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的故事--The Story of Film: An Odyssey

电影史话/电影的故事(台)

8.4 / 4,835人    60分鐘 (15 episodes)

導演: 馬克庫辛思
編劇: 馬克庫辛思
演員: 亞歷山大蘇古諾夫 拉斯馮提爾 巴茲魯曼 蔡明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aa-laa

2017-05-31 19:07:14

筆記——持續更新中


*期末考試開始了,考完(6.29)再更

*國內視訊網站第六集謝晉那裡被刪減了,我找原版補了筆記。想對貴支說一句:刪減你母親ma的生殖器官bi 第一集: 創意推動電影發展:《虎膽忠魂》《關於她的二三事》《計程車司機》:泡沫——看到麻煩/宇宙 重新審視電影史:遺漏/種族主義 1895-1918: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出現 美國紐澤西:托馬斯·愛迪生——隨太陽轉動的「黑房子」、供一人觀看的「電影」 法國里昂:盧米埃爾兄弟——電影放映機、1895年12月28日供多人觀看的電影首次放映 「沒文化的給勞動階級看的東西」 1898年:電影製作者把目光轉向電影拍攝和剪輯 法國的梅里愛:魔術和幻覺的大師,電影特技導演第一人 世界上第一位女導演/電影製片廠女老闆:法國的愛麗絲·蓋·布蘭徹,喜愛特技 英國布萊頓的攝影師喬治·阿爾伯特·史密斯:電影早期創新者,第一個從火車頭朝前拍攝(幻影移動——魔幻感,奧斯維辛紀錄片、《2001太空漫遊》),最早的特寫鏡頭(愛森斯坦《十月》——死去女人的手和頭髮、《西部往事》) 美國的埃諾克·雷克托:不用標準的三十五毫米膠片,而用六十三毫米的膠片拍攝拳擊賽,寬螢幕誕生(1953年才被大眾接受) 電影是一種創新的語言 1903-1918:從刺激變成故事 1903年愛德溫·斯坦頓·波特《一個美國消防員的故事》交叉剪接——連續性「後來」 巴斯特·基頓《福爾摩斯二世》二次曝光、剪接 1907年:法國夏爾·百代《拴住的馬》平行剪接——同時性「與此同時」 1908年:將攝影機從任何方向拍攝,電影區別於舞台,演員成為拍攝的主體 *戈達爾《隨心所欲》開頭:演員背對攝影機 美國的弗洛倫斯·勞倫斯:世界上首個電影明星 丹麥的阿斯塔·尼爾森 格洛瑞亞·斯旺森的奢華和盛裝:好萊塢昇華了明星制 明星制意味著心理學成為電影的驅動力,尤其是美國電影 1907-1910年,出現許多為勞動階級而建的小型電影院(鎳幣影院) 20世紀初期,斯堪的納維亞(丹麥、瑞典)創作出了世界上最好的電影:文學中死亡和命運的主題,電影成為光的藝術 丹麥:班傑明·克里斯坦森——世界上用光最具創新的電影,1913年《神秘的X》:電影史上最大膽的作品之一,1922年《女巫們》,明星導演,前往好萊塢 瑞典:維克多·斯約斯特洛姆,1913年《英厄堡·霍爾姆》,1920年無聲時代最佳的多層故事情節的電影《幽靈馬車》:二次曝光,善於表現女性,明星導演,前往好萊塢 好萊塢的建立:東海岸的紐澤西、紐約——專利(「萊瑟姆環」),1911年第一座攝影棚 第一部長故事片《凱利幫的故事》(外景、自然光、正面取景):澳洲 七年後,西席·迪米爾好萊塢第一部長故事片:《娶印第安女人為妻的白人》——180°軸線 好萊塢是被女人、移民和猶太人創造的 女導演洛伊斯·韋伯:當時最具創新力的導演之一,《焦慮》——主觀鏡頭、後視鏡 弗蘭西斯·瑪麗蓉:女性劇作家,美國監獄片的開山之作《牢獄鴛鴦》,經典拳擊影片《舐犢情深》、《風》 D.W·格里菲斯:一種真實世界的感覺,自然細節(羅蘭·巴特「淚點」),用柔光和逆光突出人物,《一個國家的誕生》——種族主義、電影的危險性,《黨同伐異》——受義大利《卡比利亞》的啟發、不同時期人類的共性 格里菲斯的合作夥伴比利·比策爾:給畫面邊緣加上遮光罩,「使畫面高級」 日本的村田實:《路上的靈魂》,兩條故事線,亞洲平行剪輯的先驅 第二集: 1918-1928:美國電影的輝煌與第一批叛逆者 好萊塢的崛起:好萊塢如何成為產業,標準化和可控性。 