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版聲之形 The Shape of Voice

声之形/Koenokatachi/TheShapeofVoice

8.2 / 37,679人    130分鐘

導演: 山田尚子
編劇: 吉田玲子
演員: 入野自由 早見沙織 悠木碧 小野賢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桐原木月

2017-05-31 18:24:41

一件現實主義的文藝藝術品——《聲の形》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畢竟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在我看來,《聲の形》是一部演出上很賣力,畫面感很細膩,敘事上很文藝的劇場作品。

(簡介,可跳過閱讀)故事主要講述了男主角石田將也在小學六年級時曾霸凌過一位身患殘疾的聾啞少女西宮硝子,在少女不堪重負轉學之後,將也卻變成了那個被霸凌的人。慘痛的經歷使他認識到曾經犯下罪錯,多年之後,一度想要自殺的他,卻再次與硝子重逢,為了彌補曾經的罪惡,為了得到硝子的原諒,將也走上了自我救贖的道路。

目前為止看到的劇評分三類側重點。

第一 校園霸陵為話題的現實探討;

第二 原著與劇場動畫的差異性;

第三 《君の名は。》與《聲の形》對比。

一、原著與劇場動畫的對比與差異性

先從後兩點說起。影視劇不一定滿足每個人的希望,而原著黨對每個人物的描畫,對劇情的改編期待,都是心中最完美的,一般對改編的希望寄託還挺高,出來之後發現離想像的差遠了,落差很大。

然而實際上,電影和漫畫的關鍵聯繫並不大,既然拍出來了那麼就是給所有人看的,而不是特地讓你去看了漫畫再來看電影的,我可不相信在電影院的人都看過漫畫。不存在要特地拿漫畫說事。表達形式不同,表達的側重點自然不同。就類似於 一個畫家畫一幅畫,一個攝影家拍下這幅畫,最後的成品都是圖,但效果和意義完全不同。畫家的畫有紙質質感,有意境流,更真實。攝影家拍下的這同一幅畫,有燈光效果 後期處理 ,更加具有現代化和時代感的意味。簡單的舉例,這意味著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由於和原著藝術表現手段的不同,會有很多缺陷(例如資訊量、敘事結構、故事廣度等),當然同樣也會有自己獨特的魅力(視覺藝術,畫面細節,音樂感染力等)。

附錄——

山田:如果和用漫畫同樣的方法去製作電影的話,只會成為照搬內容的劇情摘要,那樣的話就失去了製作成影像的意義。既然我們接手了工作,那我覺得就必需要把動畫做成一部「逐漸了解男主石田將也」的故事。在此基礎上,有些場景表面上的表現方式改變了,但本質卻並沒有變化。

——網站Comic Natalie《聲の形》特集

二、《君の名は。》與《聲の形》的對比

1、最主要還是票房些硬實力的比較。拋開客觀經濟因素不談,校園霸凌這種事情會讓人覺得不舒服,比較沉重,與一般人去電影院看電影是為了放鬆而不是讓自己的心情沉重,這與初衷相悖。而且校園霸凌題材政治正確容易,符合所有人三觀就太難了。

2、如果非要說到客觀因素,那麼發行方,宣傳企劃,還有排片,這三樣影響票房的三大要素,《聲の形》完全比不過《君の名は。》

3、現代人的情感偏向。《君の名は。》在大陸地區的宣傳語「一起看吧」,被很多人評價為過於簡單粗暴,缺乏美感。然而在筆者看來,這或是一種水平極高的營銷手段。短短四個字將該片的主力受眾定位在情侶可謂既符合電影題材,又能抓到市場大頭。根據統計數據,30歲以下的觀眾貢獻了該影片80%的票房,除開本身就是動畫迷以及慕名前來的單身觀眾,戀愛中的情侶佔據了絕大多數。情侶約會看電影在哪個國家都是約定俗成一般的規矩,他們走進電影院看到這樣一個宣傳語,可能就會很自然地選擇這部影片;甚至還有很多觀眾,以這部電影的宣傳語「一起看吧」作為契機,骨起勇氣向自己心儀的對象發出邀約,也不乏一段段終成眷屬的佳話,而這樣一段段故事,又能成為官方絕佳的宣傳素材,給作品本身披上了一層夢幻色彩,吸引更多的人來觀賞。

