對於她們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對於兇手以及她們自身而言,自己被殺死,比殺死施暴者,更能接受,也容易的多。

江豐和張代晨的婚姻中有暴力嗎?

我認為是有的。

作為一個無法受孕,甚至無業的中年女性,在(當今社會意識里)婚姻中被預設為居於弱勢地位。導演陳正道由於篇幅原因放棄了一些細節的拍攝,如:有些情節張代晨代筆江豐,最終使得江豐拿到大獎。

她退居後線,將丈夫推向萬丈光芒的舞台。

有人說,她做全職主婦。是自主意識的選擇。

但有沒有可能,這也是家庭婚姻中的一種控制,和無形的欺壓?

影片中,兇手曾有過兩次殺害受害者的經歷,一是ta的母親,二是ta成年後鍾愛的女性。

有學者認為,在童年曾遭受過照顧著情緒暴力的人,更容易在成年之後陷入一段暴力的關係中。

也就應了電影開頭張代晨說的話,記憶決定一個人的身份。

最後,沒有人應該活在對愛人的恐懼之中。

如果愛的痛苦,那必然不是真正的感情。

(PS.楊子姍在劇中太好看了吧,想嫁。)

來源:神童與幫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