斯坦利·多南(《雨中曲》導演):好萊塢——花園 好萊塢二十年代工業生產的代表作:《巴格達竊賊》——主流的、華而不實 最偉大的美國喜劇片導演:巴斯特·基頓、查理·卓別林、哈囉德·勞埃德 受基頓影響:伊萊亞·蘇萊曼 查理·卓別林:堅信表演、靈感和創意源於自身 受卓別林影響:英國電影尼古拉斯·羅格:表現人物無意識的行為;雅克·塔蒂;拉茲·卡普爾;比利·懷爾德。 哈囉德·勞埃德:運動員型的書獃子,《最後安全》爬樓設計 受哈囉德·勞埃德影響:小津安二郎 1921年羅伯特·弗拉哈迪《北方的納努克》,最長的非虛構影片,沒有用職業演員和明星。紀錄片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誕生了。伊朗電影費爾羅·菲洛克哈扎德的《黑房子》、電影散文克里斯·馬克的《日月無光》、約根·萊斯的短紀錄片《完美的人》。 極端的現實正義:埃里希·馮·施特羅海姆,長達七小時的《貪婪》——色彩:由錢到整個畫面 反映社會問題:金·維多《人群》——用固定鏡頭拍攝女主角,長鏡頭、第一部在紐約大規模取景的電影(辦公室——比利·懷德《桃色公寓》、奧遜·威爾斯《審判》) 現實主義:雅科夫·普羅塔扎諾夫、葉甫根尼·鮑爾(悲觀的愛情片) 丹麥的卡爾·德萊葉:瑪麗·法爾科內蒂主演的《聖女貞德》,簡約型裝飾大師,大膽運用白色 受德萊葉影響:拉斯·馮·提爾《狗鎮》 第三集: 1918-1932:世界上標新立異的偉大電影導演 恩斯特·劉別謙:嘲笑和顛覆的風格——《牡蠣公主》、《野貓》遮幅;前往好萊塢,《結婚集團》利用物體暗示性愛 法國巴黎的印象主義:傑曼·杜拉克,馬薩爾·萊比耶,阿貝爾·岡斯:《車輪》——螢幕成為人物的內心;《拿破崙》——三幅螢幕連在一起 德國的表現主義: 最有影響力的表現主義影片——1919年羅伯特·維恩《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受其影響:希區柯克《房客》、衣笠貞之助《瘋狂的一頁》結合印象主義捕捉瞬間的技術和表現主義的內心不安相結合 弗里茨·朗:探討社會深層結構,無聲時代最具標誌性的影片《大都會》,受其影響:金·維多《人群》中對城市的表現主義呈現 弗里德里希·威廉·茂瑙:《日出》,受其影響:法國三十年代詩意現實主義者 實驗主義:華特·魯特曼《一號生物》——最早的抽象動畫片之一,達達主義者弗朗西斯·皮卡比亞《幕間休息》,阿爾貝托·卡瓦爾康蒂的多眼影像、布魯埃爾:《一條安達魯狗》——自由聯想(受其影響:大衛·林奇《藍絲絨》爬滿螞蟻的耳朵)、《黃金時代》 前蘇聯: 吉加·維爾托夫 電影藝術最傑出的創新者謝爾蓋·愛森斯坦:《戰艦波將金號》奧德賽階梯,「雜耍蒙太奇」,受其影響:德·帕爾瑪《鐵面無私》借鑑奧德賽階梯,從亞歷山大·杜甫仁科那裡學到人道主義 亞歷山大·杜甫仁科:激發觀眾心底的情感,感召力,氣氛,真誠 日本的人文主義色彩影片:導演制 小津安二郎:第一部風格成熟的影片——1932年《我出生了 但》,將攝影機放到人體重心的位置以獲得平衡感(受其影響:香特爾·阿克曼《讓娜·迪爾曼》),將攝影機正對演員中間拍攝對話,遠景拍攝,空間感,50毫米的標準鏡頭,停頓,對人體感興趣,去除自我 