目前來看,《君の名は。》是本世紀來在商業性和藝術性之間平衡得最出色的一部動畫電影也毫不過份。

與《君の名は。》相比,《聲の形》欠缺的不是故事核心和製作水準,而是是商業元素和市場運作。

首先在宣傳方面,本身松竹作為發行方的實力就要低於東寶不少,實際效果更是差一大截。《聲の形》在日本本土的人氣基礎大部份是靠京都動畫和原作漫畫的粉絲堆積起來的。其次在營銷階段,《聲の形》藉助了太多公益性的支援力量,比如日本手語協會,同時政府機構也動員了相當大一部份青少年進入電影院觀看該作品,更加弱化了它的商業性。

《聲の形》當然有自己的優勢,比如表達上的精巧敘事,比如傳神的心理刻畫和山田風的細膩演出手法;另外,從故事核心上來說,它非常能引起對「人際關係極為敏感」以及遭遇過校園排擠、欺凌的這樣一部份觀眾的共鳴,也正因如此,它才能在這種嚴苛的商業條件下拿下20億票房。但無論是表達還是核心,它終究還是和大眾審美存在一定的差距。一部電影的故事核心能否打動觀眾,說到底和觀眾本身的人格和經歷有著極大的影響,而不是電影本身。電影的藝術性在於核心,受觀眾主觀狀態的制約;而電影的商業性在於表達,是能客觀反映在票房收入上的。

在故事核心無法決定觀眾的認可度時,表達的娛樂性就顯得極其重要。這種表達上的娛樂性與故事核心無關,比如賣座的大片通常都是王道題材,卻能通過商業要素的使用讓觀眾願意買帳。遺憾的是,《聲の形》的娛樂性實在是比。《君の名は。》差了太多,如果說。《君の名は。》是一件時髦的藝術品,那麼《聲の形》就像一件典雅的藝術品,它缺乏那些粗暴直接的元素,也沒有持續挑逗觀眾的神經和情緒,它需要觀眾細細品味,這也解釋了為何《聲の形》的上限只能到達20億級別,而不可能像。《君の名は。》那樣繼續上行。

在此希望借用誠哥的另一部廣為人知的作品《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來說明一些問題。即使是在《君の名は。》創下商業奇蹟的今天,仍有很多老觀眾表示《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才是他們心中的最好的新海誠。無關商業,這兩部作品有著完全不同的氣質,如果你看過《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你一定感受過它通篇所傳遞出的,那種孤獨且憂鬱的隔絕感;如果你有過那種經歷,比如經受過無法實現的暗戀的煎熬,比如明知無法實現卻仍然在內心角落懷抱一絲絲希望而去努力,你一定會被作品中的這種情緒感染。然而真正能對這種情緒產生共鳴的觀眾,很有可能並不多——大部份觀眾也許單純只是被唯美的畫面和配樂所驚艷。而反觀《君の名は。》對新海誠的過去則是一種徹底的顛覆,他獨有的憂鬱氣質已經被極大程度地收斂起來,在保留唯美畫面的同時,而加入了更多明快積極的元素,構建了多元的表達方式,這些表達方式追求爽快、乾脆,和現代觀眾對電影的快節奏審美需求不謀而合。

三、敏感話題,校園霸陵。

不詳細說了,這類的事件也許你遇到過,你看到過,你聽到過,那麼多專業的校園霸陵的話題文章,大家自個搜著慢慢瀏覽吧。

硝子影響了班級的合唱比賽。 這些都是無意識的。但大家討厭她這種無意識。

男主所做的一切,也許是對她弱質的憐憫,也可能是對自己過往的厭惡,

妹妹一直在拍死去的動物,是為了讓姐姐不再想死。

硝子是後來在石田幫助下,重新和曾經的小學同學交好,卻因為感覺自己的過錯而使石田重築的圈子崩潰而試圖輕生。花火大會之際,煙花盛放之時自殺,即有美感又愈顯得殘忍。

正如大家所言,自殺只是一種逃避的行為,也是極其自私的,因為你會傷害到愛妳的人,也是你最愛的人。

也看到有人說《聲の形》的問題不在三觀,而在作者的手法不行,作者的活好,強姦是能強姦出真愛的,活不好,日久生情都讓你覺得彆扭。

《聲の形》的作者大今良時說:每一個角色都是我的分身。

這種態度很容易導致人物的塑造不足等問題。那麼戀愛成就呢,主要就是,作者設計出人物後,人物的行為就比較不受作者控制了,甚至最後在漫畫後記里,針對某兩個關係看起來曖昧,但是沒公開交往的角色,作者賣萌一樣的補了一句:他們是什麼關係,連我也不知道呢!

在作者的眼裡,他們已經有自己的人生了。

在我們眼裡,我們也有屬於我們自己的未來和人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