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末日毀滅--Flood [US]

水啸雾都/洪水/水啸雾都

4.8 / 5,702人    110分鐘 | New Zealand:185分鐘 | Finland:188分鐘 (video) (2 parts) | Italy:144分鐘

導演: Tony Mitchell
編劇: Justin Bodle Matthew Cope
演員: 勞勃卡萊爾 Jessalyn Gilsig 湯姆‧寇特內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龍笑

2008-10-07 15:40:40

《水嘯霧都》:虛有其表的災難



    災難片看的不多,印象最深的就是《後天》,當年在音像店買碟還發現DVD封面上的名字居然是《明天之後》,當即被雷了一下。這部《水嘯霧都》看之前聽說口碑票房都還不錯,看過之後直接大呼上當。首先《水嘯霧都》的節奏做的很爛,沒有一點災難片的味,連徐克的《蜀山傳》的節奏都趕不上。其次它作為一部災難電影給觀眾帶來的思考也寥寥無幾,反正我看完了是沒有任何想從我做起保護環境的意識或衝動,與其說是一部災難電影倒不如說它是一部災難片包裝下的家庭鬧劇。
一直都覺得災難片要吸引觀眾靠的是災難來臨前千鈞一髮的危機感,災難來臨時絕望無助的末世感,對抗災難時人物的悲壯感。當然這個標準是相當不科學不嚴密的,如果按這個標準來說的話徐克的《蜀山傳》也是一部不錯的災難片,但是這個標準好歹也可以作為一項衡量觀影快感的膚淺標準。《水嘯霧都》雖名為一部災難電影,但在這幾段上面張力都不夠。電影開始時一段老太婆被活活淹死在自己家裡的場面倒是令人心中一震,但隨後電腦特技製作出來的洪水場面卻讓觀眾舒緩了下來,危機感就沒了大半。水嘯霧都,洪水淹的是英國的首都倫敦,這算是曠世災難了,但是這麼一整觀眾在電影剛開始就沒了壓迫感,註定了這是一部失敗的作品。洪水來襲之前天才科學家推斷出水災將襲擊倫敦,但官方水利學家卻不接受,面對事實不知所措的副首相只能在公眾面前做出洪水不會影響倫敦的無根據言論,以上種種本來都可做深,用來暗喻現實政治,但是給人的感覺統統是淺嘗輒止。洪水襲擊倫敦的戲份中可以發現大部份都是室內戲,沒有多少能縱觀水災全局的大場面。過多的室內戲本身就消解了電影的洪災當頭的危機感,而且在這些室內逃生的戲中也沒有多少人類在死神面前奮力掙扎的意味來。不是插入的幾個水閘狀況的鏡頭雖然有點氣勢,但還是挺假的。電影最後部份,經歷過災難後真情湧現、冰釋前嫌的一家人要與這場災難做最後的抗爭,作為天才科學家的父親最後依然犧牲了自己,但是沒有傳達出任何的悲壯感來,而且也沒看明白到底怎麼個情況,莫非沒有水利方面的專業知識還搞不懂狀況?老科學家的死也不夠煽情啊,按說這麼悲壯的犧牲應該讓人心有所觸動才是,但是這麼看下來沒什麼感動的。
雖然《蜀山傳》是爛片,但這些方面做的都比《水嘯霧都》好,從血魔即將掀起滅天絕地的浩劫開始電影就充滿了緊張和壓迫的感覺,白眉皓天鏡被吸走,丹臣子入魔,雙劍合併失敗,這些波折都不斷增加觀眾的心理壓力。另外電影中的環境也是以陰暗為主,更加深了災難來臨前的危機感。血魔髮動毀滅蜀山的血雲大陣,此時玄天宗和廉刑正在血洞和丹臣子苦戰,一切頓時都失去了希望,紫青雙劍合併後只是殺死了血魔微不足道的一個元神,末世感油然而生。而在最後丹臣子要求玄天宗殺死自己的對話也投出了一股悲壯的味道。一部爛片節奏做的都比《水嘯霧都》強,看來往後的災難大片是不能指望了。
最後,災難電影的目的說白了就是警醒世人,給觀眾傳達一種生存危機感,但《水嘯霧都》在關於水災的來源或者說原因上沒做什麼介紹,只是為了災難而災難。《後天》之所以受歡迎也在於它放大了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全球氣候異常現象,而這部電影中水災的原因卻含糊其辭,觀眾看完電影走進影院後除了視覺震撼外什麼也沒得到,這就從根本上違背了災難電影的初衷。
用「虛有災難片之表,徒有災難片之名」來定位這部電影最恰當不過了,相比之下還不如以武俠劍仙電影之名的《蜀山傳》有節奏。與《後天》相比本片倒像是獨立製作的小成本電影,「明天之後」四個字,《水嘯霧都》可謂是當之無愧。

評論