溝口健二:抨擊武士的傲慢,關注婦女的悲慘生活;《浪華悲歌》——景深鏡頭的開創者(五年後《公民凱恩》),受其影響:《慾海情魔》跳橋片段 中國:阮玲玉《神女》、《新女性》——現實主義的表演 第四集: 1930s:(有聲片的第一個十年)美國類型電影和歐洲電影 1920年代末,有聲電影誕生,同期聲攝影棚 美國: 歌舞片:1932年魯賓·馬莫利安《愛我在今宵》中聲音的運用,《1933淘金女郎》設計者巴斯比·伯克利 恐怖片:德國《魔像》:大膽的線條組合、唯美的表現主義設計(受其影響:美國詹姆斯·威爾《科學怪人》)、法國《沒有面孔的眼睛》、日本《切膚之愛》 黑幫片:背景:禁酒令,《人民公敵》,道德問題的討論,霍華德·霍克斯《疤面煞星》(希臘悲劇),1954年日本《七武士》融合黑幫故事和傳統武士故事,《美國往事》 西部片:大多數背景設置在1860-1900年之間,約翰·福特《鐵騎》——火車追逐、《俠骨柔情》 喜劇片:進入有聲時代變得女性化,第一部新的滑稽女性電影霍華德·霍克斯《二十世紀》、《育嬰奇譚》——軟弱的男人&伶牙俐齒的女人 動畫片:1906年出現,1926年德國洛特·雷尼格用維多利亞剪紙技術創作《阿基米德王子歷險記》,華特·迪斯尼:米老鼠《瘋狂的飛機》、1937年《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動作捕捉 非類型化電影: 法國: 電影魔術師讓·谷克多:《詩人之血》(受其影響:《全面啟動》) 讓·維果:《操行零分》——倒放音樂、抨擊教育制度(受其影響:林賽·安德森《如果》),《駁船亞特蘭大號》——反叛、豎放攝影機 詩意現實主義:馬塞爾·卡內&雅克·普列維,被遺忘的人們在寒冷的清晨或夜晚的燈光下相遇的故事,《霧碼頭》反映了30年代的法國情緒,《天堂的孩子們》 讓·雷諾瓦:人道主義(人與人的相處之道),《遊戲規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大幻影》——人類的平等 南美洲:南美洲現存最早的創新型電影:馬里奧·皮索托《極限》。1906年,第一部巴西長故事片 波蘭:1938年,史蒂芬和弗蘭西斯卡·特莫森製作的影片引起浪潮 德國:萊妮·里芬施塔爾,運用柔光、薄霧、山景,《意志的勝利》,拍攝1936年運動會,莊嚴的風格,《低地》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類型片導演&革新者,視點:攝影機成為人物的眼睛——《迷魂記》,電影高於生活:一種超自然的邏輯,對恐懼的理解:恐懼應在普通的地方、恐懼與震驚不同——《破壞》,女性化的電影,對特寫的運用:故事中戲劇性的標點——《三十九級臺階》,由特寫到全景——《三十九級臺階》的開頭,高機位的鏡頭——《艷賊》 二戰爆發前,三部以女性為主角的電影探討了生活中的快樂和逃避:《妮諾契卡》、《綠野仙蹤》(質疑逃避主義)、《飄》(批判逃避主義)——逃避主義是1939年的主旋律 第五集: 1939-1952:戰爭的創傷與新電影語言 約翰·福特《關山飛渡》:為四十年代創造了大透視大景深的新視覺潮流(深焦攝影) 受《關山飛渡》影響:奧遜·威爾斯將電影場景和攝影魔術結合,《公民凱恩》,衝擊力來自舞台藝術(莎士比亞、美第奇、莫臥兒、奧斯曼),就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永遠看到我們想看的事」 受其影響:《馬其他之鷹》、《黃金時代》中的大景深鏡頭,麥可·哈內克用大景深表現火車上的女人、貝拉·塔爾用大景深製造緊張感 義大利: 