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Dangal

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8.3 / 211,000人    161分鐘

導演: 涅提帝瓦里
編劇: Piyush Gupta Shreyas Jain Nikhil Mehrotra
演員: 阿米爾罕 沙克希坦沃 法蒂娜薩納謝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斑

2017-05-09 23:06:51

神說,要燃!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個中譯名顯然是湊《翻滾吧!阿信》的同款。其目的不明。因為在我來看,《阿信》與其說是體育片,應該更接近傳記片。

曾跟一位小夥伴閒談「體育」這一類型片的格式和要素,以及中國作為(至少是國際賽會金牌數量上的)體育大國,幾乎沒拍出過優質體育片的原因。

最基本的,體育片的真主角應該是運動。在運動的推進中實現主角的改變——身體上的精神上的性格上的,在比賽的推進中解決所有的矛盾——個人的群體的社會的,經由運動的特點和比賽的過程闡述主題觀點——讚美的批判的思考的。

而無論是體操《阿信》還是搏擊《激戰》,都是反過來,主要講述的是賽場外的故事。場內外的兩條線沒能通過運動項目並成一支。

《摔跤吧》也是以真人真事為藍本,故事上卻是很花心思虛構了。這部電影的主要矛盾,是爸爸「在國際上為印度拿到金牌」的夢想與女兒們的成長——他的執著到底是給了她們羽翼還是折斷了她們的自我。從這一條主要矛盾上發散出了無處不在的官僚作風,和浸染社會的性別歧視對運動項目及運動員的妨礙打擊。

這些矛盾,以及主角的轉變,不用愛情擾局,不以傷痛轉折,不經天災不遭意外,就純粹以摔跤來展開和解決。

一心想要兒子的爸爸在發現了兩個女兒的打架天賦後不顧全村的閒言碎語破除萬難訓練她們摔跤。吉塔一度反抗爸爸的訓練。直到輸掉人生第一場比賽,她徹夜不眠期待著下一場比賽,摔跤從爸爸的夢想變成了吉塔的人生。進入體育學院後,接觸到新世界的吉塔再一次反抗爸爸的權威。輸了一場又一場比賽後父女和解,這時爸爸的訓練和意見不再是以父權或「剪頭髮」的威脅強加於她,而是她自己選擇的,事實上變成了運動員跟教練的關係。到了最後一場比賽,劇本索性強制爸爸離開賽場,吉塔以自己的技巧認知和判斷贏下(這不算劇透吧),挑戰了性別歧視,拋棄了以學院教練為代表的官僚,完成了父親的夢想,最重要的是,實現了自我的獨立。

伴隨吉塔成長的是一場場摔跤比賽。摔跤不是我熟悉的運動,無論是泥地摔跤還是墊上摔跤,除了對技巧分的簡短講解外,並沒有長篇大論的介紹規則與技巧,都是用實戰來表現。比賽的拍攝和剪輯也保持了一個適當的度,分明了攻和守的不同技術,突顯了女子輕量級摔跤的敏捷迅猛的觀賞點,也不至於令觀眾感到誇張——其實奧運會的比賽並沒有這麼好看啦。

作為一部勵志性的體育片,《摔跤吧》在燃點上,也是做的很夠。要想燃,一是要拍出這種運動本身的美健壯烈,點出與其他運動的區別;二是要拍出主角在作這項運動時特別的美健,點出與伊日常生活的區別;三是要拍出「參與」通向「成功」之路的壯烈,點出與其他職業通道的區別。

老病選手或者underdog比較容易做出這樣的效果來,所以體育片不怎麼喜歡人生太過得意又得意得太早的運動員。吉塔基本算是一路順風順水——家學深厚,少年成名,蟬聯國家冠軍。能在她的故事裡找到曲折,進行放大與加工,通過她的刻苦的童年(其實也不會天朝的小運動員苦)和初入國際賽場時短暫的不順(其實她的低谷期算不得長),將她放到印度女性地位低下的大環境裡橫比,加上最後一摔的慢鏡和BGM,硬是給拍燃了。

我原本總以為運動的選擇對體育片是很重要的。好萊塢專注單人強對抗類,比如拳擊格鬥什麼的,因為這些項目本身就熱門,規則也好懂(就算不懂也不影響劇情),打得鼻青臉腫分分鐘要送擔架視覺上和心理上也容易出效果。

看完這片,體會到小夥伴說的,running man就是打個紙片都能整出世界盃的激動人心來(更別提節目傳統技撕名牌了),只要是競技都能燃,不分項目。本來嘛,連射箭這種靜態比賽,我們奧運會也能看到high起來。燃不燃,有多燃,看的還是拍攝手法,劇本套路,還有表演態度。

阿米爾·汗在這部片裡95%的時間都是胖大叔。他就為了那5%的,也不算多吃重的情節,挑戰身體極限地急速減肥增肌。要換天朝,胖的地方穿個肉墊衣,壯的時候畫兩塊肌肉再搞個CG,都解決了。就更別提女演員們的身材管理和摔跤術學習了。

把人的因素充分考慮之後,適合天朝拍的項目又很侷限了,應該是不露肉技巧又不特別外露的那種。我看射擊可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