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與彼處--Here and Elsewhere (1976)

Jusqu'à la victoire - Méthodes de pensée et travail de la révolution palestinienne (France) | Here and Elsewhere (United States) | Here and Elsewhere (World-wide, English title) | Here and Elsewhere (United Kingdom) | Здесь и там (Soviet Union, Russian title)/此处与彼处/HereandElsewhere/此处与彼处

7 / 806人    53分鐘  

類型: 紀錄片 / 戰爭

導演: 尚盧高達 尚‧皮耶‧高林
編劇: 尚盧高達 尚‧皮耶‧高林
演員: 尚盧高達

字幕下載

暫無字幕

簡介

70年代,高達與維爾托夫小組以錄像媒體拍攝了一系列探討政治議題的影片,其中一部名為《直到勝利》(Jusqua la victoire),是受巴勒斯坦軍事組織Al Fatah委託攝製,企圖創造巴勒斯坦與阿拉伯世界過去未曾見過的影像,卻未能成功,直到五年後,米耶維勒協助高達將《直到勝利》這部四分五裂的電影重新拼湊、剪輯、製作成一部新作《此處與彼處》,提出關於「他者的再現」的問題;這也是高達與維爾托夫小組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

影片中,一個法國家庭(此處)看著電視播放的巴勒斯坦戰爭(彼處)的新聞報導,穿插實地訪問巴國士兵的片段以及大量歷史記錄影像的蒙太奇,加上米耶維勒的旁白提出質問與比較,構成一部由聲音和影像,虛構與紀實相互辯證的作品。影片採用一男一女對話的形式討論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影像,這些對話使聲音與影像之間達到新的平衡。聲音主導整部影片,從巴勒斯坦小女孩朗誦詩篇,到家裡的爭吵,甚至到希特勒演講的歷史畫面…,都是這個世界紛紛擾擾的聲音之一。影片嘗試將希特勒、俄國革命、巴勒斯坦人民陣線運動,以及法國68革命等左翼重大運動,以當時新穎的錄像手法拼貼起來,構成歐洲近代歷史的政治進程圖像。但這些分析是否真的幫助我們了解以色列和與巴勒斯坦的宿怨?所謂他者,是我們的「此處」的「彼處」。片尾直接點醒做為觀眾的我們似乎不知如何去聽、去看(面對家園被掠奪,族群生死攸關的巴勒斯坦人民再清楚不過的畫面),或許是因為電視的聲音太大而掩蓋了真相。

本片是宣揚女性主義的經典之作,主要歸因於米耶維勒對切入角度的重要影響。影片主張所有政治都應從家庭內部空間開始,透過影像將全球政治關係與家庭矛盾加以關聯,在這連結中找到我們的位置,以及如何塑造自身影像的答案。高達和米耶維勒檢視維爾托夫小組之前拍攝的政治軍事影片中「影像的流暢」,對影像的操弄感到罪惡與懺悔。《此處與彼處》是兩人嘗試找出關於種族屠殺、社會不公、戲劇化的呈現…等無止盡衝突的述說方式。

高達批評電影影像能夠還原真相、歷史與記憶,同時也能操縱與煽動的能力。他提到在電影中,影像是一格接著一格播放,而非同時投影出來,無法形成一致的整體,因為下一格影像總是取代了前一格的重要性。透過高達富於詩意與智性的辯證,他對政治影像的徹底質問勝過影史上任何人所曾達到的。本片與後來的《第二號》(Numero 2)以及《你還好嗎?》(Comment ca va?)組成三部曲,是分析高達電影中的錄像藝術的最佳範本。

本文轉載於開眼電影網

預告 & 劇照

影評文章更多影評

標題 作者
彼處的故事在此處講不清 seamouse
2006-10-10 02:45:35
戈達爾這個小伙...... 蒙多
2013-12-12 23:05:00
《此處與彼處》的一些背景 Eco
2016-04-27 19:35:04
histoire Ikshu
2011-09-19 03:14:4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