新現實主義,四十年代世界電影的中心 1945-1952瓦礫電影:第一部是羅貝托·羅西里尼《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受其影響:馬丁·斯科塞斯《憤怒的公牛》中的燈泡 40年代末電影美的本質在歐洲改變了:作家塞薩·柴伐蒂尼《偷自行車的人》,減少情節,還原生活,現實的事實與平凡的細節至關重要,電影要鑽透生活,因果鏈條有時被打斷了 好萊塢: 二戰期間:女星貝蒂·格拉布爾 1941-1959黑色電影:戰爭影響、麥卡錫主義,主人公的命運是註定的,弗洛伊德式的有缺點的主人公無意識地走向自己的命運 最早最具影響力比利·懷德的《雙重賠償》——樓梯陰影受德國表現主義影響 霍華德·霍克斯《夜長夢多》——話裡有話的對白、錯綜複雜的情節 《漩渦之外》 唯一由女性執導的黑色電影艾達·盧皮諾——聚光燈和主觀視角 悲觀主義(源於法國詩意現實主義)——讓·雷諾瓦《母狗》&翻拍版:弗里茨·朗《血紅街道》 1950年約瑟夫·劉易斯《槍瘋》:最富創新、最有激情的黑色電影之一,受紀錄片和新現實主義影響,受其影響:《邦妮和克萊德》 黑色電影的影響:《鐵面特警隊》妓女、《銀翼殺手》瑞秋、《黑暗騎士》污濁城市、孟買黑色電影如拉姆·戈帕爾·維馬《濕婆》陰影和低角度攝影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受英國影片《紅菱艷》影響 審查制度 四五十年代的破壞時期:美國電影變得「黑暗」 戰時電影的複雜性:四五十年代的英國電影,麥可·鮑威爾&艾默里克·普瑞斯伯格《生死緣》戰爭電影的殘酷性&浪漫電影的模式化,漢弗萊·詹寧斯:戰爭顯現美好人性《傾聽不列顛》英國人的集體無意識,1949年總結四十年代西方電影之作卡羅爾·里德《第三個人》電影史上最大膽的結尾之一 第六集: 1953-1957:膨脹的故事——世界電影的發洩 20世紀50年代:寬螢幕、彩色,充滿激情的主題,青春叛逆,情節劇,對男女和權利的思考 埃及:1958年,尤素福·夏因改變了電影史,非洲電影的開創者,自導自演《開羅車站》,第一步傑出的非洲電影,第一部傑出的阿拉伯電影,那個時代的焦躁不安、壓抑、被埋藏的憤怒,背景:1955年萬隆會議不結盟,新的憤怒和自信 印度: 1950年代古魯·杜特《紙花》 早期的印度電影都是關於聖人的生活、神話人物 三十年代印度電影業進入有聲時代,吸收歌舞劇傳統,印度電影成為唯一以歌舞穿插為基本特徵的民族電影,為寶萊塢的出現奠定基礎 三十年代出現「社會片」——挑戰種姓制度、揭露社會貧困(早於義大利新現實主義) 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後二戰現實主義:導演薩蒂亞吉特·雷伊&攝影師蘇門度·羅伊,非專業演員,《大路之歌》,第一次在螢幕上看到真實的印度村莊,導演是現代主義者,工業化——蒸汽機車作為偉大奇蹟的象徵,女演員謝爾米拉·泰戈爾《女神》——大特寫、對眼睛的強調,阿普三部曲 《印度母親》:獨立的、勞動者的印度邁向現代化,泥土的色彩,浪漫和拚搏的結合,國家電影 中國1950年代:謝晉《舞台姐妹》 日本1950年代:另一個黃金時期(30年代黃金時期),黑澤明,用長焦鏡頭拍特寫,描寫新興的個人,五十年代的壓力,忍耐(一次又一次的嘗試),《野良犬》中的偵探、《七武士》中的木村功,新時代的開始,營造氣氛,營造詩歌意象的衝擊力,《蜘蛛巢城》中麥克白夫人沙沙作響的和服、勃南森林的前進、麥克白之死(100箭) 拉美: 巴西:(1930《極限》上升的鏡頭展現一個女性獲得自由)1955年尼爾森·佩雷拉·多斯·桑托斯《里約四十度》——貧民區生活、縱深場景、多條故事線,受新現實主義影響 