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巴黎德州--Paris, Texas

德州巴黎/德克萨斯州的巴黎/巴黎,德州

8.1 / 120,146人    147分鐘


編劇: 文溫德斯 導演: 文溫德斯
編劇: L.M. Kit Carson 山姆謝普
演員: 哈利狄恩史丹頓 狄恩史達威爾 Socorro Valdez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喝醉了他的夢

2017-05-11 16:33:20

歐洲公路片的氣質稟賦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部電影講了「一個在沙漠中沒有目的的漫遊的人回到文明生活的故事」。「尋找」和「和解」是《德州巴黎》的兩大主題。該片片名中的「德州」和「巴黎」至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量其象徵意義:首先它代表了美國社會和歐洲社會之間的價值差異;其次,現代家庭中男性和女性的地位關係也被象徵式的加以引出;除此之外,「德州」和「巴黎」也表現了現代化背景中地域與全球、當下與未來的某種矛盾關係。   1. 故事與影像:恐懼.放逐.告解   影片開始不久,在弟弟開車接特拉維斯回洛杉磯的路上,他一言不發。離開的四年當中,他身上發生了什麼,弟弟溫特不知道,觀眾也不知道。在特拉維斯的行為中,表現出對情感溝通的拒絕態度。弟弟對特拉維斯的沉默忍無可忍,正要爆發時,他終於開始說話了。特拉維斯的第一句話就是:「巴黎,德克薩斯州的巴黎。」特拉維斯拿照片給他的弟弟看,照片裡的地方叫「巴黎」,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某地。他告訴弟弟,很久之前他把這塊地方買了下來。    畫面中的這個場景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德州巴黎」是特拉維斯生命的起始,也是他從孤獨的自我重新回到文明世界的一個入口。他借用一張照片(現代媒介),開始試著與人溝通。在此之後,他慢慢釋放自我,一點點克服心理的障礙,重新踏入社會。特拉維斯有很多怪癖,比如在回家的途中,他拒絕搭飛機,他無法想像離開地面從天空墜下的感覺。從特拉維斯與弟弟溫特的關係中我們發現:表面上看,溫特是開放的,是特拉維斯與外部世界連結的紐帶。但兩人之間處於主導的地位的卻是特拉維斯,弟弟總是屈從於他,並不斷試著進入他的世界。事實上,在文德斯的電影中,人物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怪癖。他們和家人的關係經常存在問題,乃至失聯絡。他們了解自己的恐懼,對現代社會採取一種有意無意的自我疏離態度。   《德州巴黎》中充斥著文氏電影特有的調節人物矛盾的方法。例如,特拉維斯主動尋找打一種適合自己的溝通方法——利用現代媒介。正如圖一中展示的那樣,特拉維斯與弟弟達成溝通的辦法是通過照片。當他回到家,他與兒子達成溝通和解的辦法則是通過影像。他跟弟弟夫妻和兒子一起,觀看他們以前拍的八毫米家庭錄影,回憶過往的溫馨畫面。在這場戲中,觀眾第一次通過膠片看到特拉維斯的妻子——一個名叫「簡」的美麗的金髮女子。家庭錄像勾起了男孩的回憶,他對特拉維斯道晚安,並稱呼他「爸爸」。這喚醒了特拉維斯的「父親」身份的。但是即便達成和解,與兒子之間的距離仍然存在。這種疏離是個人的,也是社會性的,是特拉維斯這種人永遠不能解決的人生境遇。   特拉維斯與前妻達成溝通和解的方法是隔著單面玻璃電話,這同樣藉助了現代媒介。在電影的後半部份,特拉維斯找到了簡,並發現她在一家成人俱樂部做「窺視女郎」。在俱樂部的房間裡,男性顧客可以看到「服務女郎」而女郎看不到他,他們可以通過電話交談。這是一個頗具現代寓意的情境設定。溝通理解的困難、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單面性,都在這一獨特設定中以電影化的形式表達出來。特拉維斯與簡的對談就在這種情景下進行。他對簡道歉時不敢讓簡看著他,需要找到一種舒適的姿勢才能坦白自己的內心。他背對著簡,以告解的心態慢慢的講述自己的行為和選擇。這段持續時間很長的對話(將近二十分鐘),成為整部影片的高潮。在特拉維斯的講述中,作為觀眾的我們才明白故事發生的一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