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蘇語安

2017-05-20 19:01:05

親密關係


電影討論的是家人親密關係的建立中,父母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孩子最後釋懷的過程。不論施害者是有意還是無意,傷害和痛苦總會伴隨著受害人很久,對性格、舉止、思想產生影響,有的人能放下、有的人一輩子都放不下。

育美、育男、阿翔都受到過父母的傷害,性格都有缺陷,敏感、自卑、多疑、內向。育美對母親最後沒有回來耿耿於懷;育男對母親沒有帶走自己、覺得母親不夠愛自己而怨恨自卑;阿翔為了很少出現的父親、一直在做打拳擊這件自己沒有天賦的事。相比較,育美的媽媽是很合格的母親,育美育男的心結緣由不是她故意傷害、而是出自不得已的苦衷,這只能說是育美育男的不幸吧,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阿翔的父親就很不負責了,影片沒有明說,但為了養家餬口、只生不養,就是不負責任,阿翔太渴望父愛了,以致於長大了、還是在為拳擊這唯一一件能與父親聯繫起來的事而活,所以在教練告訴他他沒有天賦的時候、他在埋怨教練打擊他的夢想,但其實說穿了,拳擊真的是他父親對他的期待嗎?拳擊是他想像的父愛寄託,寄託成了重擔,帶給他的痛苦遠大於快樂,不管他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不可否認,這是他活著的信仰。

不過,少有人意識到活著並沒有意義,【我此刻活著的意義只是我活著而已】,打發空虛、營造意義的方式即為尋求信仰,孩子、父母將彼此視為稻草、視為信仰(雖然我覺得沒有意義,但從人的群居性、繁衍角度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便有意義)。拳擊、渴求父愛便是阿翔的信仰,包括而後他的解脫,選擇建立自己的家庭,把自己缺失的彌補給下一代,再最後一些片段看來他作為父親做的不錯,很有勇氣、也很負責,不容易。

《唸唸》的敘事很溫柔,最後婉轉地以所有人的幸福結束了。也許相比較這種化干戈為玉帛的釋懷,我現在更喜歡激烈、悲劇的表達方式,甚至有時會覺得《唸唸》有故作矯情的嫌疑。

理性、無我,大概是解決方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