墨西哥: 三十年代費爾南多·德·富恩特斯《唐娜·芭芭拉》,創立了墨西哥電影的視覺風格,主題涉及貧窮、女性被摧殘和自立,情節劇 艾米里奧·費爾南德斯《珍珠》,善於講故事,攝影師加布里埃爾·菲格羅亞,大景深,環繞式布光,將閃爍的光和表現人性陰暗面的主題結合起來,墨西哥的黑色電影 五十年代路易斯·布魯埃爾來到墨西哥,《被遺忘的人們》——一個飢餓男孩的夢,1946-1965年間在墨西哥拍攝影片,宗教&對母性和痛苦的迷戀&中產階級的生活 美國:1953年艾森豪當選總統 道格拉斯·賽克《深鎖春光一院愁》創新性和顛覆性,揭露了五十年代美國夢既墨守成規又不善良的本質,卡麗被電視機這個小方塊困住,攻擊光鮮、膚淺和五十年代的人際關係,與尤素福·夏因在《開羅車站》的處理方式不謀而合 心理分析、潛意識的研究和慾望的分裂性成為五十年代的主流,當時每種類型片都具有弗洛伊德的感覺,尼古拉斯·雷將五十年代美國的性意識帶入到最傳統的類型——西部片中,《荒漠怪客》將私刑幫視為非美調查委員會,增加了影片的顛覆性和政治上的憤怒,瓊·克勞馥的角色——性別特徵的逆反(特呂弗力挺此片),顯示弗洛伊德式的性暗示 起源於喬治·梅里愛的魔幻技術;1932年讓·谷克多《詩人的血》啟發了詩意地下電影的誕生;地下電影大師肯尼斯·安格1947年《煙火》血和性的夢境,1964年《天蠍星升起》將男性的服裝與近身特寫,向上的燈光與戀物癖相結合,聲軌加入搖滾樂,首次以類似音樂錄影帶的形式,創新性,受其影響:馬丁·斯科塞斯《窮街陋巷》、大衛·林奇《藍絲絨》 紐約:講述孤獨屠夫的電視劇羅德·斯泰格爾《馬蒂》,受其影響:以角色為主的電影《碼頭風雲》、《計程車司機》,「演員工作室」表演方法論——隱藏情感與爆發,最偉大的表演方法論電影之一伊利亞·卡贊&馬龍·白蘭度《碼頭風雲》,約翰·韋恩&蒙哥馬利·克利夫特(表演方法論)《紅河》新舊電影的衝突(五十年代對抗三四十年代),尼古拉斯·雷&詹姆斯·迪恩《無因的反叛》個人的、存在主義的反抗,管理者與工人、父母與孩子、白人和黑人之間的緊張關係 加利福尼亞:被迷住/垮掉的男人:奧森·威爾斯《歷劫佳人》,廣角鏡拍攝;約翰·福特《搜索者》種族主義的憤怒;希區柯克《迷魂記》;霍華德·霍克斯《赤膽屠龍》展現一個普通家庭的全部 英國:大衛·里恩——帝國的傾覆《遠大前程》哥德式的香艷,《阿拉伯的勞倫斯》——人的渺小、殖民者之夢、勞倫斯對阿拉伯的迷戀——性暗示;林賽·安德森——人都是自私的《夢幻世界》冷處理,同情、羨慕、失望、輕蔑——矛盾&階級色彩 法國:芭鐸——性感直白地出現在電影中 第七集: 1957-1964:新電影的衝擊——西歐現代電影 背景:柏林圍牆、核噩夢 英格瑪·伯格曼、羅貝爾·布列松、雅克·塔蒂、費德里科·費里尼率先製作了新電影,更個性,更有自我意識,探討飛逝的時間和溝通的歧義 斯德哥爾摩的英格瑪·伯格曼:死亡是他作品中最大的主題;《和莫妮卡在一起的夏天》女演員哈麗葉·安德森直視鏡頭,受其影響:新浪潮;《第七封印》顯示了他思想的演變過程,質問上帝;《冬日之光》上帝已死;影片具有自傳性,大膽而富有個性;《假面》說明伯格曼將電影作為一種自我認知的方法、結尾電影解體——電影膠片是一個純淨的意識表層,透過這個表層,滑稽的、暴力的、令人不安的潛意識圖像迸發出來,電影不僅講故事,電影本身就是故事——這些年電影創新的一大主題;孤獨、死亡和絕望;臉是伯格曼的象徵;伯格曼的核心比喻是劇場 羅貝爾·布列松:人類生活是一座監獄,我們必須從裡面衝出來;1950-1961四部關於監禁題材的電影;《扒手》中樸素的行竊鏡頭,「創作不要加,而要減」去掉富有表現力的東西,沒有內心混亂或激情的表現,完全拒絕修飾,暗示有一隻無形的手在導演所發生的一切——上帝之手;《驢子巴特薩》特寫;他的電影是關於通往上帝之路的,電影是一條通往慈悲之路;布列松的敘事之本:表現無形的、不可言喻的、超常的事物;《扒手》結尾小偷見到女友,他終於找到了慈悲;人們被自己的身體囚禁住了,他們必須掙脫自身去領會神聖 受布列松影響:保羅·施拉德《計程車司機》單筒鏡電影,在每一個場景中用同一個人物,不給觀眾任何其他事實或是內在剪接,觀眾唯一知道的都是通過主人公知道的,如果能用內心獨白抓住觀眾四十五分鐘以上,就會使他們對他們覺得不值得同情的人表示同情;七十年代印度電影導演瑪尼·考爾;波蘭的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十誡》;蘇格蘭的琳恩·拉姆塞《捕鼠者》將主題與周圍世界融合 法國的雅克·塔蒂:卓別林式的人物於洛先生,不喜歡添油加醋地講故事,喜歡小插曲和細節,《我的舅舅》表現出塔蒂和於洛對於現代生活的感覺,用電影來嘲笑現代化,從不用特寫,展示社會的全景,風俗中的喜劇 費德里科·費里尼:對馬戲團的愛,《卡薩諾瓦》,第一部表現出費里尼現代主義特色的影片《卡比利亞之夜》上帝早已離去,只留下媚俗的藝術品,克勞迪亞·卡汀那,《八部半》幻想、記憶和想像混合出來的對話、開此先河的是詹姆斯·喬伊斯的意識流文學和阿貝爾·岡斯的印象派電影,受費里尼影響:大衛·柯南伯格、馬丁·斯科塞斯、庫斯圖里卡、大衛·林奇、伍迪·艾倫《星塵往事》開場類似《八部半》開場——主人公似乎跳出來審視自己的生活 法國新浪潮:存在主義,第一個新浪潮導演阿涅斯·瓦爾達《五點到七點的克里奧》記錄意識在現代城市漂流,阿倫·雷乃《去年在馬里昂巴德》質疑什麼是真實,弗朗索瓦·特呂弗想要電影更有時代感《四百擊》 讓-呂克·戈達爾:右翼無政府主義,喜歡用特寫把人和這個世界分離開來,《精疲力盡》用剪接表現同一個東西,和特呂弗一樣把電影看作生活的一部份,鏡頭傳達導演的思想,受《已婚女人》影響:《美國舞男》——將空間打碎,將身體分為幾部份 義大利新浪潮:電影變得更刺激 保羅·帕索里尼:消費主義的時代背景,左派,第一部作品《寄生蟲》,神聖感,信仰生活的神秘,《馬太福音》把聖母瑪利亞拍得樸素(類似德萊葉《聖女貞德》) 萊昂內:視覺風格的創新,充分利用半畫幅寬螢幕技術,把大景深中的前景和背景都拍得很清楚,戲劇性和史詩效果,《西部往事》等待未來(受《荒漠怪客》影響),挑戰新現實主義觀念(電影中的時間應是真實的),受萊昂內影響:斯坦利·庫布里克《發條橙》、巴茲·魯曼《羅密歐和朱麗葉》、馬丁·斯科塞斯、約翰·米利厄斯 魯奇諾·維斯康蒂伯爵:左派,歌劇的規模和情感,《戰國妖姬》,搖臂攝影大師,《羅科及其兄弟》,用歷史歌劇的感覺來拍社會的階級差異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把生活看得更抽象,畫面邊緣的人,似乎被開放的空間所吞噬,1962年《蝕》現代生活的空虛、結尾,《過客》的結尾,人物在空間消失,對人的虛無認識,舒緩的長鏡頭,受其影響:匈牙利的米克洛斯·楊索、貝拉·塔爾,希臘的西奧·安哲羅普洛斯《流浪藝人》 西班牙:喜劇特色,弗朗哥政權統治下,《輪椅》急躁的、不順從的語氣,嘲笑社會問題,將現實主義和西班牙文化中的諷刺結合起來,阿莫多瓦1984年《我為什麼命該如此》表現了與《輪椅》一樣機能失調的家庭,路易斯·布努埃爾《維莉迪安娜》 瑞典:維爾戈特·斯耶曼《我好奇之黃》政治幻想(與馬丁·路德·金對話) 《母親與娼妓》象徵了法國新浪潮的理想主義的失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